laitimes

54 slaps in 3 minutes! Saying these three words to your child regularly increases his risk of being bullied

前段刷到一个视频,重庆一小学女生在天台被一群女生围住,3分钟被扇了54个耳光。

期间,打人者不断辱骂被打学生,有人上去脚踹、推搡,还有人拿啤酒淋在了被打女生的头上。

54 slaps in 3 minutes! Saying these three words to your child regularly increases his risk of being bullied

整个现场很触目惊心,事情的缘由却不值一提:被打的女生说了打人者的坏话,打人者就召集了一群女同学来给她“撑腰”。

每次看到这样的视频都很心塞。设想一下,CC有一天成为被打的一方,别说被人围起来扇耳光了,就单单被人这样恶意辱骂就有种天都要塌下来了的感觉。

再想想,万一CC是欺负人的一方,那种画面更是想都不敢想。

在我的印象中,女孩可以有点小脾气,但本质还是心善的,怎么会有女孩变得如此恶毒呢?

另外,女孩或许会有点柔弱,但力量和自我保护的本能还是足够的,怎么会被这样欺负还不知道反抗呢?

很多人可能会说,这是个例啊,但是查阅文献的过程中,我着实被吓一跳。

有统计资料显示,在校园欺凌事件中,近七成有女生参与,其中,女生之间的欺凌事件占了有32.5%,少女之间的凌虐现象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

更让人难以相信的是,比起男生间的冲突来,女生的欺凌手段更恶劣、更残忍。

01

男生多肢体暴力,女生多侮辱性欺凌

与男生间多为直接肢体暴力的欺凌方式不同,女生霸凌多出现侮辱性行为。

比如“下跪说对不起”、 “扒衣服拍裸照”、“划伤脸部皮肤”,这种方式带来的身体伤害可能不突出,可却会留下很深的心理阴影。

女生的欺凌行为中还多见心理上的暴力,比如:

制造一些谣言,或说闲话,让被欺凌对象在班级中被孤立;

说一些恐吓的话语让受害者每天过得惶惶不可终日等等。

很多女孩子脸皮薄、心理脆弱,在同龄人的侮辱、谩骂、嘲弄、讥讽中,心理崩溃,有些会走上自杀的道路。

02

男生多目的性攻击,女生多敌意性攻击

在校园霸凌中,男生的攻击常有明确的目的,比如,“你抢了我篮球队长的位置,我就要打你一顿,找回面子”,目的达到了,欺凌者就会停止攻击行为。

可女生的攻击目的更多的表现为“让别人痛苦”,比如,“你不加入我们的小圈子,我们就不让你好过”,“你长得漂亮,学习又好,我看着你不顺眼就欺负你”。

带着这种目的,对方越痛苦,攻击者会越开心,越会加重攻击的强度与时间。

更让人绝望的是,女生间的欺凌几乎是避无可避的,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被欺凌的对象,不在你做了什么或者没做什么。

● 上的同一所学校或同一个补习班,她的成绩为什么比我好;

● 住在同一个小区,她的爸妈为什么那么爱她,我的爸妈对我非打即骂;

● 外貌不相上下,为什么她的男生缘那么好,我就没人喜欢。

青春期的女生心思敏感,喜欢比较,当发现别人比自己优秀时,内心就会滋生嫉妒心理。

因为年龄还小,他们不会消化这些嫉妒情绪,就会以欺凌对方的方式爆发出来。

除此之外,各方面都比自己差的人,比如长得太丑、体型太胖、太邋遢的女生,她们也会视为是“眼中钉”,抱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心理,进行打击。

除了每个孩子都可能被欺凌外,女性欺凌案例中,每个孩子还都很有可能成为施虐的一方。

美国学者瑞秋·西蒙在《坏女孩出列》中指出,“女孩间的亲密友谊对她们很重要,对女孩来说,失去友谊或受到特定集团的孤立都是大灾难。”

很多人容易顺应强硬者的权威,而加入到施虐群体中。

很多欺凌事件曝光后,很多家长不相信,“我家孩子怎么可能会欺负别人呢”,就是这个原因。

很多孩子可能不想欺负人,可却因为不敢反抗权威,“顺大流”做起了欺负人的事儿。

54 slaps in 3 minutes! Saying these three words to your child regularly increases his risk of being bullied

家有女孩,为了避免孩子在青春期受欺凌事件的伤害,我们很有必要在事情还没发生前做点什么。

在日常和孩子的相处中,家长们要注意有三句话尽量不要说:

女孩子就要乖巧听话

美国教育发展中心的一项研究表明,64%的孩子被霸凌后选择沉默,不向父母、老师求救。

当事情发展到极其恶劣,问起最初的原因时,他们几乎给出了一致的答案:被霸凌者的恐吓控制住了。

他们认为,我要听话才能存活,才能免遭更严重的伤害和痛苦。

而这样的孩子,多半都有着相同的家庭养育环境:「一味被要求听话」。

尤其是小女孩,很多家长认为女孩就要乖巧、听话,这才叫「有女孩样」。

这样的孩子,在与父母长期反复较量的成长过程中,领悟出一个道理:面对强者,为了避免更严厉的惩罚、为了避免更大的痛苦,就得妥协和听话。

随着他长大,比他强大的人物会不断发生转变,由父母变为老师、变为领导、甚至变为班上很厉害的同学。

就不难想象,为什么被校园凌霸或是性侵的孩子,不敢反抗。

因为每当这种时候,他就会自动切换为与生命之初第一个强者——“父母”相处的模式,有冲突就妥协。

被欺凌后,这样的孩子大多会选择隐忍不发。

等到负面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们或者会转变成欺凌者,或者会出现自闭、抑郁等心理问题,严重的会出现自杀倾向。

孩子不听话,做家长的的确很崩溃。

可我们也要看到积极的一面,这说明孩子在认真思考问题、努力维护自己的权益。

在家你不许他反抗你,出门他必然不敢反抗别人。

在非原则的问题上,我们允许孩子取胜,这能让他获得力量感,他也能因此变得自信、自立、自尊、自强起来。

54 slaps in 3 minutes! Saying these three words to your child regularly increases his risk of being bullied

我都忙死了,你别添乱

有数据显示:在初中近视的学生中竟有约20%的家长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已经近视了,这部分学生遭受霸凌以及重度霸凌的比例分别高达84.1%和7.8%;

而家长能准确掌握孩子视力情况的比例则分别下降到了73.2%和3.3%。

可以说差距非常之大。

孩子接受义务教育的9年,大多数父母正处在事业的焦虑期、攀爬期、转折期。

我们既要照顾家庭,又要打拼事业,常常身心疲惫,无暇顾及孩子,“我都忙死了,你别添乱了”,类似的话,会无意间传达给孩子。

可你知道孩子接受到这样的信息会怎样想吗?

尤其是女孩子,本来就生性敏感,他们或者不想给家长添麻烦或者不想被家长嫌弃,就会逐步形成自己管自己,自己帮助自己的习惯,彻底把父母关在自己的心门之外。

情绪上有困扰,不会找父母倾诉,太多负面情绪积压就会产生极端的行为。

当在外面受了欺负时,也不会找父母寻求帮助。

父母是孩子最亲近最信赖的人,不管多忙,父母都应该抽出时间来,放下工作,关掉手机,将自己整个交给孩子。

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跟孩子平等对话、倾听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把爱传输给孩子。

多大一点事啊,不要小心眼

前几天刷到一个视频,女孩因为不满意妈妈剪得发型又哭又闹,妈妈却一边笑,一边录视频,女孩最终气愤的摔门走开。

有网友质疑:“孩子已经很伤心了,妈妈怎么能笑的出来,不怕孩子心里接受不了吗”。

妈妈很不理解:“就这点小事,孩子怎么就接受不了了!”

很多父母意识不到孩子的心理需求,总喜欢先入为主的替孩子做出“没关系”这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决定。

给孩子最直接的感觉就是:我的感受不重要。他就会偏向于习惯忍耐,这其实相当于变相鼓励“欺凌”。

等孩子真正受欺负的时候,他条件反射的会想到父母的“教导”——忍、躲、不要计较。

但通常,孩子忍了,对方却不会见好就收,反而会变本加厉!

如果从一开始父母就尊重孩子天然的感受力,那么孩子就会很有底气,在刚开始感觉被侵犯的时候,他就会严肃的拒绝,制止更严重的欺凌发生。

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要一直跟孩子强调没关系,只要孩子心理上有不舒服,就应该反思,你是不是越界了,同时认同他、开导他。

让他知道,他的每一个感受你都很在乎。他的每一个感受也值得身边的人在乎。

54 slaps in 3 minutes! Saying these three words to your child regularly increases his risk of being bullied

很多欺凌事件极度恶化的根本是家长关注不到孩子的心理需求,孩子有事不跟家长说。

很多本可以消灭于萌芽状态的小火苗,在家长看不到的地方,燃烧成了熊熊的烈火。

父母的呵护和关爱是孩子生命生存的本能需求,情感的传递和流动是生命深处的需要。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这是任何东西都换不来的。

希望每个家长都能倾听孩子心灵的声音,让孩子在理解和关爱中长大,愿他们都远离欺凌与被欺凌。

Read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