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一年級數學不好,一個題講很多遍,家長怎麼做才能不吼不叫?

孩子一年級數學不好,一個題講很多遍,家長怎麼做才能不吼不叫?

大部分大吼大叫的家長最大的共性是:在學習這件事上無法和孩子共情。

我們要了解:孩子的不良行為,可能是負面情緒的錯誤宣洩,并非刻意找茬。

之是以會對孩子發火,很大可能是因為我們覺得:孩子實在不可理喻,孩子行為給我們造成很大困擾。

孩子一年級數學不好,一個題講很多遍,家長怎麼做才能不吼不叫?

的确,我們成人的視角,很難參透孩子的内心。孩子的思維能力,還達不到成熟的标準。

很多時候,我們看來無理取鬧的行為,隻是孩子内心情緒的一種宣洩,并不是故意搗蛋。

任何一個家長在日常生活中都很容易和孩子達到共情的狀态,通常在雙方情緒愉快的時候更加暢通無阻,例如小孩有什麼事情特别高興,那正常的家長也會感到情緒比較愉快;

對于一些負面情緒,比如孩子受傷了,或者玩遊戲輸了開始哭等各種情況,一般家長起碼在一開始的時候也是會感到同情去安慰孩子,當然這種耐性的持續長度會因人而異。

但是在孩子的學習上,家長通常更難以做到這種共情。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通常人們讨論的可能是家長小時候成績比較好,在記憶裡自己都是舉一反三的,通常這樣對其他人的要求會比較高;或者個人不夠佛系,急性子。

可能最大的症結是家長自身長時間沒有進行過困難的學習活動。

孩子一年級數學不好,一個題講很多遍,家長怎麼做才能不吼不叫?

家長本身在和自己孩子一樣大的時候的記憶模糊,而且這一代人幼年的時候大多沒有經過雞娃的洗禮,學習的要求和内容遠比現在的小孩容易,是以常常有一種“我以前從來不這樣”的印象。

是以其對學習的認知更多來自于中學或者大學的經驗,而這些時期的學習内容其實很少,多數集中在重複訓練,且認知方式和能力和小孩有很大的不同。

将這些經驗代入到小孩的體驗中去,很容易得到小孩“講不懂”“不願做”的印象。

事實上,大部分家長打開一本自己從來沒有念過的數學書,他/她的體驗和學習表現未必比孩子要好多少。尤其是剛上學的孩子如果沒有提前培養學習習慣和興趣,可能内心對學習和做作業的印象跟大人翻開一本跟自己工作無關的書的看法一樣。

有了這種舉步維艱的體驗,了解那種被智力挑戰壓到想要逃離的感覺,更可能對孩子感同身受,同時在學習的過程中了解如何引導孩子去克服這些困難。

孩子一年級數學不好,一個題講很多遍,家長怎麼做才能不吼不叫?

大人盯着孩子寫作業, 全然忘記了作業是誰的,誰要為此負責?

當家長不再對孩子寫作業焦慮時,可能才會放下自己心中的急躁,問問孩子,告訴孩子你能同理他的感受,并且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

習慣盯孩子寫作業的家長,可能其他方面也一樣。

但家長隻要記住一點:你不可能天天圍着孩子轉,圍着孩子轉到他老。

不要等哪一天孩子變得自私與無能的時候,才醒悟,原來是家長盯得太多,放手給孩子自主的時間太少。

總之,既不要在這件事上把小孩子當成一個大人,試圖用枯燥的重複訓練代替教育;又要把小孩當成一個大人去了解,這樣可能對親子關系更好。

孩子一年級數學不好,一個題講很多遍,家長怎麼做才能不吼不叫?

常言道:“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關于家庭親子教育,如果你有更多見解,可以評論區留言交流~

把文章分享給你身邊有孩子的親朋好友,幫助他們改善家庭關系。

——————————

[本文作者]:猩球村張書記

[原創聲明]:文章部分内容節選自網絡,如有侵權行為,請聯系作者更正删除。

[欄目介紹]:

“猩球有話說”是“猩球村”旗下新媒體管道親子教育欄目。我們旨在幫助更多家庭改善親子關系,讓祖國的花朵擁有美好童年。

更多内容可點選頭像關注我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