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15 小玉 吃在陝西

土生土長的老西安都好一口葫蘆頭泡馍
相傳,一千多年前的唐長安城裡
就有人開店賣這個了
那會兒還不叫葫蘆頭,叫“煎白腸”
某天,孫思邈他老人家來到了長安城
走至店門前,忽覺腹中饑餓
要了一碗,一口下去,大呼:“忒腥!”
于是慷慨解葫蘆,随手拿出幾味藥材投入鍋中
(這店老闆也是心大,不怕下毒麼?)
少時,香氣四溢,這湯也不腥了,肉也更香了
後來,店主就雞賊的把藥王的藥葫蘆挂在了店門上
熟練地運用了名人效應
小店自此門庭若市
“煎白腸”也改叫“葫蘆頭”了
好了,傳說時間結束,轉入正題
以前,覺得葫蘆頭就是葫蘆頭
現在,才知道葫蘆頭和葫蘆頭是有差別的
比如,下面這碗,是精肥葫蘆頭,肥嘟嘟的,香!
這是精瘦葫蘆頭,很明顯,腸子比上一碗瘦得多。
這一碗是精腸葫蘆頭,是肥瘦相間的部分。
老味道葫蘆頭,除了肥腸以外
還有丸子、鹌鹑蛋、木耳等等
有點類似三鮮煮馍
這一碗紅豔豔的,是油潑葫蘆頭。
這個絕了,葫蘆頭小炒,類似泡馍小炒,不過沒醋。
據說還有番茄葫蘆頭、雞味葫蘆頭、海味葫蘆頭等等
不過,我都沒吃過,你們吃過嗎?
說來也怪,這葫蘆頭在西安都有上千的曆史了
可怎麼都走不出陝西
外地人貌似不怎麼認
怎麼樣,餓了嗎?都這個點了,還是喝杯水睡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