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待立夏走多久,夏季的第二個節氣——小滿, 就迫不及待地來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曾提到:“四月中,小滿者,物緻于此小得盈滿。”小滿的“滿” 也常被用來形容雨水的盈缺。到了這個節氣,氣溫明顯升高,空氣的濕度增加,空氣中的水分受熱彙聚成雨水灑落下。随後,雨水的到來驅散了高溫,雨後氣溫明顯下降。是以潮濕多雨、氣溫波動不定是小滿節氣典型的氣候特點。
由于天氣轉熱、消耗增大,小滿前後需要及時地補充營養物質和津液。要以湯、羹等液體較多、清淡而又能促進食欲、易消化的膳食為主,以少食多餐的形式最為适宜。
胡椒豬肚薏苡仁湯
【原料】
豬肚 500 克,薏苡仁 50 克,白胡椒、 蔥、姜、鹽少許
【做法】
将豬肚用鹽和料酒抓搓、清洗,直至去除黏液、處理幹淨。洗淨的豬肚,加少許料酒、蔥、姜焯水,焯好取出,切片備用。炒鍋燒熱,加入少許油,爆香白胡椒、蔥、姜,加豬肚、熱水、泡好的薏苡仁烹煮 45~60 分鐘,出鍋前适當調味。
【适用人群】
豬肚有健脾和胃之效,白胡椒、薏苡仁可祛濕,适用于濕氣困脾所緻食欲不振、惡心欲嘔、周身困重、疲勞乏力的人群。需注意有熱證、傷暑的人群慎用。
如果已經出現傷暑、暑濕、中暑等症狀時,就要注意辨證飲食。乏力懶言者注意補脾,盜汗潮熱者注意氣陰雙補。
小滿過後,雨水變多,天氣悶熱潮濕。在這種天氣下,人體容易受到濕邪的侵襲,進而産生胸悶、心悸、食欲不振、全身困乏。
因脾“喜燥惡濕”,受濕邪的影響最大,脾胃消化功能會容易受到影響。是以,在小滿節氣,應以健脾祛濕為主,可以通過穴位按摩健脾祛濕,通過艾灸溫陽、利濕、通脈,一方面改善脾胃運化功能,祛除濕氣;另一方面可抵禦濕氣内侵人體,未病先防。
穴位:足三裡穴、脾俞穴、中脘穴、天樞穴、 陰陵泉穴、豐隆穴、太白穴等。
艾灸方法:每日艾灸20~30分鐘左右,每灸10天可以休息1~2天,溫灸即可。
注意事項:陰虛患者需調整灸療所取穴位,請咨詢專業醫師後應用,并注意施灸距離,防止燙傷。
小滿時,宜食以味酸為主的食物,盡量不吃辛辣溫燥之物,蔬菜水果也應以應季食物最佳。這個時期新鮮的蔬菜和水果非常豐富,具體選擇什麼樣的食材,還要看自己身體的情況,比如說高尿酸血症的人群就不是很适合攝入嘌呤含量高的食物,血糖高的人群也不能一次攝入太多含糖量高的水果。
鮮荷葉 1 張、大米 100 克、冰糖适量
鮮荷葉洗淨、切絲;大米淘洗幹淨;鍋中倒入水,加大米、荷葉絲,煮成粥狀,加少許冰糖調味即可。
荷葉粥能清暑化濕、健脾和胃,适用于入夏後有食欲不振、脘腹脹滿等症狀的人群,對身材偏胖、容易水腫的朋友尤其适用。注意有手足不溫、畏寒等症狀的人群勿食,糖尿病患者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