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你說話的語氣,對孩子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文丨魚爸

1

你有沒有發現,跟孩子溝通時,本來是一句好話,可能會因為不好的語氣而變味。

比如這樣的場景,經常發生:

“我這是為了你好,你知道不知道?趕緊去!”生硬霸道的語氣,隻會引來反感。

“快點去寫作業!”催促不滿的語氣,會讓孩子覺得很不舒服。

的确,你是想讓孩子早點去寫完作業。

可有時一開口就讓孩子不開心。

結果還怪是孩子不懂事,太脆弱了。

如果換一個平和的語氣,結果就會不一樣。

這是為何?

因為人與人之間溝通時,除了語言交流外。

還有眼神、肢體交流。

還有說話時的語氣,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信号。

他釋放你語言之外的情緒,比如你是生氣的,緊張的,還是開心放松的?

語氣會表達了你内心的态度,那些微弱的、看似細小的部分,反而會更真實,讓聽的人更在意。

敏感如孩子,他們對父母的語氣好壞,更加能一下子分辨出來。

而且,不可否認的是,父母跟孩子說話的語氣,将對孩子的情商、氣質、修養産生深刻的影響。

2

如果你總是用不滿的、批評的語氣跟孩子說話,隻會讓孩子更不聽話。

這一點我深有體會。

比如有一次,叫小小魚去彈鋼琴。

這次我自己先坐在那開心地敲了幾下,還是他以前教我的小曲。

要知道最近,我總是跟他交代完任務就做自己的事去了。

我沒有說他什麼,而是請教他該怎麼彈。

今天他的狀态就好了很多,開心地練習着。

而且還跟我說:“爸爸,其實我很喜歡彈鋼琴的,但是你批評我,總是說我,我就不喜歡了。”

說實話,聽到這話,我真的有點吃驚。

孩子能這麼明白地指出我的問題。

因為我确實這樣的啊。

“坐好一點!”

“為什麼每次要你彈琴就不高興啊!”

“老師說你要多練習,你要記得,不要隻想着偷懶啊!”

“你不要有情緒,好好彈。”

……

總是帶着批評或者不滿意的語氣。

這樣做,反而讓孩子反感,沒有一點好處。

我應該多給他一些鼓勵,然後注意自己的語氣。

還記得那時候他剛開始學的時候。

我們要求幾乎沒有,就是陪他玩着一樣。

有時,他彈着曲子,我還給他配詞。

然後跟着旋律唱出來。

那是多好的時刻。

而壞情緒和不好的語氣,會讓這些美好的東西越來越少了。

你說話的語氣,對孩子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3

幾乎所有的父母都明白,一定要尊重孩子。

因為孩子是一個獨立的、有思想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性格特征,有自己小小的尊嚴。

可說話的時候,你卻忘記了。

有的大人希望孩子像自己珍貴的物品一樣,放置在哪,全憑自己安排,不會反抗。

而有的大人呢,希望孩子像寵物一樣聽話,自己随叫随到,還能跟自己撒嬌賣萌,聽話。

可是,孩子絕不是這樣的啊。

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見,會跟你說不。

當他們犯錯時,說不的時候。

你還能用平和的語氣說話嗎?

要知道有時你說的話,會像刀子一樣傷害到孩子。

如果長期如此的話,那會影響到孩子性格的形成。

有一項關于孩子的心理研究,對1000名未成年人做過一項調查,分析結果發現:

在家裡經常被父母責罵的孩子,出現性格缺陷的幾率最大,有25.7%的孩子"自卑、抑郁",有22.1%的孩子"冷酷、殘忍",有56.5%的孩子經常"暴躁"。

這些研究報告分析,都有一個相對一緻的結論,那就是:被語言暴力傷害過的孩子,出現過激行為的機率非常高。

而且孩子會在潛移默化中學會你的樣子。

我們老家小鎮有一對母女,周邊幾乎沒有人喜歡。

街坊們都說這母女倆太像了,媽媽蠻不講理,跟人經常吵吵鬧鬧,那時候在家裡對兒女也是打罵。

結果女兒更加厲害,跟人一言不合就大吵大鬧,而且一發脾氣就像瘋狂了一樣。

沒有人敢跟她繼續吵下去,都趕緊走開。

女兒變成這個樣子,跟她成長的環境有關系。

在媽媽長期的責罵中,她早已變成了那個模樣——暴躁易怒,行為過激。

倘若她小時候沒有被這樣對待,那結果肯定不一樣。

你越不想讓孩子變成你的樣子,多年後,孩子還是會變成父母的模樣,帶着父母的影子。

那些真正尊重孩子的父母,會把平和的态度,平等的語氣,傳遞給孩子。

你說話的語氣,對孩子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4

如果你愛孩子,那就記得,用愛的語氣來跟孩子說話。

愛的表達,其實也需要常常練習。

有些父母誤以為,所謂地兇就是愛,怕嬌慣孩子。

特别是很多的爸爸,在孩子面前,總是闆着臉。

孩子做的不好就大呼小叫。

覺得自己要對孩子嚴厲一點,這樣才能讓孩子聽話。

我們經常聽到一句話:“打是親,罵是愛”。

甚至還有一些人覺得養孩子就要多打,這樣孩子才聽話。

實在是荒唐。

有一次,看到一位媽媽拉着孩子的手在小區裡學步

一搖一擺地孩子在小心翼翼地走着。

“寶寶,慢點,媽媽在這。”

“别急,寶寶,慢慢來。”

“小心點呀,看前面,來,到媽媽這來。”

聽到這樣愛的呼喚,每個人心中都會很開心的。

我也覺得心裡特别溫暖。

就好像看到當年我們陪着小小魚學步一樣。

慢慢地放手,一步、兩步,到扶着牆走。

還有一次,遇到一位媽媽帶着兒子在練習輪滑。

很遠就聽到孩子的抽泣。

媽媽在後面責備他,具體說什麼聽不清。

但是媽媽又狠狠地打了孩子的屁股。

孩子拖着輪滑鞋,一步一步地走着。

邊走邊哭。

“不要學了,要你來練習就是這樣子。”

“注意姿勢,站好!”

旁邊的人都被這強勢地吼叫吓到了。

孩子一邊抹着淚,一邊滑行。

中途摔倒了,媽媽沒有理會,看上去已經氣得不行。

其實,媽媽的初衷肯定是好的。

讓孩子練習輪滑,鍛煉身體。

可如果總是這樣兇巴巴地對待孩子。

這樣的初衷就變味了。

還是為了孩子好嗎?

為什麼不能好好說話呢。

在孩子小的時候,很多爸媽都溫柔和藹。

可是當孩子到了幼稚園時,聲調就升高了。

到了國小,幾乎都不能好好說話了,每次都要靠吼。

這到底是孩子的問題呢?還是爸媽的問題?

難道是愛出了問題嗎?

《小王子》裡有一句, “世界上,最有征服力的武器是語言,一句話可以讓一個人心情跌入谷底,一句話也可以讓一個人重振力量。”

跟孩子相處時,我想,很多時候是我們忘記了好好說話。

請記得注意自己的語氣,千萬不要讓它傷了孩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