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想加大馬力給孩子補脾,這個攔路虎不可忽視

現在的孩子,舌頭一伸出來,十有八九都是舌質發紅、舌苔厚膩,一派熱相,往往還伴有大便幹結、黑且臭,小便色黃,味重、手腳心發熱,下眼睑發紫,口唇發紅,心煩氣躁等情況。

體内熱重就會引來很多問題,包括積食發燒、拉肚子、便秘、嘔吐、腹痛、多汗、口腔潰瘍、濕疹、荨麻疹、紅屁股等等。

另外體内熱重,身體就會自行想辦法散熱,體表的毛竅就會張開,很容易被外界的風寒侵襲,而且濕熱的内環境是外界細菌病毒青睐的溫床。

既然熱重,那就清熱好了,但要注意的是,這個度要把握得非常準,因為小兒天生脾常不足,而涼性的藥物或食物要先經過脾胃才能到其它地方去清熱,是以稍不留神,可能就傷到了脾陽。在小兒推拿裡有“清熱利濕”這個穴方,可以說是我們學員用到最多的,推拿比藥物、食療更綠色的原因,就在于它不經脾胃,是直接作用于髒腑。

不過今天我想講的不是如何清熱,而是我們在養孩子過程中,怎麼避免讓孩子出現過多的内熱。很多孩子脾胃都比較弱,我們父母更多的應該把精力放在補脾、健脾、養陽上面,而不是天天和清内熱糾纏。

那麼孩子的内熱都是從哪來的呢?

熱為六氣之一,中醫把自然界不同的氣候特質歸納為六氣,既風,寒,暑,濕,燥,熱,這六氣也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萬物之氣,炎炎夏日的火熱,也會讓機體産生熱,秋天燥邪當令,也會傷害到機體的津液,讓機體産生虛熱,而除此之外,内熱更多的來源,還是生活上的一些習慣。

01

吃得太好

這個是最常見的原因,來源于家長的執着。給孩子吃的食物過于營養、量過多、種類過雜,都會超出孩子脾胃的運化能力,導緻積食,不能被身體消化的食物堆積在體内形成垃圾,導緻内熱。而且據我了解,越是脾胃弱的孩子的家長,越容易讓吃孩子積食,因為這類孩子往往很瘦弱,家長總想給孩子補一補,但孩子因為脾胃消化能力很弱,吃點好的就會積,而每一次積食都是對脾胃的再次傷害,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想加大馬力給孩子補脾,這個攔路虎不可忽視

是以對于這類孩子,甯可少吃些也别吃多了讓他積食,我們要做的是在合理飲食的情況下堅持給孩子補脾,随着孩子脾胃功能的改善,再慢慢加強營養。而且就算脾胃功能尚可的孩子,也不要讓他吃得過多過雜過于營養,明代醫家萬全曾講過“要想小兒安,三分饑與寒”,這句話值得我們所有家長銘記在心。

02

零食太多

除了三餐之外,現在很多孩子都會額外地吃一些小零食,而這些零食往往都是油炸的、膨化的,口味也比較重,很容易化濕生熱。不知道多少家長會重視零食這個事,零食不是正餐,不會給人體帶來什麼營養,主要是滿足口腹之欲的,是哄孩子非常好使的工具,孩子一哭鬧,給個小零食就好了,但這種行為也是最坑孩子的,因為零食化生的這些濕熱會變成痰,痰濕是最難去除的,是以随着長大,這些痰在身體裡一點點累積,很多成人的慢性病都是由此而來。

是以如何面對自己的欲望,是孩子成長的必修課,也是我們家長在教育中需要思考的。

03

穿得太多

孩子就像八九點鐘的太陽,生命力非常旺盛,你看他們天天活蹦亂跳的,這就是陽氣生發的表現,如果衣服穿得太厚或不透氣,體内的陽熱就散發不出去,積聚在體内就容易形成内熱。

馬上就要到一年中最冷的三九天了,防寒保暖肯定是重中之重,但也不能給孩子穿得過暖,之前看到一則新聞,孩子到幼稚園上時,不停說自己很熱,老師走過去一看,原來孩子一共穿了5條褲子……。這樣的情況非常普遍,尤其是老人帶的孩子,老人自己怕冷,往往也覺得孩子冷,就會給孩子多穿。那麼怎麼才能穿得恰到好處呢?這就不得不提宋代著名醫家陳文中在其所著的《小兒病源方論》中提出了“養子十法”,就提到了:一要背暖,二要肚暖,三要足暖,四要頭暖,五要心胸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