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平劇四大名旦之一程硯秋息演拒日寇,多年隐居鄉間務農

作者:京報網

平劇表演藝術家程硯秋是平劇四大名旦之一,“程派”藝術的創始人。“程派”唱腔如泣如訴,婉轉幽怨中又蘊含着剛勁自強,表演細膩真切,近百年來深受歡迎,至今仍在舞台上廣為流傳。

平劇四大名旦之一程硯秋息演拒日寇,多年隐居鄉間務農

隐居務農的程硯秋

程硯秋是戲曲界的道德楷模。他一生自律甚嚴,潔身自好,同時他又具有強烈的民族意識和愛國之心,在日寇統治北平期間,他獨自勇鬥多名日僞軍,被傳為美談。他還頂着巨大的壓力,拒絕與日僞合作,多年隐居鄉間務農,展現了高尚的愛國情操。

程硯秋,原名承麟,字菊侬,号玉霜。1904年他出生在北京後海南沿小翔鳳胡同。父親榮壽在他不滿三歲時就去世了,此後家境日益困難,5歲時他們搬出了祖宅,遷入海澱清華園附近的西小營。之後又數次搬家,最後到了南城天橋東大市西灣尺胡同。

平劇四大名旦之一程硯秋息演拒日寇,多年隐居鄉間務農

西四北三條程硯秋故居,丁丁 攝

此時的程家已是家徒四壁,靠母親給人“縫窮”維持一家人的生活。眼看着生活無以為繼,程硯秋央求母親讓自己去學戲。程硯秋6歲時經人介紹,投入榮蝶仙先生門下學藝。

程硯秋搬到魏染胡同的榮宅學戲,在這個院落裡度過了七年多的學藝生涯。經過幾年的學習,程硯秋技藝大有長進,但年齡上到了倒倉變聲期。如果這時嗓子唱壞了将再難恢複,就在這時他遇到了羅瘿公。

羅瘿公是晚清名士,他酷愛平劇,被稱為“戲癡”,和戲曲界的許多名角都很熟識。他早就注意到了程硯秋,認為程硯秋是“繼梅郎之後難得之才”,羅瘿公将他從榮蝶仙那裡接了出來,安排好程硯秋一家後,請名醫為程硯秋檢查身體,治療嗓子。羅瘿公親自教導程硯秋的文化學習,讓他背誦古典詩詞,練習書法繪畫,還陪他看電影,讓程硯秋從其他藝術形式中汲取營養。

1919年經羅瘿公介紹,15歲的程硯秋拜25歲的梅蘭芳為師,成為梅門的開山弟子。次年程硯秋的嗓子恢複後,羅瘿公又到處為他聯系演出。程硯秋在與許多名角的合作中逐漸成長,成為頗受歡迎的旦角新秀。

但羅瘿公很清醒,他提醒程硯秋絕不可盲目自滿,止步不前。他和程硯秋一起研究,根據程硯秋的獨特嗓音和自身條件,摸索一條新的路徑,發揮自己的藝術特長。他們一起設計唱腔,研究表演,在不斷的探索中,一個新的獨特的藝術流派——程派初步形成了。

程硯秋收入日益增多後,他相繼給三個兄長購買了住房,而自己仍租房居住,多次搬家。直至1938年,程硯秋終于給自己購置了一份房産,是西四北報子胡同的一座普通四合院。稍事修整後,他便搬了進去。此後除短暫離開外,程硯秋再沒有搬家,這裡成為程家四代人居住的“程氏祖居”。程硯秋買下的報子胡同18号,即現在西四北三條39号。

程硯秋搬入報子胡同時,日寇已經占領了北平。他的本意是立即停演。但當時百業凋零,劇社同仁的生活極為困窘,為了維持大家的生活,不得不繼續演出,但絕不為日本人演戲。

一次日僞當局令梨園公會邀程硯秋參加為日軍捐獻飛機的義演。程硯秋對來人明确表示:“演戲買飛機來轟炸中國人的事我絕對不幹,日本人不滿意叫他們來找我程某人,不要難為你們下邊辦事的人!”程硯秋的拒絕激怒了日本當局,各種挑釁和迫害接踵而至。有一天,程硯秋帶劇團從上海、山東演戲歸來。僞警察在火車站勒令檢查,不問青紅皂白,便拿刺刀亂戳亂捅,把鐵皮戲箱和大堂鼓戳破,弄壞了許多戲裝。

1942年秋,程硯秋從青島演戲歸來,他讓戲團同仁先走,自己獨自一人後回北平。在前門火車站,他被四五個日本憲兵和僞警察圍住,他們想把程硯秋帶走。程硯秋怒火中燒,立即施展拳腳,将圍他的人打得鼻青臉腫,狼狽四散。程硯秋趁亂跑出了車站。他在火車站單人鬥群醜的義舉,很快在北平戲曲界流傳,人人拍手稱快。

程硯秋知道敵僞是不會善罷甘休的。他決定息演,隐居務農,不與日本人合作,以保全自己的民族氣節。

他先忍痛割愛,将籌辦多年的中華戲曲專科學校停辦、解散,以防止敵僞接管,落入日本人之手。接着他放出風,聲稱自己身體發胖,有病,不再适合登台。又托人在北平德國醫院開了一個診斷書:“程硯秋經本院内科檢查,體胖行動不便,不宜登台獻藝,應休息。”

他在選擇隐居地點時頗費了一番心思,這地方不能離城裡太近,也不能太遠。太近了就在日本人眼皮底下,毫無自由;太遠了,難于照顧家庭。幾經考察選中了青龍橋鎮。

青龍橋鎮在頤和園以北,據城30餘裡。明代《長安客話》中有記載:“甕山以北五裡為青龍橋,元時白浮堰之上遊也。其西通金山。其北斜界百望山。”

這的确是一個近可友善進城,遠可逃遁的好地方。于是程硯秋在鎮中穿堂門胡同買了一個普通農家院落,院前還有臨河的一大片荒地。他又在黑山扈山根下買了60多畝農田,過起真正的農家生活。他下地除草耕地,施肥澆灌,播種收割,幹各種農活,閑暇時讀書、練字,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他曾寫了一幅表明自己心志的墨迹貼在大門上:“荷鋤事耕農,杜門謝來往,殷勤語行人,早做退步想。”

但是日僞警特并沒有放過他。他們不時派人來暗暗監視,但看到他過的是道地的農民生活,也無計可施。

1944年3月19日深夜,日本憲兵、僞警察十餘人突然闖入報子胡同程宅,翻箱倒櫃,突擊檢查,一直鬧到第二天上午。他們沒有找到程硯秋本人,也沒有查到什麼反日通敵的證據,隻好悻悻而撤。

直到1945年日寇投降後,程硯秋才傳回城裡,重組秋聲社,再度出山。除在北平演出外,他還在上海義演,所演之處皆引起轟動。

(原标題:程硯秋息演拒日寇)

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陳溥

流程編輯:l006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