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走近巨匠丨程硯秋:台上一半需要“功夫”,一半需要“得竅”

程硯秋為《百年巨匠·平劇篇》拍攝的巨匠之一。

《百年巨匠·平劇篇》2015年7月13日在梅蘭芳紀念館開機。光明網、人民網、央視網、新民網等報道了開機儀式。

《百年巨匠——程硯秋》精彩片段

第一先要注意“規矩”二字。普通說某人唱做的規矩乃表明其不胡來之意,是籠統的語詞。其實“規矩”是有形質的,可以指實的。

規是“圓規”,矩是“方矩”,現代學校畫幾何,都離不了“規”(半圓式)“矩”(斜半方式,一名三角闆)及各種曲線闆。

從來講究“身法”的,常說“循規蹈矩”。又說“規行矩步”。又說“周旋中規,折旋中矩”。又所謂“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即是此理。

“大起霸”是身段的全套。出台“亮相”是平圓,站立用“丁字步”是方矩。此外如“雲手”“山膀”“踢腿”“轉身”一切動作,離不了“方圓曲直”四字。近人程繼先表現得最為完美,據說亦是徐小香,王楞仙一脈相傳。

學京戲的票友,縱然唱得很好,提到“登台”,便感覺困難。的确,台上的服裝、身、步,處處具有舞術,與平常人的舉手動足大不相同。若練習不到,以緻上得台去,亂了方向,甚至伸不出手、邁不開步的現象很多。

但是好些昆票,如袁寒雲、汪隸卿、趙逸叟、朱杏卿、吳癯庵,他們平常隻做研曲唱曲的功夫,不曾下票房學身步,因而在江西會館彩唱上台,一個個都這閑合度,不慌不亂。袁二與老藝員陳徳霖合演《折柳陽關》,平穩合适。朱杏卿演《昭君出塞》及《佳期拷紅》,汪隸卿與吳癯庵演《擡柴潑粥》,也沒有一點“羊氣”。這是什麼緣故?

走近巨匠丨程硯秋:台上一半需要“功夫”,一半需要“得竅”

程硯秋、孫甫亭之《金鎖記》

原因是台上的一事,一半需要“功夫”,一半需要“得竅”。

所謂“得竅”,就是:第一,認清了“圓規方矩”與身步的關系。第二,認清了台面上的線路和部位。第三,在每一出戲上場準備的時候,與同場的角色及場面上人,對一對詞,排一排身段,把必要的“交代”弄明白了。上得台去,不慌不忙,沉着應付。這是昆票登場不緻錯誤的原因。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歌舞合一”。

昆腔沒有過門,笛子一發聲,跟着開口唱起來,而手眼身法也就跟着活動起來(如是行動的還兼上步法),成為“載歌載舞”的體系。固然,亦有唱功多動作少,甚或安坐靜唱的(如“彈詞”之類)。但大多數,特别是小生和旦角的戲,口法與手眼身步,常是聯系在一起。如《遊園驚夢》之類,亦就是“循規蹈矩”,處處顯着有方有圓和曲線美。

《遊園》是兩個旦角(小旦對貼旦)的載歌載舞,《驚夢》是小生對小旦載歌載舞。

遊園小姐是“長扮”,丫鬟是“短扮”,長扮是宜于折扇,短扮則宜于團扇。若用扇子表明身份,是團扇貴重,宜于小姐。但因小姐居于舞術的主位,看花玩景,要“手揮目送”,折扇可以展,可以收,可以做出種種姿勢,輔助身段,表現情思。是以把團扇換給了去用。春香縱跳自如,步伐輕快,與團圓的扇子相村。即此舞具,足見支配之妙。

《驚夢》柳夢梅唱“小桃紅”,即“則為你如花美眷……”一段,杜麗娘左閃右避,走成兩個圓線。夢梅追步,亦走成兩個圓線。皮黃《女斬子》薛丁山唱二六闆,即“想當年大戰在那樊江陣……”,樊黎花左閃右避,走成兩個圓線。丁山且唱且追,亦走成兩個圓線。極為相似。

來源 | 節選自程硯秋(著),丁紀紅(編),《身上的事——程硯秋自述》,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聲明 | 文章和圖檔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本公衆号已标明來源,如有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即作處理。

央視CCTV-1《晚間新聞》報道《百年巨匠·平劇篇》開機

走近巨匠丨程硯秋:台上一半需要“功夫”,一半需要“得竅”

2015年7月13日,《百年巨匠·平劇篇》開機儀式在北京梅蘭芳紀念館舉行

走近巨匠丨程硯秋:台上一半需要“功夫”,一半需要“得竅”

2015年7月13日,在《百年巨匠·平劇篇》開機儀式上,《百年巨匠》出品人、總策劃楊京島先生與梅蘭芳先生之子、著名平劇表演藝術家梅葆玖先生,尚小雲之子、著名平劇表演藝術家尚長榮先生,著名平劇表演藝術家杜近芳女士,荀慧生親傳弟子、著名平劇表演藝術家孫毓敏女士等合影

監制 | 厚軒

美術編輯 | 神奇海螺

走近巨匠丨程硯秋:台上一半需要“功夫”,一半需要“得竅”
走近巨匠丨程硯秋:台上一半需要“功夫”,一半需要“得竅”
走近巨匠丨程硯秋:台上一半需要“功夫”,一半需要“得竅”
走近巨匠丨程硯秋:台上一半需要“功夫”,一半需要“得竅”

關于我們

大型文化項目《百年巨匠》是中國第一部聚焦20世紀為中華文明作出突出貢獻的大師巨匠的大型系列人物傳記紀錄片,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央新影集團、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百年巨匠(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等機關聯合攝制。

《百年巨匠》是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中宣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連續兩年入選中宣部(國務院新聞辦)“紀錄中國”傳播工程,是國家廣電總局“十四五”紀錄片重點選題規劃項目、慶祝建黨100周年重點紀錄片、“記錄新時代”紀錄片精品項目和紀錄片重點項目(2018),還是中央電視台重大主題主線宣傳暨重點選題項目,也是國家藝術基金、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中華藝文基金會、北京市政府文化創新發展基金、北京文化藝術基金、北京廣播電視網絡視聽發展基金、北京市西城區文化藝術創作扶持專項基金的資助項目。已獲得12項紀錄片大獎。

2013至2017年,《百年巨匠》第一季43位大師的拍攝已全部完成,分為美術篇、書法篇、平劇篇、話劇篇、音樂篇、文學篇。《百年巨匠》第二季57位大師的拍攝已于2018年啟動,增加了科技篇、教育篇、國學篇、建築篇、中醫篇、戲曲篇、電影篇,計劃陸續完成,屆時将以“百年·百人·百集”紀錄片、“百位大師特展”、“百部圖書出版”,為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獻禮。

拍攝完成的《百年巨匠》紀錄片,陸續在中央電視台(一套、三套、四套、九套、十套、十五套、發現頻道、國際頻道)、中國教育電視台、各省級衛視、海外電視台等國内外157家電視台播出,受到廣泛好評,屢創同類紀錄片收視率新高。《百年巨匠(國際版)》啟用8種語言向全球播出。

央視市場研究股份有限公司(CTR)2020年7月根據CSM全國測量儀統計結果,《百年巨匠》累計觸達閱聽人共102億人次。

《百年巨匠》系列叢書已連續三年被教育部、文化和旅遊部、财政部作為“高雅藝術進校園”學習讀本,發放到全國近千所高校。

《百年巨匠》已成為文化領域最高端的現象級品牌之一,并以其獨特優勢搭建起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诠釋和展示文化自信、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平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