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相聲演員郭德綱在社交平台上曬出了一封信和一批平劇劇本手稿,稱是一位已故的平劇老人劉富如在臨終前托付給他的,希望他能繼承和發揚平劇藝術。
這一事件引發了網友的廣泛關注和讨論,有人為郭德綱和劉富如的情感和情懷感動,有人為平劇這門國粹的傳承擔憂,也有人對這一事件的真實性提出質疑和揭穿。
我在此先抛出自己的觀點,無論這件事情真實性如何,這一事件都反映了郭德綱個人對平劇的熱愛和推廣,也折射出了傳統曲藝在當代社會面臨的困境和挑戰。
平劇作為國粹,雖然有一定的觀衆基礎和社會認可,但是也面臨着人才斷層、創新困難、傳播局限等問題;而川劇、越劇等地方戲則通過改編經典、吸收外來、開拓市場等方式,赢得了更多的年輕觀衆和社會關注;而一些較為冷門的地方戲,如河北梆子、湖南花鼓戲、湖北荊河戲等,則因為缺乏知名度、資源和傳承者,而處于瀕危狀态。
傳統曲藝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民族精神的展現和載體。它包括了各種地方戲、說唱、曲藝等形式,具有悠久的曆史、豐富的内容、多樣的風格和廣泛的影響。然而,在現代化、市場化、娛樂化的浪潮中,傳統曲藝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機。其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觀衆群體老齡化、萎縮和分流。随着時代變遷和文化多元化,年輕一代對傳統曲藝的興趣和認同度下降,更傾向于追求新穎、時尚、快節奏的娛樂形式。同時,随着電視、網絡、電影等媒介的發展,觀衆有了更多的選擇和管道,傳統曲藝在競争中處于劣勢。
二、藝術品質下降、創新乏力和同質化。由于市場壓力和觀衆需求,一些傳統曲藝演出為了迎合大衆口味而犧牲了藝術水準和審美品位,流于粗俗、低俗、庸俗。同時,由于缺乏創新意識和能力,一些傳統曲藝失去了現代年輕觀衆的喜愛。
三、藝人隊伍老化、減少和斷層。由于傳統曲藝的社會地位和經濟收入不高,吸引不了更多的年輕人加入,導緻了藝人的數量和品質的下降。同時,由于傳承方式的單一和封閉,以及師徒制度的弊端,造成了藝術的保守和僵化,以及人才的流失和斷檔。
四、傳播管道落後、單一和局限。傳統曲藝主要依靠舞台演出和唱片發行來傳播,這些管道在當今社會已經不能滿足觀衆的需求和習慣。而且,由于缺乏專業的策劃、宣傳和推廣,傳統曲藝在媒體上的曝光度和影響力很低,難以形成有效的傳播效果。
面對這些困境和挑戰,我們應該如何保護和發展傳統曲藝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
一、加強教育和普及,提高公衆對傳統曲藝的興趣和認同。可以通過學校教育、社會教育訓練、公益演出等方式,讓更多的人接觸和了解傳統曲藝,培養他們的審美能力和文化素養。同時,可以通過各種媒體平台,如電視、網絡、電影、移動網際網路自媒體等,将傳統曲藝以更生動、有趣、互動的形式呈現給觀衆,增加其吸引力和影響力。比如粵劇電影《白蛇傳·情》就創造了極高的社會關注度,引得了年輕人群體的一緻熱愛與好評,還有一些優秀的年輕戲曲人通過自媒體,以創新的表現方式,成為戲曲網紅,創造了許多時尚熱點,引領了國潮新風尚。
二、加強創新和改革,提高傳統曲藝的藝術水準和市場競争力。可以通過引入新的元素、技術、形式等方式,使傳統曲藝與時俱進,适應現代社會的需求和變化。同時,可以通過改善演出條件、降低票價、增加演出場次等方式,使傳統曲藝更加便利、平民化、多元化。
三、加強保護和傳承,提高傳統曲藝的文化價值和社會地位。可以通過制定相關法律法規、設立專項基金、建立名錄系統等方式,為傳統曲藝提供法律保障和經濟支援。同時,可以通過完善師徒制度、建立學術機構、開展國際交流等方式,為傳統曲藝培養更多的人才和後繼者。
四、加強合作和交流,提高傳統曲藝的多樣性和包容性。可以通過與其他藝術形式、地區、國家等進行合作和交流,使傳統曲藝學習和借鑒其他的優秀經驗和做法,豐富和拓展自身的内涵和外延。同時,可以通過尊重和欣賞其他的傳統曲藝,使傳統曲藝形成一個和諧、多彩、共赢的文化生态。
傳統曲藝是我們民族的寶貴财富,也是我們文化的重要标志。我們應該珍惜和保護它,也應該創新和發展它,讓它在新的時代裡綻放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