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硯秋為《百年巨匠·平劇篇》拍攝的巨匠之一。
《百年巨匠·平劇篇》2015年7月13日在梅蘭芳紀念館開機。光明網、人民網、央視網、新民網等報道了開機儀式。
我是個從事樂劇的人,但是,與其說演戲唱戲使我感覺興趣,毋甯說我也和普通的觀衆一樣,喜歡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至少可以說說我對于看戲聽戲的興趣,比較自己演唱時,還要濃厚得多。
在我看戲或聽戲的時候,我所欣賞的有兩點:一是劇本的描寫,一是演員的技術。尤其是後者,我認為是一個戲的成功或失敗的最後的決定點。是以劇中人動作的姿态,說話的聲調,以及喜怒哀樂的表情,都引起我深刻的注意。隻要演員的技術好,能夠把他所擔任的特定角色的使命實作出來,縱使劇本稍差,我也有相當的滿意。我之是以常向天橋、城南遊藝園,以及西單商場的雜技場中走走,并且總是帶着相當的滿意歸來,也正因為這個原故。

程硯秋青年照
人類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向上,人類的欲望,一天比一天複雜。單拿一種舊的樂劇形态,來滿足社會上所有觀衆的欲望,或供給舉凡一個觀衆所要求的,這種企圖,不僅是妄想,簡直是自取滅亡。是以我們從事舊的樂劇的人們,對于新興的話劇形态,應當要竭誠地表示歡迎,并根據自身過去的經驗,盡忠實之貢獻,幫助其發展。
此兩種形态之同時并存。不僅觀衆的多種欲望因以滿足;而且其自身,亦由于彼此對照,彼此建議,彼此完成,而達到戲劇教育化的最高峰、最理想的效果。
況且,一個社會的藝術形态,愈屬于多方面,愈足以表示這個社會的文化之紛纭燦爛;若一味固守着舊劇的壁壘,對于新興的話劇,盡其嚴峻拒絕之能事,實較諸舊時從事話劇諸公,以為有了話劇,便恨不将舊劇宣布死刑,其度量還要窄小!其行為還要愚蠢得可笑!
個人既以熱心的觀客自居,而且興趣不拘一面,是以随着近數年來,話劇運動之風起雲湧,各個話劇場、電影院中,也到處布滿了我的足迹。
以上表明了我對于話劇的态度。
程硯秋之《鎖麟囊》
由于曆次看戲體會的結果,我覺得話劇的最大的好處,就在能用現代的事實,現代的語言,現代的思想和感情,來編制它的劇本;并且表演的時候,也不像舊劇那樣,一舉一動都依據程式,隻消由演員設想劇中人所處的境界,在那境界中所發生的一切思想和情緒,而自由地表現出各種性質不同的動作來。在這種自由表現的過程中,演員的天才可以盡量地發揮,劇中人的情緒也可以表白無遺。
此種表演方法,若和舊劇對照起來,則可以“非程式的”目之。從事舊劇的人們,因習于程式的動作,往往将劇中人的内心表情忽略過去,對于此種人,我勸他最好多看幾次話劇或電影,因為那些可以幫他了解:活動于程式之中,而能夠遺棄程式,把靈魂的花朵展露出來,才是程式藝術的最終極的目的啊!
因為時常親近,是以便産生愛感,因為有了愛感,便又引起了不足。這差不多是一種感情的定律。凡人對于事事物物,都逃不出它的規定的。我對于話劇,也不能例外。話劇之在我國,尚未建立一個穩固的根基,這事實是無庸諱言的。就我所知者,中國旅行劇團為我國惟一的職業話劇團體,他們就在像北平這樣盛大的都市裡,曆次排演着名劇本,在協和禮堂以及各舊劇戲館裡上演,而他們全體團員的生活,據說又常是兩餐并做一餐,有時餓着肚子登台演劇。(這種精神确是令人欽佩的)其餘愛美的劇團,又哪一個不是賠了錢幹?青年會劇團雖有以赢餘來發展第二次公演的計劃,但結果排演了王文顯先生的三幕劇——《委曲求全》——在協和禮堂以及清華大學先後上演了五次以後,所收的票價,又僅可與消費相抵。閑嘗考其原因,實由于話劇的觀衆,十之九屬于知識階級分子和學校學生。他們都是有意識地前來觀劇的。至于此外的大部分的群眾,他們對于話劇,都未嘗有過精神上的接近。假使不設法打入民間,使話劇變成大多數群眾所擁護的一種藝術,則話劇的根基能有穩固的希望嗎?
程硯秋訪歐之留影
但是在未改進以前,大多數的群眾對于它,仍是一緻地擁護。其擁護的原因,不是認為舊劇本身的組織健全,也不是感覺劇本的故事有趣。他們之是以花錢走進戲館,大半是為聽腔調,看武把子,看做派。
說也可笑,從前《盜宗卷》這戲,是不大有人理會的,因為故事既然乏味,而場子又很沉悶,怎樣也不能引起觀衆的興趣的。但經譚鑫培先生唱了幾次以後,居然大邀觀衆的贊賞,而在各家的戲碼上活躍起來,直至今日,還成為内行票友所必學的一出老生戲呢!
其他沒有意味的戲,而被名角唱紅了的,真是不勝枚舉。許多人恭維舊劇,說它是“純藝術”。在我聽來,這話包含了兩個意義:一、舊劇的劇本是很少可取的;二、舊劇的唱、做、表情,确已成了專門的技術,而值得人們單獨地去欣賞了。它的壞處且不必說,單就技術而言,許多舊劇的老前輩,他們之是以享名,有幾個不是在這個上面用了畢生之力,換了來的。僅僅因為譚先生的表演技術好,那怕《盜宗卷》再沒有趣味,觀衆們依然會塞滿了劇場。
由此可以推知,觀衆們是沒有一些主見的;除了花錢是為的欣賞傑作,才是他們惟一的主見。從事話劇的同志,若能把握着觀衆的這一弱點,先從表演技術上來鍛煉自己,然後再用好的劇本,在他們面前上演起來,我敢保證觀衆的眼睛,不是為了單看臉譜而發亮的。
中國旅行劇團演劇,我是好幾次都在場的。我覺得有兩位女演員的姿态表情,都還有些美術化的意味。該劇團之是以在北平站住好久,雖由于《茶花女》之類的戲碼号召力大,但女演員的技術,也是一個叫座的原因。青年會劇團公演時,我也飽了二次眼福。
後來金仲荪先生告訴我:他看了《委曲求全》以後,覺得我國話劇的前途很有希望;因為該戲中如校長之類的角色,都表演得很合身份,不複像數年前的話劇,那樣表演得不倫不類了。由此可見我國職業的和愛美的話劇團體,也有天才的演員存在着的。
但是,這種情形,我不能便認為滿足。為什麼呢?因為天才隻是偶然闖産生的。我覺得:在表演的技術沒有被視為一種獨立的學問,而為一般的話劇同志,特别提出來研究以前,我國的話劇是不會得到普遍而健全的成功的。
有些人認為話劇極易于表演,隻要把劇本讀熟了,便一切好辦了。凡是愛護話劇的人,我想都不能加以贊同吧!因為這樣一來,演員所能辦的,觀衆也未必不能辦到。演員與觀衆之間,沒有一種專門技術的關系,作為兩者間的維系,則後者對于前者,勢必因輕視而遠離。觀衆既經遠離,正因為話劇是非程式的,是以它的表演技術,沒有具體範圍,正因為它是自由表現的,是以稍不留心,便會陷入于種種的錯誤。
話劇的演員,假使不能使他的眼珠的每一溜視,都傳達一種情緒;手指的每一訓示,都代表一種意義;兩足的每一步伐,都暗示一種規律;腰身的每一轉動,都形成一種美姿;則此種演員,不能算得理想中的演員。因為他缺乏了基本訓練的緣故。在歐美各國,每一個舞台上或銀幕上的藝員,都要經過相當時期的訓練,經導演認為合格以後,然後再派定他的角色,參加排演。
這使我想起舊戲的演員坐科時,那樣每天被教師折磨的情形,和他們比較起來,隻不過方法上的差異了。舊劇的技術訓練,是以各種武功為根基。那怕一出《汾河灣》,在進窯門的時候,若無基本的訓練,做出來的身段就不好看。話劇的技術訓練,也是從柔軟體操開始,次及面部和身體各部的表情。我們看外國的電影時,不是常常看見:男演員兩眼一翻。就可以把眼白完全露了出來;女演員的兩肘一夾,就可以把腰肢旋動得比螺旋還要靈活嗎?若非練之有素,能有那樣效果否?
藝術就是技術:也許我武斷了。
1935年8月15日
(《程硯秋戲劇文集》)
來源 | 梨園雜志
聲明 | 文章和圖檔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本公衆号已标明來源,如有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即作處理。
央視CCTV-1《晚間新聞》報道《百年巨匠·平劇篇》開機
2015年7月13日,《百年巨匠·平劇篇》開機儀式在北京梅蘭芳紀念館舉行
2015年7月13日,在《百年巨匠·平劇篇》開機儀式上,《百年巨匠》出品人、總策劃楊京島先生與梅蘭芳先生之子、著名平劇表演藝術家梅葆玖先生,尚小雲之子、著名平劇表演藝術家尚長榮先生,著名平劇表演藝術家杜近芳女士,荀慧生親傳弟子、著名平劇表演藝術家孫毓敏女士等合影
監制 | 厚軒
美術編輯 | 神奇海螺
關于我們
大型文化項目《百年巨匠》是中國第一部聚焦20世紀為中華文明作出突出貢獻的大師巨匠的大型系列人物傳記紀錄片,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央新影集團、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百年巨匠(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等機關聯合攝制。
《百年巨匠》是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中宣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連續兩年入選中宣部(國務院新聞辦)“紀錄中國”傳播工程,是國家廣電總局“十四五”紀錄片重點選題規劃項目、慶祝建黨100周年重點紀錄片、“記錄新時代”紀錄片精品項目和紀錄片重點項目(2018),還是中央電視台重大主題主線宣傳暨重點選題項目,也是國家藝術基金、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中華藝文基金會、北京市政府文化創新發展基金、北京文化藝術基金、北京廣播電視網絡視聽發展基金、北京市西城區文化藝術創作扶持專項基金的資助項目。已獲得9項紀錄片大獎。
2013至2017年,《百年巨匠》第一季43位大師的拍攝已全部完成,分為美術篇、書法篇、平劇篇、話劇篇、音樂篇、文學篇。《百年巨匠》第二季57位大師的拍攝已于2018年啟動,增加了科技篇、教育篇、國學篇、建築篇、中醫篇、戲曲篇、電影篇,計劃于2021年陸續完成,屆時将以“百年·百人·百集”紀錄片、“百位大師特展”、“百部圖書出版”,為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獻禮。
拍攝完成的《百年巨匠》紀錄片,陸續在中央電視台(一套、三套、四套、九套、十套、十五套、發現頻道、國際頻道)、中國教育電視台、各省級衛視、海外電視台等國内外134家電視台播出,受到廣泛好評,屢創同類紀錄片收視率新高。《百年巨匠(國際版)》啟用8種語言向全球播出。
央視市場研究股份有限公司(CTR)2020年7月根據CSM全國測量儀統計結果,《百年巨匠》累計觸達閱聽人共102億人次。
《百年巨匠》系列叢書已連續三年被教育部、文化和旅遊部、财政部作為“高雅藝術進校園”學習讀本,發放到全國近千所高校。
《百年巨匠》已成為文化領域最高端的現象級品牌之一,并以其獨特優勢搭建起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诠釋和展示文化自信、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