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由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指導、中國人民大學在校學生演出的原創劇目《陝北公學》登上北京藝術中心的舞台。這是今年北京人藝落實“‘京’彩文化 青春綻放”行動,推進文藝行“大團小團手拉手”的又一次生動實踐,也是再一次推動藝術院團與高校學生社團共建、創新合作的成果彙報。
北京人藝院長馮遠征在首演當晚看望演職人員。本文除劇照外攝影 李春光、陳利。
在演前談環節,北京人藝副院長秦新春回顧了北京人藝與人大的淵源,介紹了北京人藝在創新活動形式,深化戲劇進校園内涵,與中國人民大學等學校開展了更具針對性、特色更鮮明的戲劇活動,以進校園演出、開設戲劇講堂、舉辦戲劇展覽、設立閱讀專區、開設美育工作坊等形式,豐富美育實踐活動,把北京人藝深厚的戲劇文化資源送到學生們身邊。
《陝北公學》劇照 圖檔自人民大學官網
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副書記鄭水泉表示,中國人民大學在北京人藝的指導下,對劇本内容、舞美設計、演繹方式等進行全面更新,更好講述“戰火中的大學”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故事,以青年之姿、昂揚之魂展現時代新風,講好黨史故事,不斷拓展“大思政課”的形式與内容。
話劇《陝北公學》圍繞回答“為誰培養人、培養什麼樣的人、怎樣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講述中國人民大學前身陝北公學艱苦創業、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故事,全景展現中國共産黨創辦新型高等教育的光輝曆程,生動刻畫了一批紅色教育家将“四史”教育與愛校榮校有機融合,号召人大師生始終堅持與黨和國家同呼吸共命運,始終奮進在時代前列。2021年,為了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這部由中國人民大學組織創作編排的原創大型話劇曾在校内明德禮堂堂首演。
《陝北公學》劇照
中國人民大學是今年北京人藝“‘京’彩行動”文藝行中“大團小團手拉手”項目的結對學校之一。在排演過程中,北京人藝發揮“大團”專業優勢,帶動“小團”藝術發展,選派優秀導演、演員、舞美、戲劇教育人員等四十餘人次入校進行藝術指導,通過對劇本的修改調整、舞台的設計制作、全程的藝術指導,提升學生社團的藝術水準和舞台實踐能力。
“這是人大自己的故事,是以在演出過程中,人大學子們既熟悉又充滿熱愛和自豪感,他們的這種情感也打動了我們。”藝術指導唐烨介紹說,“因為北京人藝的傳統是演人物,是以突出人物是這一輪打磨的重點,讓觀衆在舞台上看到曆史上這樣一群人,進而感受到那段光輝曆史。”作為一名多次參與進校園活動的指導老師,唐烨更加感慨活動的意義,“我們通過進入不同的學校,看到不同學生對藝術的認知,真正感受到我們的藝術教育已經開花結果。”
北京人藝演員付瑤(中)在指導學生表演
“這次的演出,重點是要看到希望,看到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表演指導付瑤認為,在本輪的排演中,要凸顯青年學生的熱血和朝氣,進而感染台下觀衆。“除了人藝舞美班底在舞台設計上突出的地域特色,我們還運用山歌等民族元素的音樂,通過現場演唱,将大家帶回那片土地。”
演出當晚,黃土高坡激蕩着一代人的青春與熱血,手持薪火、無畏遠方的理想與信念,感染了現場每一位觀衆。人大學子們也将對于前輩的緻敬和書寫未來的使命融入舞台表演中,塑造出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帶觀衆回到那一段曆史,看到微弱的星光點亮天空,照亮未來的青年人面貌。
北京人藝導演唐烨(右)在彩排中指導學生們
成功的舞台呈現離不開舞台下學生和老師們數月以來的精心排練。劇中飾演中年無産階級革命家、教育家成仿吾的彭友,來自人大2019級新聞學院,面對這個和自己有“年齡差”的角色,他積極完成诠釋。“北京人藝的老師們會告訴我,不要刻意壓低聲線、放慢腳步來表演‘老’,而是思考人物所處情境,把握人物行為内在的動機。”他介紹說,在人藝各部門老師的指導和支援下,本次《陝北公學》增添了許多新鮮感,不光舞美上有新設計,整體表演排程上也加強了。
“通過老師們的指導,我明白了要把重點放在提升表演效果,而不是依賴音響、燈光等元素。”飾演陸曉的人大2022級資訊資源管理學院學生古麗娜孜·塔依爾江說。在這部戲排演過程中,她坦言沉浸其中,體驗感十足,角色也給了她許多發揮空間,讓她充分演繹出革命先輩的一腔熱血和赤誠。
《陝北公學》劇照
據介紹,自今年5月起,北京人藝正式啟動2024年度的“‘京’彩文化 青春綻放”行動以來,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戲劇活動,8月開始,“戲劇的力量”——北京人藝進高校活動正式拉開帷幕,藝術課堂、閱讀專區、專題展覽、入校演出……各項活動都得到了在校大學生們的廣泛參與,積極回報,形成了藝術與青春互相對話、共同綻放的熱烈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