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黃金時代的平劇編劇:為名角“定制”劇本,是票友更是全才

上世紀二十至三十年代是平劇的發展期,名演員和新編戲輩出,這與當時出現衆多文人編劇有關。反過來,名角演唱新編戲的成功,也提升了這些人的名氣和社會地位。文人編劇固然考慮商業化,但更重視所編戲目的思想主旨,除了竭力弘揚孝悌、忠信等傳統美德外,也受當時新文化運動的影響,傳播一些新思想、新道德。

這一時期的劇本創作還出現一個特點,那便是這些編劇都有他們心儀的平劇藝術家,并研究這些藝術家的藝術特點——或能文,或擅武;或精唱念,或擅做打。然後,便為這些名家量身定做,盡量揚長避短,發揮該名演員的獨特魅力。這就幫助這些藝術家樹立了自己的獨特風格,是以他們所編的劇本可謂刀對鞘,嚴絲合縫。這些劇本,藝術家愛用愛演,寫的主兒很少有廢品,演的主兒很少有不對路,是以在這短短的二三十年中,每一位著名文人編劇,都有幾十出甚至上百出的新劇本上演,可謂是平劇編劇的黃金時期。

黃金時代的平劇編劇:為名角“定制”劇本,是票友更是全才

羅瘿公與程硯秋、吳富琴、齊如山、許伯明(從左至右)合影

梅蘭芳的編劇團隊

民國時期,上演新劇最多的名角首推“四大名旦”之首的梅蘭芳,而他的編劇是一個以齊如山為核心的團隊。梅蘭芳曾說:“我拍新戲的步驟,向來是先有幾位愛好戲劇的外界朋友,随時留意,把比較有意義、可以編制劇本的材料收集好了,再由一位擔任起草,分場打提綱,先大略地寫了出來,然後大家再來共同商讨。”梅大師所謂的外界朋友,包括齊如山、李釋戡、吳震修,以及後來加入的許姬傳、許伯明等人。衆人合力,屢出佳作,如梅大師早期的社會劇《一縷麻》,便是由吳震修提出故事,齊如山打提綱、寫初稿,然後大家再在梅先生的書房辍玉軒中讨論修改,這也是齊如山為梅蘭芳寫的第一部戲。

黃金時代的平劇編劇:為名角“定制”劇本,是票友更是全才

梅蘭芳(左)與齊如山

齊如山早年留學法國,了解西洋戲劇,更酷愛平劇,但迫切希望舊平劇有所改革。1912年,他看了梅蘭芳演出的《汾河灣》後,一方面非常欣賞這個青年旦角的才華,一方面又遺憾他表演上的不足,于是給梅寫了一封長信,肯定成績,指出缺欠,從此二人漸成忘年交。從1915年《一縷麻》首演,至1933年梅蘭芳南遷上海,二十年間,齊如山與李釋戡等合作,為梅蘭芳創作二三十部新戲,著名的有歌舞劇《天女散花》《嫦娥奔月》《麻姑獻壽》《黛玉葬花》《紅線盜盒》《廉錦楓》等,後期側重曆史故事劇,有《太真外傳》《西施》《洛神》《鳳還巢》等。而齊如山編寫的兩出最著名的戲《霸王别姬》《生死恨》,雖又經吳震修、許姬傳等人的修改,但他的初稿是基礎。此外,梅大師出訪日本、美國等國外演出,他也參與全部策劃,對于梅派的形成功不可沒。

羅瘿公“解救”程硯秋

齊如山的好友、另一文人大編劇羅瘿公,則是對程派的形成功莫大焉。程硯秋十三歲時,嗓子倒倉變聲,但程硯秋的老師榮蝶仙卻接了上海某茶園一月包銀六百塊大洋的合同,逼其赴上海演出。羅瘿公聞訊後非常着急,想到程硯秋若去上海一個月的演出,必然把嗓子徹底毀了,要想幫助他,隻能花更多的銀子将程贖出。羅瘿公雖滿腹經綸,卻是一介書生,怎麼辦?不久前,文化學者靳飛告訴筆者,羅瘿公最終是找中國銀行總裁馮耿光借了700兩銀子,把程硯秋贖了出來。然後,他親自教程硯秋習字、讀書,并延請王瑤卿這樣的名師授業。

程硯秋嗓子恢複過來後,到1924年,短短七年時間,羅瘿公結合程硯秋的天賦條件,為他編了喜劇、正劇、悲劇等十幾出新戲。喜劇有《龍馬姻緣》《賺文娟》《花筵賺》《玉鏡台》《風流棒》《玉獅墜》等;正劇有《紅拂傳》;悲劇有《鴛鴦冢》《青霜劍》《金鎖記》等。這些戲為程派的創立奠定了基礎,至今還有好幾出戲在平劇的舞台上流傳。

羅瘿公為程派的創立,積勞成疾,52歲便英年早逝,逝世前将新劇創作托付給老友、文學戲劇家金仲荪。金仲荪在十幾年間為程硯秋創作了許多名劇,如《碧玉簪》《聶隐娘》《梅妃》《文姬歸漢》等,整理加工的傳統戲有《朱痕記》《柳迎春》。後期金仲荪更注意與時代結合,反映人民的心聲,根據唐詩人陳陶詩句“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寫出了《春閨夢》;又看到當時社會的龌龊,以“苛政猛于虎”“祈禱和平”為主題,創造了《荒山淚》等極富時代意義的佳劇。羅、金的劇作,結構順暢,唱詞淡雅隽永,富有詩情畫意,與程硯秋幽咽婉轉、若斷若續的唱腔渾然一體,進而使程派藝術擁有廣泛的觀衆。後因金仲荪擔任中華戲曲專科學校校長,工作繁忙,便将創作任務交給了陳墨香和翁偶虹。

名編劇也是名票

陳墨香,是詩人,又是名票,擅演各門類的旦角,與王瑤卿善。陳墨香胸中有文、口中能唱,熟悉旦角場上的一切技巧,他雖然開始也曾為程硯秋、尚小雲等名家寫戲,但從1924年起,便專為四大名旦的荀慧生寫戲。十多年時間,陳墨香為荀慧生寫了五十多出新戲,有原創的,也有改編的,其中最著名且至今仍在流傳的有《紅樓二尤》《霍小玉》《金玉奴》《荀灌娘》《钗頭鳳》《杜十娘》等,此外還将折子戲連綴改編成全部《玉堂春》《白娘子》。陳墨香的劇作,大都揭露封建道德的殘酷及虛僞,表達了對婦女的尊重和同情。對荀派的創立做出了極大貢獻,當然,陳墨香也因為荀作劇而馳名海内外。

黃金時代的平劇編劇:為名角“定制”劇本,是票友更是全才

陳墨香與王瑤卿

另一滿族文人溥緒也是編劇大家,因其是清莊王後裔,又名莊清逸。他本人是名票,擅武戲,曾為當時許多名伶寫戲,但主要為名旦尚小雲寫新戲多,最著名的有《摩登伽女》《李三娘》(又名《五龍祚》)《林四娘》《秦良玉》《千金全德》《花蕊夫人》《楚漢争》等。他為武生泰鬥楊小樓編寫的有《野豬林》《山神廟》,後來李少春據此改編成現今版《野豬林》、後部《連環套》(三、四本)、《甘甯百騎劫魏營》等。

此外,莊清逸也為名須生編寫了不少優秀劇本,例如給前四大須生的高慶奎所編的《哭秦庭》《贈绨袍》《豫讓吞炭》等,至今還不斷演出。莊清逸也是另一四大須生馬連良的早期編劇,編寫了《蘇武牧羊》《化外奇緣》(即《七擒孟獲》,其中包括很流行的“祭泸江”一折),而其所編《羊角哀》,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馬連良還改編了該劇,與名淨裘盛戎聯袂演出,仍受好評。

此外,給馬連良編劇的還有吳幻荪,馬先生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上演的幾出好戲,如《臨潼山》《春秋筆》《十老安劉》《串龍珠》,皆為吳幻荪編劇。除《臨潼山》外,其他都是流傳至今而不衰的經典劇目。吳幻荪還為名淨郝壽臣編寫新戲《荊轲傳》,為楊小樓編寫《壇山谷》,皆為經典佳作。新中國成立以後,吳幻荪還為尚小雲編了《墨黛》這出非常叫座兒的名劇。

莊清逸、吳幻荪都是名票,可謂内行編戲,結構巧妙,人物個性化,唱詞雅俗共賞,是以他們編的戲大都能推上舞台,然唯其數量多,難免其中也有中等之作。

“全才”翁偶虹

最後說翁偶虹,他一生編了和上演了一百多出新戲,是平劇史上數量和品質都極高的星級劇作家。

翁偶虹22歲便在中華戲曲專科學校擔任教員,26歲編出了《火燒紅蓮寺》,以後一發不可收拾,為中華戲曲專科學校和以後中華戲校畢業生成立的平劇團,編寫了幾十出的新戲,大力支援了年輕人的演出。著名的戲有《三婦豔》《美人魚》《百鳥朝鳳》《蝶戀花》《小行者力跳十二塹》《白虹貫日》(後更名《百戰興唐》)等,而最著名的劇目,當屬1939年為程硯秋編寫的《鎖麟囊》,這出名劇自1941年在上海首演,至今已演八十多年而不衰。從劇本上看,人物個個性格迥異、一人一面,結構起伏跌宕,懸念叢生,直到最後還有一個鳳尾跳出來。而從舞台呈現看,程硯秋創造的程腔一唱三歎,悅耳動聽,達到了歌唱感人肺腑的頂峰。翁偶虹在同時寫出的《鴛鴦淚》(重排後更名為《周仁獻嫂》)與《女兒心》,在劇本創作上也都是精品。

黃金時代的平劇編劇:為名角“定制”劇本,是票友更是全才

翁偶虹

不過,翁先生的大部分佳作,還是誕生在新中國成立以後,以轟動海内外的《将相和》始,到最後的《白面郎君》,上演的劇目大概有六七十出之多,其中包括《響馬傳》《紅燈記》等經典名劇。

縱觀翁劇,有如下特點:由于翁偶虹先生熟悉舞台、表演,故平劇的審美考量,即唱念做打,均安排得妥帖恰當。他深具傳統文化修養,故劇作文學性、藝術性兼備,每劇都與演員研讨,與演員高度默契,有的放矢,把演員所長盡裝入文本中,故能得事半功倍之效果。

民國時期編劇人才輩出,許多劇作家的創作力一直延伸到了新中國成立後,例如曾為富連成改編《混元盒》《普天樂》等本戲的景孤血,他在新中國成立後,便編創了多出名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