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巨匠文選丨程硯秋:說“悲劇的哭”

程硯秋為《百年巨匠·平劇篇》拍攝的巨匠之一。

《百年巨匠·平劇篇》2015年7月13日在梅蘭芳紀念館開機。光明網、人民網、央視網、新民網等報道了開機儀式。

讀陳彥衡的《譚譜》,内有譚鑫培老先生說戲中“哭”和“笑”表演的難處,雖有些見地,可惜說不明白。因之代為分析如下。

老譚說“戲中哭笑最難,因其難于逼真也。然使果如真者,又有何趣。”可見老譚一方面想把“哭”“笑”表演得像真的一樣,另一方面又怕像真的哭笑,太沒有趣味。這一面“想”,一面“怕”,是老藝員心裡的沖突。他覺着很為難,而說不出根本的原因,亦沒有解決的方法。陳彥衡雖然誇老譚的話說得好,但亦不知其是以然。他亦隻是感覺着如此,而不能說我可以如此。這樣的話是不能解決問題的。

巨匠文選丨程硯秋:說“悲劇的哭”

陳彥衡

要解決此問題,首先須要指出戲曲的表演法是雙層的。即如唱工、念工、哭頭、叫頭,一切關于嘴裡的事。一層是以音樂的節奏(場面)字句腔調的規律表演,又一層是各個演員的内心與口法。雙方協力,缺一不可。

有些平庸低能的演員,隻認一面(像老生行的鮑老,青衣行的律某等)。隻照公共的程式唱念就算完事,内心不動。但是名藝員必然兼顧兩面,像老生行的老譚、青衣行的瑤翁等,一面依照公共的節奏,一面發揮自己的心靈和口法。這便是完全的藝術了。

老譚、瑤翁等人固然以内心表演成為名演員,但他們亦不能專仗着内心表演而抛開了音樂的節奏和公共的規律(音樂的節奏和公共的規律,便是演員的良好武器,使悲情留下印象,而又不刺激),他們演“笑”,該“三笑”的還須“三笑”;演“哭”,還須用着“哭頭”、“叫頭”。決不能像“話劇”那樣的自由哭笑。

巨匠文選丨程硯秋:說“悲劇的哭”

譚鑫培、王瑤卿之《汾河灣》

話劇的表演法是單層的,沒有場面上的音樂,沒有唱念節奏,要真笑真哭。“真笑”還可以,“真哭”聽衆實是受不了。那才應了老譚的話,無味之至。

話劇之外,就是“梆子”和“蹦蹦”。這些戲曲,雖然亦有場面有節奏,但是他們的器樂和唱腔根本就有強烈的刺激性,再加上演員的盡力求真,以至哭叫震耳。正如《天咫偶聞》所說:“有如悲泣,聞之駭然”。那就是說哭聲給聽衆以受不了的苦感。

必須指出戲劇是藝術,而鑒賞戲曲的台下人,買票入場,目的是求得精神上的安慰。所期待的是愉快,而不是要刺激神經。

或者說戲曲有大盤的悲情故事,悲情就少不了“哭”。藝人用内心極力的真哭,隻要合于戲情,正是盡了他表演的責任。既要表出悲情,又要給聽衆愉快。然而悲情與愉快,是相反的。雙方兼顧,不太難了嗎?

京戲對這問題的回答是“不難“。可以做到雙方兼顧,并且由此見到音樂節奏的作用與京戲的運用藝術是如何地精妙而正确。

戲中的“哭“笑”,原都是有規律的。“笑”有三笑,有單笑,有互動相笑,有重疊的笑,有大笑、冷笑、慘笑、淫笑。“哭”有叫頭,有哭頭,有雙哭,有單哭,有唱功的哭,有念功的哭,也都有音樂的節奏。

必須注意京戲的“笑”,确有些像真。如大笑的“哈哈”、冷笑的“嘿嘿”,實在與平常人的真的笑聲沒有多大的差剮。而“哭”則不能。

真哭是有“淚”的,戲裡的哭,從來用不着真淚。

極悲痛的大哭,亦隻在哭頭、叫頭或者唱念裡提高或加重音節,而絕不用真的大哭大叫。

為什麼“笑”可以像真,而“哭”則不用像真呢?隻因“真笑”不會産生苦的刺激,而“真哭”則強烈地擾亂神經。是以“笑”可以真,“哭”不可真,這也是京戲的精确微妙之處。

舉個執行個體,如《金鎖記》的法場,是大冤獄,而又到了臨刑的關頭,悲情到了極處了。事實上真痛哭真涕淚是必然的。然而藝術的表演用不着那些。隻四句詩的念功,用低沉的音調,配合輕緩的音樂(小鑼)就表足了“慘極吞聲”的哀情。再接上一段反二黃,所謂“凄音苦節,沁人心牌”。這便通過了“藝術的方法”,把副中人的哀情,深深地傳達到聽衆,使他們自然的有了悲哀的印象,産生同感。

巨匠文選丨程硯秋:說“悲劇的哭”

程硯秋、孫甫亭之《金鎖記》

因為是通過藝術的方法(音樂的節奏)表現出來,是以隻有同感,決無苦感,隻有愉快,而無刺激。這樣便完成了“雙方兼顧”‘‘兩全其美”的任務(這是京戲最巧妙而正确的表演手法。)

還有像《探母》的“哭堂”一場,場上有許多的人,每個人對于四郎都有不同程度的親屬關系,都到了生離死别的關頭。其中母與子,兄與弟妹,夫與妻,一家骨肉,老少男女,各種聲口、各樣悲情。隻用各樣的哭頭、叫頭、唱腔,一遞一聲,層層有序地表現出來。而聽衆所感到的,一方面是劇中人的悲情,已留下深刻的印象;另一方面是戲曲有這樣精妙的組織起來的節奏,有如此完足的表現力,而産生藝術的美感。

除了京戲(皮黃)之外,任何劇種都不易完成這樣的任務。梆子和評戲固然不能,即号稱“高雅“的昆戲亦辦不了。

梆子和評戲(蹦蹦)是愈認真愈難聽,愈是内心表現的強烈愈叫人受不了刺激。

昆戲恰恰相反,不論是何悲劇,詞句總是“溫文典雅”。氣息總是“舒和閑靜”,腔調總是“宛轉悠揚”,聽衆雖感不到刺激,亦得不到印象。梆子使神經震撼不甯,昆腔使神經麻木不仁,此之謂“過猶不及”。

(徐淩霄記)

來源 | 《程硯秋戲劇文集》

聲明 | 文章和圖檔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本公衆号已标明來源,如有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即作處理

央視CCTV-1《晚間新聞》報道《百年巨匠·平劇篇》開機

巨匠文選丨程硯秋:說“悲劇的哭”

2015年7月13日,《百年巨匠·平劇篇》開機儀式在北京梅蘭芳紀念館舉行

巨匠文選丨程硯秋:說“悲劇的哭”

2015年7月13日,在《百年巨匠·平劇篇》開機儀式上,《百年巨匠》出品人、總策劃楊京島先生與梅蘭芳先生之子、著名平劇表演藝術家梅葆玖先生,尚小雲之子、著名平劇表演藝術家尚長榮先生,著名平劇表演藝術家杜近芳女士,荀慧生親傳弟子、著名平劇表演藝術家孫毓敏女士等合影

監制 | 厚軒

美術編輯 | 神奇海螺

巨匠文選丨程硯秋:說“悲劇的哭”
巨匠文選丨程硯秋:說“悲劇的哭”
巨匠文選丨程硯秋:說“悲劇的哭”
巨匠文選丨程硯秋:說“悲劇的哭”

關于我們

大型文化項目《百年巨匠》是中國第一部聚焦20世紀為中華文明作出突出貢獻的大師巨匠的大型系列人物傳記紀錄片,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央新影集團、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百年巨匠(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等機關聯合攝制。

《百年巨匠》是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中宣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連續兩年入選中宣部(國務院新聞辦)“紀錄中國”傳播工程,是國家廣電總局“十四五”紀錄片重點選題規劃項目、慶祝建黨100周年重點紀錄片、“記錄新時代”紀錄片精品項目和紀錄片重點項目(2018),還是中央電視台重大主題主線宣傳暨重點選題項目,也是國家藝術基金、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中華藝文基金會、北京市政府文化創新發展基金、北京文化藝術基金、北京廣播電視網絡視聽發展基金、北京市西城區文化藝術創作扶持專項基金的資助項目。已獲得9項紀錄片大獎。

2013至2017年,《百年巨匠》第一季43位大師的拍攝已全部完成,分為美術篇、書法篇、平劇篇、話劇篇、音樂篇、文學篇。《百年巨匠》第二季57位大師的拍攝已于2018年啟動,增加了科技篇、教育篇、國學篇、建築篇、中醫篇、戲曲篇、電影篇,計劃于2021年陸續完成,屆時将以“百年·百人·百集”紀錄片、“百位大師特展”、“百部圖書出版”,為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獻禮。

拍攝完成的《百年巨匠》紀錄片,陸續在中央電視台(一套、三套、四套、九套、十套、十五套、發現頻道、國際頻道)、中國教育電視台、各省級衛視、海外電視台等國内外134家電視台播出,受到廣泛好評,屢創同類紀錄片收視率新高。《百年巨匠(國際版)》啟用8種語言向全球播出。

央視市場研究股份有限公司(CTR)2020年7月根據CSM全國測量儀統計結果,《百年巨匠》累計觸達閱聽人共102億人次。

《百年巨匠》系列叢書已連續三年被教育部、文化和旅遊部、财政部作為“高雅藝術進校園”學習讀本,發放到全國近千所高校。

《百年巨匠》已成為文化領域最高端的現象級品牌之一,并以其獨特優勢搭建起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诠釋和展示文化自信、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平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