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巨匠文选丨程砚秋:说“悲剧的哭”

程砚秋为《百年巨匠·京剧篇》拍摄的巨匠之一。

《百年巨匠·京剧篇》2015年7月13日在梅兰芳纪念馆开机。光明网、人民网、央视网、新民网等报道了开机仪式。

读陈彦衡的《谭谱》,内有谭鑫培老先生说戏中“哭”和“笑”表演的难处,虽有些见地,可惜说不明白。因之代为分析如下。

老谭说“戏中哭笑最难,因其难于逼真也。然使果如真者,又有何趣。”可见老谭一方面想把“哭”“笑”表演得像真的一样,另一方面又怕像真的哭笑,太没有趣味。这一面“想”,一面“怕”,是老艺员心里的矛盾。他觉着很为难,而说不出根本的原因,亦没有解决的方法。陈彦衡虽然夸老谭的话说得好,但亦不知其所以然。他亦只是感觉着如此,而不能说我可以如此。这样的话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巨匠文选丨程砚秋:说“悲剧的哭”

陈彦衡

要解决此问题,首先须要指出戏曲的表演法是双层的。即如唱工、念工、哭头、叫头,一切关于嘴里的事。一层是以音乐的节奏(场面)字句腔调的规律表演,又一层是各个演员的内心与口法。双方协力,缺一不可。

有些平庸低能的演员,只认一面(像老生行的鲍老,青衣行的律某等)。只照公共的程式唱念就算完事,内心不动。但是名艺员必然兼顾两面,像老生行的老谭、青衣行的瑶翁等,一面依照公共的节奏,一面发挥自己的心灵和口法。这便是完全的艺术了。

老谭、瑶翁等人固然以内心表演成为名演员,但他们亦不能专仗着内心表演而抛开了音乐的节奏和公共的规律(音乐的节奏和公共的规律,便是演员的良好武器,使悲情留下印象,而又不刺激),他们演“笑”,该“三笑”的还须“三笑”;演“哭”,还须用着“哭头”、“叫头”。决不能像“话剧”那样的自由哭笑。

巨匠文选丨程砚秋:说“悲剧的哭”

谭鑫培、王瑶卿之《汾河湾》

话剧的表演法是单层的,没有场面上的音乐,没有唱念节奏,要真笑真哭。“真笑”还可以,“真哭”听众实是受不了。那才应了老谭的话,无味之至。

话剧之外,就是“梆子”和“蹦蹦”。这些戏曲,虽然亦有场面有节奏,但是他们的器乐和唱腔根本就有强烈的刺激性,再加上演员的尽力求真,以至哭叫震耳。正如《天咫偶闻》所说:“有如悲泣,闻之骇然”。那就是说哭声给听众以受不了的苦感。

必须指出戏剧是艺术,而鉴赏戏曲的台下人,买票入场,目的是求得精神上的安慰。所期待的是愉快,而不是要刺激神经。

或者说戏曲有大盘的悲情故事,悲情就少不了“哭”。艺人用内心极力的真哭,只要合于戏情,正是尽了他表演的责任。既要表出悲情,又要给听众愉快。然而悲情与愉快,是相反的。双方兼顾,不太难了吗?

京戏对这问题的回答是“不难“。可以做到双方兼顾,并且由此见到音乐节奏的作用与京戏的运用艺术是如何地精妙而正确。

戏中的“哭“笑”,原都是有规律的。“笑”有三笑,有单笑,有交互相笑,有重叠的笑,有大笑、冷笑、惨笑、淫笑。“哭”有叫头,有哭头,有双哭,有单哭,有唱功的哭,有念功的哭,也都有音乐的节奏。

必须注意京戏的“笑”,确有些像真。如大笑的“哈哈”、冷笑的“嘿嘿”,实在与平常人的真的笑声没有多大的差剐。而“哭”则不能。

真哭是有“泪”的,戏里的哭,从来用不着真泪。

极悲痛的大哭,亦只在哭头、叫头或者唱念里提高或加重音节,而绝不用真的大哭大叫。

为什么“笑”可以像真,而“哭”则不用像真呢?只因“真笑”不会产生苦的刺激,而“真哭”则强烈地扰乱神经。所以“笑”可以真,“哭”不可真,这也是京戏的精确微妙之处。

举个实例,如《金锁记》的法场,是大冤狱,而又到了临刑的关头,悲情到了极处了。事实上真痛哭真涕泪是必然的。然而艺术的表演用不着那些。只四句诗的念功,用低沉的音调,配合轻缓的音乐(小锣)就表足了“惨极吞声”的哀情。再接上一段反二黄,所谓“凄音苦节,沁人心牌”。这便通过了“艺术的方法”,把副中人的哀情,深深地传达到听众,使他们自然的有了悲哀的印象,产生同感。

巨匠文选丨程砚秋:说“悲剧的哭”

程砚秋、孙甫亭之《金锁记》

因为是通过艺术的方法(音乐的节奏)表现出来,所以只有同感,决无苦感,只有愉快,而无刺激。这样便完成了“双方兼顾”‘‘两全其美”的任务(这是京戏最巧妙而正确的表演手法。)

还有像《探母》的“哭堂”一场,场上有许多的人,每个人对于四郎都有不同程度的亲属关系,都到了生离死别的关头。其中母与子,兄与弟妹,夫与妻,一家骨肉,老少男女,各种声口、各样悲情。只用各样的哭头、叫头、唱腔,一递一声,层层有序地表现出来。而听众所感到的,一方面是剧中人的悲情,已留下深刻的印象;另一方面是戏曲有这样精妙的组织起来的节奏,有如此完足的表现力,而产生艺术的美感。

除了京戏(皮黄)之外,任何剧种都不易完成这样的任务。梆子和评戏固然不能,即号称“高雅“的昆戏亦办不了。

梆子和评戏(蹦蹦)是愈认真愈难听,愈是内心表现的强烈愈叫人受不了刺激。

昆戏恰恰相反,不论是何悲剧,词句总是“温文典雅”。气息总是“舒和闲静”,腔调总是“宛转悠扬”,听众虽感不到刺激,亦得不到印象。梆子使神经震撼不宁,昆腔使神经麻木不仁,此之谓“过犹不及”。

(徐凌霄记)

来源 | 《程砚秋戏剧文集》

声明 | 文章和图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公众号已标明来源,如有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即作处理

央视CCTV-1《晚间新闻》报道《百年巨匠·京剧篇》开机

巨匠文选丨程砚秋:说“悲剧的哭”

2015年7月13日,《百年巨匠·京剧篇》开机仪式在北京梅兰芳纪念馆举行

巨匠文选丨程砚秋:说“悲剧的哭”

2015年7月13日,在《百年巨匠·京剧篇》开机仪式上,《百年巨匠》出品人、总策划杨京岛先生与梅兰芳先生之子、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先生,尚小云之子、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先生,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杜近芳女士,荀慧生亲传弟子、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孙毓敏女士等合影

监制 | 厚轩

美术编辑 | 神奇海螺

巨匠文选丨程砚秋:说“悲剧的哭”
巨匠文选丨程砚秋:说“悲剧的哭”
巨匠文选丨程砚秋:说“悲剧的哭”
巨匠文选丨程砚秋:说“悲剧的哭”

关于我们

大型文化项目《百年巨匠》是中国第一部聚焦20世纪为中华文明作出突出贡献的大师巨匠的大型系列人物传记纪录片,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新影集团、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百年巨匠(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摄制。

《百年巨匠》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宣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连续两年入选中宣部(国务院新闻办)“纪录中国”传播工程,是国家广电总局“十四五”纪录片重点选题规划项目、庆祝建党100周年重点纪录片、“记录新时代”纪录片精品项目和纪录片重点项目(2018),还是中央电视台重大主题主线宣传暨重点选题项目,也是国家艺术基金、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华艺文基金会、北京市政府文化创新发展基金、北京文化艺术基金、北京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发展基金、北京市西城区文化艺术创作扶持专项基金的资助项目。已获得9项纪录片大奖。

2013至2017年,《百年巨匠》第一季43位大师的拍摄已全部完成,分为美术篇、书法篇、京剧篇、话剧篇、音乐篇、文学篇。《百年巨匠》第二季57位大师的拍摄已于2018年启动,增加了科技篇、教育篇、国学篇、建筑篇、中医篇、戏曲篇、电影篇,计划于2021年陆续完成,届时将以“百年·百人·百集”纪录片、“百位大师特展”、“百部图书出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

拍摄完成的《百年巨匠》纪录片,陆续在中央电视台(一套、三套、四套、九套、十套、十五套、发现频道、国际频道)、中国教育电视台、各省级卫视、海外电视台等国内外134家电视台播出,受到广泛好评,屡创同类纪录片收视率新高。《百年巨匠(国际版)》启用8种语言向全球播出。

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CTR)2020年7月根据CSM全国测量仪统计结果,《百年巨匠》累计触达受众共102亿人次。

《百年巨匠》系列丛书已连续三年被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作为“高雅艺术进校园”学习读本,发放到全国近千所高校。

《百年巨匠》已成为文化领域最高端的现象级品牌之一,并以其独特优势搭建起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诠释和展示文化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