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君子程硯秋

作者:新民網

程硯秋出身于滿清的一個破落的貴族家庭,本姓“索綽羅氏”,屬于正黃旗。程硯秋的先祖當過相國,父親榮壽世襲将軍爵位。然而世事浮沉,家道中落,後來淪為貧民,母親帶着他在南城窮街靠縫補裁衣度日。進入梨園行之初他的本名是程豔秋,後來把“豔”字改成“硯”,以讓自己的名字裡有文房四寶。如今我們在程硯秋的日記裡,經常可以看到他讀史書的心得體會。翁偶紅先生在回憶錄中談到1926年初識程硯秋時的印象,當時程硯秋22歲。翁偶虹先生說:我感到他是個沉默寡言的人,在我認識不多的名演員中,他似乎不像是個演員,而更像是一位學者。

君子程硯秋

程硯秋《賺文娟》劇照

梨園弟子往往自幼學戲,能夠執筆撰文者不多,更談不上接受學術訓練。關于平劇的學問多數是由癡迷于藝術的票友來做的,然而票友往往缺乏相關的舞台經驗,在宏觀和微觀的結合方面常見一些缺憾。可是程硯秋不然,他能夠把宏觀和微觀有機結合起來,切實地把技術提煉成學問,又以學術成果來解決具體的藝術問題,這是非常罕見的。程硯秋身後留下數十萬字的皇皇巨著,構成了他不可替代的文化價值。是以可以說,程硯秋雖然是個破落的八旗子弟,可是他在文化上非但不貧窮而且很富有,堪稱精神貴族。

君子程硯秋

程硯秋《荒山淚》劇照

上世紀三十年代後期他赴歐洲考察戲劇,曆時1年零4個月,遊曆了法國、英國、德國、意大利、比利時、瑞士6個國家。他一度想去柏林皇家音樂學院深造,還因一個電影公司的聘書而動心。可是他繼而想到自己劇團裡的一百多位演員還指望着角兒吃飯呢,于是就打消了這些念頭,完成考察任務後就回國了。抗戰時期程硯秋一度隐居在京郊青龍橋,在此期間捐造過一座國小,供當地農民子弟上學。1951年,他拿出雲貴川三地巡回演出的收入,又拿出在戲曲研究院工作的前三個月工資,為抗美援朝捐獻飛機大炮。後來他把在青龍橋、海澱區南大街的兩處房子,還有在程家花園的18畝果園和60間房屋,都無償地捐獻出來,為北京市民解決住房問題效力。過了幾年,周恩來總理鼓勵他參加中國共産黨,并且自願擔任他的入黨介紹人,程硯秋在入黨申請書上表示,再把自己六七處房産以及開灤煤礦、東亞和啟新三種股票全部捐獻給國家。

所謂精神貴族,用孔夫子的說法就是“君子”,君子行仁、行義,此外也尚勇者,而勇的前提必須是仁義。1942年有一天程硯秋回到北平前門火車站,警察檢查時在他身上亂摸。程硯秋奮起抗争,依托一個柱子,以訓練有素的國術功夫,面對那幾個警察,上來一個撂倒一個,弄得他們一個個鼻青臉腫,狼狽逃竄。然後程硯秋擦幹臉上的血迹,揚長而去。

人們往往會說程派格調高,唱腔柔中蓄剛,原來這樣的藝術品格是來自于程硯秋作為精神貴族的崇高人格。(公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