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管還是不管?我給女兒立規矩前,會先多做這一步

最近收到一條留言問:

我們小區沒封,我和孩子會去公園鍛煉一下。

路上壓根沒人沒車,遇到紅燈,我就準備過馬路了,誰知道孩子一個勁地說,紅燈不能過馬路。我就在想,真的需要讓孩子無條件遵守規則嗎?是不是也要教他學會變通呢?

再進一步想,都知道要給孩子立規矩,但是太多規矩,會不會讓孩子變得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失去自我了呢?這個提問很有意思,别的不說,我拿着開頭的場景去問身邊的朋友們,竟然超過一半都說,可以過馬路的,不知道你們的答案是什麼?

談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先界定一下規則的類别。對我來說,規則是分三類的,紅色是絕對不能違反;黃色是有前提條件下可以打破;綠色就是靈活自由。用這個視角看的話,就不存在留言裡的擔憂了。

管還是不管?我給女兒立規矩前,會先多做這一步

我猜,估計不少朋友對于這三類規則的劃分會有疑惑。這的确沒有标準答案可以抄。那我今天就把自己的思路和大家分享一下。

01

紅色規則

紅色規則,就是絕對不可以違反的。我的定義是生命安全規則和我們家的家規。就拿開頭提問的例子,就是紅色規則,任何時候不能打破,因為總有萬一,而且這樣的交通事故新聞還真的不少。我是絕對不會在這些規則面前去教孩子“變通”,畢竟生命安全是不能有僥幸心理的。

除了交通安全外,這類的還包括,運動安全、性教育安全、防拐安全、家庭生活安全(拿刀、觸摸插座等),都是需要不斷強化,嚴格執行的。

對于有的家庭來說,做到這些就夠了。那在我們家,還有一個是死守底線的就是家規的執行。“家規”之是以叫做“家規”,那就是我們家裡每個成員都會執行的,而不是雙标的。在我們家會有“向外”和“向内”兩個方面,“向外”除了生命安全,我家家規還加上了“不打擾他人”;“向内”就是我們作為父母最在意的道德标準的傳承。

管還是不管?我給女兒立規矩前,會先多做這一步

02

黃色規則

接下來就說說黃色規則,估計也是大家疑惑會比較多的區域。我聊聊自己的個人看法。對我來說,黃色規則管的就是,不涉及到第一部分的,但是做了是主流價值觀預設“值得表揚的”。

我不會像“紅色規則”去強加實施,而是願意和小D進行讨論。這麼做的原因是,我并不希望小D隻是“聽話”,而是希望她“明事理”。

這兩者是有差别的。如果所有的規則都是被要求、被灌輸,沒有道理可講隻能執行的,那麼人的自由意志必定被削弱,大家沒了思考,隻有服從,“自我”勢必就不存在了。我是怎麼界定這個的呢?一個簡單的标準,不執行這個規則的最壞結果,我能承擔嗎?

比如,闖紅燈的最壞結果我無法承擔,但是下面這些“黃色規則”的最壞結果我可以承擔。

管還是不管?我給女兒立規矩前,會先多做這一步

和大家舉個例子。讓座,主動給老弱病殘孕讓座,我就把她列為黃色規則。小D坐公車後,我們就聊過這個規則。規則的定義-- 公共汽車裡的位置是給每個人坐的,大家先到先得。但如果你坐着的時候,看到有老人,生病的,行動不友善的,懷孕的,或者是比你小的孩子,你可以讓給他們坐,那是更好的。

為什麼這麼做--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規則呢?因為如果你願意這麼做,當下一次你坐公車不舒服了,或者你長大了變老了,别人也會這麼幫助你。上面這兩段話,基本上就是我家聊規則的模闆了,紅色規則我也會這麼說。隻不過對于“黃色規則”,我會增加下面這段。

有沒有例外-- 這樣的行為是善意的,是好的,但做這件事不是強迫的。如果你今天自己也很累,或者也不舒服;又或者你主動讓座了,對方表示不需要,那麼就可以不讓座。這樣的對話,經常會在我們家發生。小D最開始也是一知半解,但我說的這些話還是會變成種子在她心裡的。我家遇到過的真實故事,有一次公共汽車上有個小男孩就是非要讓座給一位爺爺,爺爺就是不想坐,結果小男孩就大哭起來了。本來是件好事,結果大家都挺尴尬。當時我就偷偷和小D重申了我們家這個“黃色規則”,小D也就記起來了,和我說,如果對方不需要,可以不讓座。

管還是不管?我給女兒立規矩前,會先多做這一步

類似的還适用于,見到别人要叫人,好東西要分享,看到好朋友有困難要幫助,等等。這些在我們家都是“黃色規則”,并不是強制非要做的。我會告訴小D為什麼這麼做更好,最終“做不做”的選擇權在她自己手上。它們的最壞結果是什麼?

小D被說,沒禮貌,沒教養,我教育不行,對吧?短期看,這樣的最壞結果我能接受。而且我相信,長期來看,當她真正明白了“為什麼要遵守”後,她的自發遵守的意願肯定更加強烈,而且她的“自我”也被保護了。當然,選擇這麼做的時候,也意味着我們家長需要内心強大,時刻記得自己“為什麼”這麼做的初心。

比如,當我特别希望小D可以表現得有禮貌叫人的時候,她就是沒叫;當我特别想她大方分享的時候,她選擇拒絕。這些事情放在親戚同學聚會的時候,不得不說,我的面子還是受到挑戰的,當時也會尴尬難受一下,還會小小羨慕“别人家的孩子”。

但我始終覺得,道德品德方面的規則,需要是一個人“自發”地遵守,而不是在外界督促下的“被迫”。

管還是不管?我給女兒立規矩前,會先多做這一步

但并不意味着就不管了,每次遇到這樣的事情後,我們都會複盤聊一下。

聊聊自己感受-- 為啥不叫人啊?為啥不願意分享啊?

聊聊他人感受-- 你不叫他,叔叔什麼感受?你不和她分享玩具,西西什麼感受?我始終相信“人性本善”,而所謂道德品德,需要建立在“共情”之上。

當一個孩子自己被滿足和感到安全後,同時也慢慢開始換位思考,這些都會是自發選擇,而不是強迫。是以再次強調,在我們家,這些都是“黃色規則”。而當我給了小D“選擇自由”,她的“自我”就不會被限制,她會去思考自己的感受和需求,然後再慢慢學會了解他人的。

管還是不管?我給女兒立規矩前,會先多做這一步

03

綠色規則

那最後就是綠色規則了,這些對我來說,就是臨時的規則,都是完全可以認可的行為了。比如,孩子們一起玩,有個領頭的孩子說,我們接下來要去找個長條形的物品。于是大家都分頭去找了。找了一半的過程中,有個孩子就和其他幾個孩子說,我們别找長條形的吧,找圓形的。

結果是,領頭的孩子大聲呵斥這個小孩破壞規則。于是,小朋友們之間産生了沖突,找大人來仲裁。對我來說,這類的,我都不參與引導的,基本就讓孩子們自己去解決。類似的還有,我和小D玩遊戲,玩桌遊,說好的規則,她不遵守了。我也不會上綱上線到,這個孩子不遵守規則,怕輸畏難。

基本上,我會指出,你這是破壞規則哦,和我們之前約定的不一樣。但隻要小D可以說服我,哪怕承認說,之前的規則太難了,我想改變。

我們都能協商讨論再達成共識。在這類“綠色規則”裡,我給予充分自由,但也需要小D能夠明确表達溝通,這個過程本身,也是在鍛煉她的獨立思考和敢于表達。

管還是不管?我給女兒立規矩前,會先多做這一步

今天這篇并沒有标準答案,我所分享的就是我的個人三觀的輸出,我自己一直這麼做,并且也是這麼教育小D。每個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會不同,但是希望至少有了這個“紅黃綠”的規則劃分後,我們可以愈發清晰,如何幫助孩子建立規則意識,帶着覺知,帶着思考,去育兒。

“有兩樣東西,人們越是經常持久地對之凝神思索,它們就越是使内心充滿常新而日增的驚奇和敬畏:我頭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