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04年,82歲的老軍人葛兆田沉默57年後稱:當年張靈甫是我殺死的

作者:古淩

(本文内容均基于資料整理撰寫,文末有引用來源。)

1947年在孟良崮戰役中,我方消滅了國民革命軍整編第74師,就連師長張靈甫也犧牲在這場戰役中。

孟良崮戰役中我方獲得了巨大的勝利,不僅剿滅了國民黨大部分軍團,而且還繳獲了一批美國的先進武器裝備。

1947年對國民黨軍隊的暴擊為1949年新中國成立,做了難以磨滅的貢獻。但是孟良崮戰役結束之後,有一件事卻在國内掀起了一陣激烈的争論,那就是國民革命軍整編第74師的師長,張靈甫到底是怎麼死的?

第74師的師長張靈甫,雖然是國民黨人,但是在抗日戰争時期,他替國殺掉許多日軍,做過許多戰績。是以,在當時的國内,張靈甫的影響力也是非常巨大的,中央也并沒有打算草率擊殺他,那他到底是怎麼死的呢?

2004年,82歲的老軍人葛兆田沉默57年後稱:當年張靈甫是我殺死的

一.孟良崮戰役的慘烈

張靈甫出生于1903年8月20日,又名宗靈,是陝西省長安縣人,幼年時就對參軍入伍有着格外的興趣,是以張靈甫成年後去讀了黃埔軍校,并順利畢業在廣州黃埔軍校。

但張靈甫戰死時年僅44歲。張靈甫戰死之後,國内就他的犧牲流傳了許多版本。其中有自殺說。

有人說,張靈甫之是以自殺,是因為在與我黨抗争時意識到國民黨已無翻身之地,無言面對,感到絕望無比,是以在召開國民黨進階将領大會議室,掏出手槍自殺。

不僅如此,張靈甫自殺後,坐在他旁邊的副市長也随着他開槍自殺。

2004年,82歲的老軍人葛兆田沉默57年後稱:當年張靈甫是我殺死的

其實這個說法也并不是空穴來風,因為在張靈甫死後,報刊上确實刊登了他的兩封遺書,其中一封是給他的妻子。

在張靈甫給妻子的家書中,不難看出他言語中全是絕望和無奈。但是這個說法後來還是被人推翻。

有人說,張靈甫根本沒有寫過什麼遺書。張靈甫的兩封遺書并非其自己撰寫,而是國民黨為了籠絡政治,鼓舞士氣,在張靈甫犧牲之後,由當時的國軍譯電科科長李嘯梓模仿而成。

其實這樣的說法也是有由頭的,因為早在孟良崮戰役之前,李嘯梓科長就非常喜歡模仿張靈甫的字迹,并且模仿的非常像。如果不是張靈甫的親近之人,幾乎看不出他們的字迹之間有什麼差别。

雖然當時張靈甫自殺說傳的沸沸揚揚,但最終還是因為衆多破綻消失在大衆中。

2004年,82歲的老軍人葛兆田沉默57年後稱:當年張靈甫是我殺死的

随之而後流傳的是戰俘說。

據說當時的軍内都在傳,其實張靈甫在戰争的後期,就已經舉手主動投降。他已經意識到,再掙紮也是無用,隻會帶來更大的傷亡。

因為他選擇了主動出來投降,但是我方的戰士看到他身上價值不菲的裝備時,突然心生歹念,想貪圖他的财物。于是在沒人的地方開槍将他擊斃。

這個說法也是不被人認同的,衆所周知,我方戰士在絕大多數百姓的心中都是十分無私的,哪怕是在戰争時期,也不會莫名其妙的收百姓的一草一糧,更何況是圖财害命。

是以這個說法也很快就因為站不住腳而被遺棄。

2004年,82歲的老軍人葛兆田沉默57年後稱:當年張靈甫是我殺死的

最後一種說法,也是最多人認同的一種說法,就是在孟良崮戰役後期。張靈甫寡不敵衆,隻能帶隊躲到了一方山洞中。

當時的山勢情況複雜,且張靈甫反抗激烈,是以在不小心中,不小心将其擊斃。其實提出這個說法,主要是因為在孟良崮戰役結束的第2天。

中央就在新華社刊登出張靈甫的死亡通知,報刊中亮眼的大标題就是,當場擊斃幾個字。

1947年孟良崮戰役中,由于敵方反抗激烈,第47師師長張靈甫混亂中被當場擊斃。但由于詳細的戰争情況以及張靈甫的遺體一直都沒有回應,是以這個說法最後也因為不夠有支撐而坍塌。

2004年,82歲的老軍人葛兆田沉默57年後稱:當年張靈甫是我殺死的

二.葛兆田揭開57年之謎

就這樣,張靈甫犧牲時間被争論了半個世紀之久,就在社會為此事争論的第57年裡。

一名82歲的老人,找到中央,主動提起了張靈甫犧牲之事,這名老人就是當時擔任華東野戰軍第六縱隊班長的葛兆田。

當年葛兆田也參加了孟良崮戰役。

葛兆田感慨的說道:“當時張靈甫本來打算投降的,但是我看他出來時還向士兵示意撿起槍來掃射,我就直接沖動擊斃了他。他當時拿的可是美國貨啊,那玩意一開起來,我和兄弟們都沒了啊!”

葛兆田邊說邊心驚,張靈甫死亡事件至此才揭開序幕。

2004年,82歲的老軍人葛兆田沉默57年後稱:當年張靈甫是我殺死的

其實葛兆田的版本和當場擊斃說幾乎差不多,唯一不同的就是更為詳細。

在孟良崮戰役後期,張靈甫其實心裡很明白,無力抵抗。是以他帶着僅剩的兵力躲了起來等待支援,但是當時國民黨方給張靈甫派的支援也十分有意思。

國民黨居然派了25師的師長黃百韬和李天霞的83師和桂系第七軍,足足40萬兵力前往支援。

就當時的情況來看,假如25師和李天霞的83師和桂系第七軍全部到達,那麼我方會處在一個非常危險的境地,甚至失敗。但巧在黃百韬和李天霞對張靈甫有私仇。

2004年,82歲的老軍人葛兆田沉默57年後稱:當年張靈甫是我殺死的

是以原本隻有10公裡的援軍路線,黃百韬和李天霞卻遲遲未到,最後還被我方援軍埋伏,損失慘重。

等到黃百韬等人趕到時,第47師早已犧牲。

其實張靈甫在沒有等來援軍部隊時,已經做出了投降的打算。但是一向驕傲的他不甘心就此失敗,是以在投降時他又想反擊,最終被葛兆田擊殺。

其實葛兆田在擊殺張靈甫時并不知道他是誰,作為一名小小班長,他并沒有機會認識像這樣的大人物。

2004年,82歲的老軍人葛兆田沉默57年後稱:當年張靈甫是我殺死的

孟良崮戰役後期,張靈甫躲到了山地中的一處山洞中,當地的山勢十分複雜,為了适應當地的情況。

我方将軍隊分成多列去尋找張靈甫,葛兆田就是其中的一個。很快,他就帶領着他的一小縱隊,在山洞中找到了張靈甫的身影。

當時的張靈甫看到葛兆天找來,已經知道自己沒有反轉的餘地,于是主動站出來投降。其實如果當時張靈甫順利投降,或許他就不會犧牲,因為葛兆田并沒有打算殺他。

但是張靈甫站出來之後,發現葛兆田隻帶了幾個戰士,是以他又動了歪心思,想奮力一搏。

2004年,82歲的老軍人葛兆田沉默57年後稱:當年張靈甫是我殺死的

張靈甫用眼神示意身旁的戰士準備開槍,葛兆田眼神敏銳的捕捉到,他一向讨厭這樣的小人,為了防止我方戰士的犧牲,葛兆田果斷的開槍擊殺了他。

得知此消息的何鳳山,也就是當時六縱特務團副團長,匆匆忙忙的趕到了事發地點将張靈甫送往醫院進行治療,葛兆田才知道他擊殺了誰,匆忙解釋道。

但可惜的是張靈甫傷勢過重,最終還是死在了治療的途中,因為當時的政治環境還比較敏感,新中國并未成立。

是以為了避免引起政治恐慌,中央選擇隐瞞了此次事件,同時對葛兆田進行了禁閉的處分。

2004年,82歲的老軍人葛兆田沉默57年後稱:當年張靈甫是我殺死的

為什麼葛兆田會被處分,主要是因為當時的中央對戰俘實行的原則是優待政策,其實對于張靈甫來說,他已經投降了,就應該享受優待俘虜政策,而不是被擊斃。

再加上張靈甫身份的特殊和在群衆中獨特的信仰,導緻這件事變得非常棘手。

但是随着時間的流逝,張靈甫事件的熱度越來越低,并且國内政治環境也越來越穩定穩定。是以葛兆田才主動向媒體前來澄清這個糾結了50多年的張靈甫之死,承認了張靈甫死于他手。

2004年,82歲的老軍人葛兆田沉默57年後稱:當年張靈甫是我殺死的

三.葛兆田的無奈之舉

其實葛兆田擊斃張靈甫也在情理之中,雖然張靈甫當時已經表現出投降的意願,但是他隻是假意投降。

在看到我方人少時依舊想要出手掃射,當時的國民黨手中拿的是美國的進階武器裝備,要論我方軍備的攻擊力是遠遠低于他之下的,在這樣的情況下,葛兆田作為班長難免會緊張。

因為不知道張靈甫到底會做出什麼事情,是以果斷的選擇擊斃,也是無可厚非。畢竟如果當時張靈甫得逞,那麼我方犧牲的戰士又會增多,這也是大家所不能接受的。

2004年,82歲的老軍人葛兆田沉默57年後稱:當年張靈甫是我殺死的

葛兆田被關禁閉也是在草率擊斃張靈甫事件中受到了教訓。其實主要是因為當時國内的環境十分不穩定。為了盡快的争取和平,共産黨做出了極大的退步,将寬恕放在了戰争的第一位,想要盡早的結束戰争。

再加上抗日戰争在當時也是剛剛結束,張靈甫是抗日戰争的一大主力,在當時的社會中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力,尤其是當時的青年學生和知識分子。

是以對于張靈甫問題需要謹慎對待,不可以草率擊斃。但是國民黨與共産黨爆發戰争之後,雙方對對峙産生的傷亡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是以其實張靈甫被意外擊斃的事件也在情理之中。

參考資料:

1、一出怎樣的“重頭戲”? 淩河 2023-02-14

2004年,82歲的老軍人葛兆田沉默57年後稱:當年張靈甫是我殺死的

2、“看得見的敵人”及其邊界——論《紅日》對張靈甫的藝術重構經驗 張均 2022-11-15

2004年,82歲的老軍人葛兆田沉默57年後稱:當年張靈甫是我殺死的

3、我為張靈甫驗屍-文摘報-光明網 (gmw.cn) 《 文摘報 》 2013年10月12日 05 版

https://epaper.gmw.cn/wzb/html/2013-10/12/nw.D110000wzb_20131012_3-05.htm

4、陶勇司令員命我為張靈甫驗屍--黨史頻道-人民網 (people.com.cn) 北京青年報 2013年09月26日

http://dangshi.people.com.cn/GB/http:/dangshi.people.com.cn/n/2013/0926/c85037-23045736.html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