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頂嘴、愛唱反調……多半與父母這些行為有關,尤其注意第一個!

“不行、不要,我偏不”,成為兒子近期的三大口頭禅。

不知從何時起,3歲的兒子總愛跟朋友燕燕唱反調。

我說東,他說西,我說一個東西,他非說兩個東西;

更好笑的是,我說小豬佩奇,他硬說大豬佩奇(胡攪蠻纏真有一套)......

孩子頂嘴、愛唱反調……多半與父母這些行為有關,尤其注意第一個!

起初,燕燕覺得這是小孩子愛玩的行為,并沒放在心上。

但時間長了,兒子唱反調越發過分,嚴重到危及自身安全的地步,讓她不得不重視。

有一次燕燕剛将熱砂鍋端到桌子上,不放心還特意叮囑兒子:“燙,不要碰哦~”

沒想到小男孩一邊笑眯眯地說“我不”,一邊用手去靠近滾燙的砂鍋。

結果伴随一聲慘叫,小男孩的手被燙得又紅又腫,晚上還起了水泡。

燕燕對此是又怕又氣,恨不得揍兒子一頓。

生活中,類似小男孩唱反調的行為屢見不鮮,很多時候,家長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孩子頂嘴、愛唱反調……多半與父母這些行為有關,尤其注意第一個!

但小事不防,大事遭殃!

對于孩子唱反調現象,家長不要一味粉飾太平,要搞清楚其背後原因,對症下藥。

家長互唱反調,孩子有樣學樣

有句話是說: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你什麼樣,孩子什麼樣。

很多時候,孩子愛唱反調,也有可能是源自他們的“模仿”行為。

身邊親近的人,諸如爸媽、長輩甚至朋友的唱反調言行,讓他依葫蘆畫瓢。

在某個綜藝中,袁詠儀吐槽老公張智霖愛與自己唱反調。

孩子頂嘴、愛唱反調……多半與父母這些行為有關,尤其注意第一個!

尤其在教育孩子問題上,自己越是教育孩子不要幹什麼,張智霖就非要讓兒子去做。

一度讓她很生氣,想吵架!

雖然這屬于夫妻間的一點小樂趣,不過在孩子面前經常上演唱反調戲碼,可能會産生負面效應。

最明顯的一個後果便是,孩子愛唱反調,與家長對着幹。

一個網友曾分享自己的故事:

說女兒經常跟她對着幹,比如——

她想吃個蘋果,女兒就故意将蘋果推得遠遠的;你讓她坐下吃東西,她偏要站起來吃。

究其原因,主要是公婆在她教育孩子時,總愛跳出來唱反調。

有一次,家裡來客人,她讓女兒小點聲,懂點禮貌,婆婆聽完後不樂意,嗆聲說:

“孩子鬧一點很正常,讓她玩去吧......”

這一通操作後,女兒像拿到了尚方寶劍,根本不聽她的話,總想跟她反着來。

這也提醒家長們,育兒時,一定要統一戰線,不要出現故意唱反調的行為。

不然,不僅教育不好孩子,反而會激發孩子愛唱反調的心理愈演愈烈!

家長控制欲太強

“叫他别,他偏要,我說東,她往西”......行為本身,其實是孩子内心的一種折射。

心理學有一個叫“超限效應”:

如果外來的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就會使人感覺不耐煩,甚至産生心理逆反。

對應到孩子的唱反調行為上,也是同樣道理。

很多時候,家長慣會打着“為你好”的旗号,為孩子包辦生活大小事。

“寶貝這個不能碰,會傷到~”

“學習好,将來有出路,咱不搞畫畫啊~”

但其大包大攬的行為,會讓孩子缺乏自主權,時間長了,很容易産生逆反心理。

而唱反調,便是逆反心理促使下的一種表現形式。

電視劇《小歡喜》裡的喬英子,被母親的控制欲逼得逆反,甚至想自殺;

《變形記》中的鄭瑩佳,被父親的控制欲逼得一味想逃離......

同時,家長控制欲過強,也讓孩子的人生受限。

本來他的人生可能有10條路可走,但在家長強行設定路障後,孩子可走的路,便隻剩下一條。

可悲可歎!

再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

在一家外國著名企業,擺放着一個漂亮的魚缸,裡面有幾條顔色鮮豔的魚。

雖然長期給魚提供優質的食物,但可惜的是,兩年來,魚一直沒有長大。

直到有一天,董事長兒子的無心之失,打碎了魚缸,讓幾條小魚得以回到大的噴水池中。

孩子頂嘴、愛唱反調……多半與父母這些行為有關,尤其注意第一個!

然後神奇的一幕發生了,這些怎麼也長不大的魚,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内瘋長了好幾寸。

這便是著名的“魚缸效應”,即魚缸有多大,魚才能夠長多大。

如果魚缸過小,即使魚擁有長大能力,也會因為過小的空間而限制生長。

同理,家長給孩子提供的生長空間有多大,他們的成長便有多大。

如果處處設限,孩子隻能一直是“孩子”,永遠長不大!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人員做過一項研究,結果顯示:

兒童時期被父母過多限制行為、幹涉隐私的人,長大後獨立性較差,依賴性較強,幸福指數較低。

故而,在面對孩子軟硬不吃、故意唱反調的隐形攻擊行為,我們一定要反思自己:

是否自己控制欲太強,幹預了孩子成長?

孩子是否在用行為告訴父母,他想安排自己的人生?

然後對照自身,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哦,讓孩子能自由發展,未來擁有無限可能!

生活中,不少媽媽都表示:

自家娃2歲後,畫風突變,一點也不可愛。

總愛唱反調,總将“我不”挂在嘴邊,還動不動頂嘴、愛發脾氣,這可咋整?

其實,這些都是正常現象,每個孩子一生中,都要經曆三次愛說“不”的叛逆期。

2-4歲,寶寶叛逆期,典型特征是愛說“不”,“不行”;

7-9歲,兒童叛逆期,典型特征是不理會他人,拖拉磨蹭;

12-18歲,青春叛逆期,典型特征是彰顯自我,企圖擺脫爸媽控制。

對照到每個階段,家長應對措施也各不同。

2-3歲,寶寶叛逆期

衆多研究表明,孩子到了2、3歲,自我認知開始慢慢突破,有了獨立自主的意識。

這一時期,典型的特征是,孩子開始學着與家長對着幹,比如你說東,他往西。

面對寶寶的突變,家長要做的是兩步走——

第一步,轉變自身想法

不要将孩子的唱反調行為,簡單歸為叛逆,這其實是孩子自我意識發展的結果。

第二步,給孩子多一點嘗試機會

孩子愛跟家長對着幹,很大的原因是源自他對外界的好奇與探索。

但這時候,家長經常在孩子耳邊說“危險,不可以”,會讓孩子産生逆反心理。

是以,與其一味堵,還不如多給孩子一點嘗試、探索機會。

7-9歲,兒童叛逆期

7-9歲的孩子,基本處于國小階段,會接觸到更多新的事物和人。

他們容易情緒過激,會有不聽話、唱反調、挑戰父母權威等行為。

但這也是孩子,自我發展必經的一個階段,他會學着社交、學習、建立自我規則......

這個時候,家長千萬不要一味要求孩子“乖”“懂事”,這隻會壓抑他們的天性。

最好的做法是“少一些指令,多一點選擇”。

因為很多時候,孩子愛與家長反着來,還真不是堅持自己是對的。

而是覺得家長指令的口吻,剝奪了他的選擇權,才讓他産生了“對着幹”的想法。

12-18歲,青春叛逆期

12-18歲,是家長們熟知的青春叛逆期,也是大家最擔心孩子學壞(戀愛、酗酒、亂交友)的一個階段。

這個階段的孩子,表現為情緒容易過激、易被激怒,産生較大的反抗行為。

對于此階段的孩子,晨媽的建議隻有一個:尊重孩子、多平等交流!

恰如育兒界流傳的一句話:

孩子最不可愛的時候,其實最需要愛。

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其實最需要被家長尊重、被愛、被呵護!

育兒,是一場不斷更新打怪的過程!

期間,或有快樂、或有煩惱、或有驚喜......

但可以肯定的是,每一個階段,都是孩子不斷成長的表現。

故而,遇到孩子愛唱反調,我們也不必驚慌,找準孩子背後的情感需求,給到恰當的引導,然後靜待花開便好!

孩子頂嘴、愛唱反調……多半與父母這些行為有關,尤其注意第一個!

*本期内容由媽媽手冊原創,千萬媽媽都在看的科學育兒手冊。主編:晨媽,分享育兒知識、親子教育經驗、品質生活理念,陪千萬父母共同成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