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論學術偶像的人設崩塌

前不久,在學術界具有廣泛影響力的當代人類學家斯科特(James C. Scott)、阿帕杜萊(Arjun Appadurai)和科馬羅夫(John Comaroff)陷入争議風波之中,分别被指涉嫌出賣情報、霸淩、性侵。有的指控不是現在才出現,但都在同一個時間段内引起網絡關注。當然指控是否屬實還需要更多事實層面的讨論,現在,他們已經讓讀者失望,讓網民憤怒。

而學術偶像的“人設崩塌”其實并不少見。

他們的“人設崩塌”往往起于一些事件,比如在真實生活中背叛原則,為人虛僞、勢利,抄襲、篡改資料,講着他們本人也未必相信的話,甚至犯下不可了解的罪惡。當我們發現他們的學術水準遠不如展現出來的那樣,也可能會認為是一種“人設崩塌”。尤其他們出現與其研究相違背的問題,更可能使人幻滅,比如我們無論如何都無法接受一個研究性别平等的學者在真實生活中歧視甚至侵犯他人。

我們可能或多或少都有幾位學術偶像,縱然并不認為在學術問題上有什麼“偶像”,卻也有情有獨鐘的、尤其尊重的學者。當一個具備學術聲望和影響力的學者遭受道德人格質疑,哪怕我們不認識、不了解,看到其他人談論起“沒有想到是這樣的人”,也難免感歎一番。這或許是因為我們終究期待着“人-文”合一吧,讀了一個學者的文章或書,不自覺地認為其人定如其文,如果某一天突然發現不是,在幻滅那一刻甚至可能懷疑起知識究竟是什麼。

現代學術研究經曆着不斷去道德人格化,也就是理性化的過程。在本期視訊中,我們探讨人與文的關系,去思考一個不得不承認的知識生産邏輯,而這一切都說明,一個人的職業身份、成就跟其真實的道德人格從來都是兩回事。以下為本期視訊内容。

“不是‘學術偶像’作惡,而是作惡的人其職業在社會分工中剛好是一個學者。”

更多視訊内容可在微網誌、B站搜尋@羅東時間

·

本期時間軸

00:40

反差讓我們對知識也産生懷疑

01:25

他們的職業在社會分工中剛好是學者

02:52

文章去道德人格化

04:08

“價值中立”對學術文本的影響

06:43

“價值判斷”也同樣不等同于道德人格

論學術偶像的人設崩塌

本期書目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作者: 林奕含

版本: 磨鐵·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2018年2月

《平常的惡》

作者: [美] 朱迪絲·N.施克萊

譯者: 錢一棟

版本: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年8月

論學術偶像的人設崩塌

《論自己和大衆的無知》

作者: [意]彼特拉克

譯者: 張沛

版本: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021年6月

論學術偶像的人設崩塌

《回歸國文學》

作者: 沈衛榮

版本: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9年5月

更多内容

“閱讀迷霧”系列

“畢業論文”系列

“有個議題的文化評論”系列

新京報18周年“正青春”特别策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