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消費者報道 作者:陳梓慶

在剛過去的2021年,汽車碰撞測試成績繼續牽動一衆車主的心。
從2019年大衆帕薩特在中保研碰撞測試成績“翻車”伊始,消費者對于汽車發生碰撞時其安全程度的關注度空前高漲,也打破了消費者對于部分車型安全性的固有認知——一方面,一些人們心中認為的“耐撞”車型,在中保研、中汽研等機構的碰撞測試中成績不如人意;另一方面,一些人們認為“脆皮”的車型,卻在碰撞測試中表現亮眼。
是以,對于汽車安全性的認識,我們需要回歸到專業機構的碰撞測試成績之中,重新審視各個車型的安全性。為此,《消費者報道》整理并分析了2021年中保研、中汽研的汽車碰撞測試資料,力求為消費者帶來更加全面、客觀的汽車安全性資料分析。
圖檔來源:圖蟲創意
中保研
上汽大衆鹹魚翻身,長安UNI-K還不夠耐撞
2021年,在2020版C-IASI測評規程下,中保研隻測試了5款車型,分别是福特銳際、馬自達CX-30、大衆ID.4X、長安UIN-K和讴歌RDX。
從總體成績來看,隻有上汽大衆ID.4X所有測試項目均獲得G(優秀)的評價。2019年,上汽大衆帕薩特在中保研的正面25%偏置碰撞項目中隻獲得P(較差)的成績。2020年,帕薩特車型再次參加中保研的碰撞測試,此次正面25%偏置碰撞成績為G(優秀)。2021年,上汽大衆ID.4X獲得全G(優秀)的評價,可謂鹹魚翻身。
▲馬自達CX-30的可維修性評價為P(較差)
在耐撞性與維修經濟性指數方面,福特銳際、馬自達CX-30和讴歌RDX均隻獲得M(一般)的評價。其中,馬自達CX-30的可維修性成績為P(較差),說明碰撞後部分原有配件和結構可能較難原樣恢複;讴歌RDX的碰撞相容性成績為P(較差),說明在碰撞事故中該車型對于降低雙方損失的能力較差。
▲讴歌RDX的碰撞相容性評價為P(較差)
長安UNI-K作為唯一被測試的自主車型,其在耐撞性與維修經濟性指數上獲得評價為A(良好),其中結構耐撞性評級為A(良好),不過維修性和碰撞相容性均隻獲得M(一般),說明長安UNI-K在耐撞程度、維修複原、降低碰撞損失等方面仍然有不少提升空間。
▲長安UNI-K的耐撞性評價為A(良好)
目前,市面上在售的不少汽車均配備自動刹車系統(AEB)功能。在2021中保研的輔助安全測試中,隻有讴歌RDX獲得A(良好)的評價,其他車型均獲得G(優秀)的評價。究其原因,在滿分為56分的行人與自行車緊急制動系統的測試中,讴歌RDX僅得到26分。就測試車型而言,讴歌RDX車主可能不能過于依賴AEB系統作為緊急制動的第一選擇。
總體來看,在消費者最為關注的正面25%偏置碰撞項目中,中保研測試的5款車型均獲得G(優秀)的評價,A柱彎折、安全氣囊不能接住假人等“名場面”未在2021年出現。
中汽研
五菱凱捷成唯一四星車型,寶馬iX3最耐撞
2021年,在2018年版C-NCAP評價規程下,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對25款汽車進行了碰撞測試,其中隻有五菱凱捷獲得四星的評級,其餘車型均獲得五星甚至“五星+”的評價。
“國貨之光”五菱旗下的MPV車型凱捷成績出人意料地“翻車”,總分隻獲得82.4分,評級隻有四星。在“正面100%重疊剛性壁碰撞試驗”“正面40%重疊可變形壁碰撞試驗”兩個測試項目中,五菱凱捷的得分均在25款車型中排名倒數第三。
去年的測試中,多個日系車成績“翻車”。在“正面100%重疊剛性壁碰撞試驗”“正面40%重疊可變形壁碰撞試驗”兩個測試項目中,本田飛度的成績分别排在第21名和第18名。
另一日系巨頭車型可謂“難兄難弟”。在“正面40%重疊可變形壁碰撞試驗”中,豐田亞洲獅排名墊底,在這項滿分20分的項目中僅得到13.596分,與排名第一的寶馬iX3相差近6分。
而對于美系車“耐撞”“堪比坦克”的印象,C-NCAP卻給出了不同的答案。總成績方面,長安福特探險者和别克威朗Pro分别排在倒數第四位和倒數第二位。在“正面100%重疊剛性壁碰撞試驗”中,别克威朗Pro更是成績墊底。
寶馬iX3總分為95.7分,是所有測試車型中最高,獲得“五星+”的評價,其中主動安全獲得15.000分的滿分,在“正面100%重疊剛性壁碰撞試驗”“正面40%重疊可變形壁碰撞試驗”兩個項目分别獲得19.546分和19.259分,可謂最耐撞的車型。
此外,在表現較好的車型中也不乏國産汽車的身影,有四款國産汽車進入總成績前十名,分别是思皓QX、比亞迪漢EV、傳祺GS4和紅旗H9。
結語:汽車安全性别再隻看是否耐撞
通過對中保研和中汽研2021年汽車碰撞測試結果的分析,可以發現,汽車産品的安全性呈現不斷提升的态勢。顯然,這得益于相關權威測試機構的持續監督。目前,中保研和中汽研均已經開始實施最新的測試評價規則,分别是中保研的《中國汽車保險安全指數管理辦法(2020版)》和中汽研的《C-NCAP管理規則(2021年版)》,測試項目更多、測試評價名額更加嚴格。
在此環境下,一衆車企紛紛提升汽車的用料品質和結構安全性水準。是以,即便購買一些售價較低的車型,消費者也能享受到更加安全的用車體驗。
此外,從消費者購車、用車的角度出發,對于汽車碰撞時安全性的認識和判斷,不能隻通過以前的刻闆印象,或者僅看車身結構是否耐撞。實際上,對于碰撞安全性名額,還包括座椅和頭枕保護、行人保護、輔助安全等方面對乘員和行人的保護能力。一輛真正安全的汽車,需要為乘員和行人提供更加全方位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