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汽車人◆趙英專欄】也無風雨也無晴——我看汽車産業股比放開

【汽車人◆趙英專欄】也無風雨也無晴——我看汽車産業股比放開

汽車産業股比放開,中國本土企業和跨國公司都會有進有退,究竟采取何種态勢,取決于企業具體競争态勢和需要。

文 / 趙英

邁入2022年,汽車産業悄然進入了新時代——汽車産業合資企業的股比完全放開。

放開合資企業股比,是最近幾年中國政府做出的承諾,不過在2022年予以兌現而已。

随着2021年版《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頒布,乘用車合資股比限制最終取消,汽車産業終于全面結束了合資股比限制。

【汽車人◆趙英專欄】也無風雨也無晴——我看汽車産業股比放開

筆者原以為這一政策變動引起的心理震蕩,已在近年内消化完畢了。但是,剛過年就有不少新聞界朋友打電話詢問汽車産業股比放開的影響。仔細想想,我們正走過一個曆史的關口,對這一重大變化的曆史意義,還是有必要寫一篇文章。

【汽車人◆趙英專欄】也無風雨也無晴——我看汽車産業股比放開

中國政府的汽車産業保護政策,筆者做過深入研究。

計劃經濟體制下,汽車産業得到政府保護,似乎天經地義,但也沒有擋住汽車進口,因為供給嚴重不足。

改革開放初期,政府對汽車産業保護不遺餘力,基本依靠行政規制手段。1985年6月17日外貿部頒布了《關于明确進口汽車辦理進口許可證的通知》,通過進口許可證控制汽車進口,由此産生了不少炒許可證批文發家的暴富者。

後來為與國際規則接軌,放棄行政規制,改為100%-200%的高關稅;再後來,改為在《汽車工業産業政策》中制定有關政策進行保護(50%股比限制就展現在産業政策中)。

據筆者研究,政府的過度保護,既難以支援汽車産業快速發展,又保護了落後,在國内汽車供不應求導緻價格高昂的環境中,刺激了重複、低水準建設汽車廠,效果不彰。

在加入WTO談判中,達成了汽車産業降低關稅的有關承諾(整車關稅降低至20%左右),但保留股比限制。繼中國全面落實WTO汽車進口産品關稅承諾後,近年來中國政府進一步主動下調汽車進口關稅,陸續放開了商用車股比限制。現在乘用車合資股比完全放開,中國加入WTO時堅持的汽車産業保護措施,已基本撤除。

【汽車人◆趙英專欄】也無風雨也無晴——我看汽車産業股比放開

加入WTO之際,中國汽車産業年度總産銷量不過200多萬輛,其中轎車70萬輛。如今,中國汽車産業總産銷量早已居于世界第一,中國一家主力轎車企業的年産量就已大大超過當年汽車産業轎車總産量。

中國汽車産業在開放的競争環境中快速成長,今天應當已不懼外部挑戰。

2021年,中國汽車市場上,自主開發的轎車産品已占比40%左右;中國汽車出口出現飛躍,超過了200萬輛,進軍發達國家市場;中國新能源汽車産量高居世界第一,技術上處于一線地位。

回顧中國汽車産業發展曆程、政府汽車産業保護政策的演變,2022年對中國汽車産業來說,的确是一個曆史時刻。中國汽車産業終于基本上解除了政府保護,中國汽車企業終于基本上依靠自身力量在商海中拼搏,政府有形之手終于從汽車産業上大緻挪開。中國汽車産業“畢業”了,中國汽車“企業”畢業了。

當然,挑戰還在,任重道遠。

中國汽車産業發展曆程表明,隻有在開放的市場中,充分發揮企業自主性,輔之以适當的、逐漸減少的政府扶植、保護,才能推動汽車産業快速發展。政府保護隻能在某些特定時代,起到相當作用。僅僅依賴政府保護,産業、企業難以真正成為市場上有競争力的選手。

【汽車人◆趙英專欄】也無風雨也無晴——我看汽車産業股比放開

從全球汽車産業發展曆史看(尤其是日本、南韓汽車産業發展),政府對汽車産業的保護隻能是在某一時期、某些領域的保護,無限期的保護,隻能保護落後。

從全球和中國汽車産業發展曆史經驗看,即便解除了股比限制,對中國汽車産業的發展也不會産生太大影響。

從汽車産業全球化發展的内在邏輯看,解除股比限制,對中國汽車産業的發展也不會影響太大。

大抵跨國公司進入某一市場,總要考慮自身長處和短處、資源的有限及優化配置、在相關市場的戰略需求、全球戰略布局、技術、資金的有限性、産品構成、市場的研發及生産要素狀況、政府規制、市場競争狀況、文化差異、消費者特點等等因素。

正因為有如此之多的因素制約,合資企業才能夠存在,跨國公司才需要尋找合作夥伴,而不僅僅是簡單地找一個“帶路黨”。合資是尋求雙赢的博弈,而非零和博弈。是以,僅僅股比改變,不一定改變跨國公司合資的初衷。

【汽車人◆趙英專欄】也無風雨也無晴——我看汽車産業股比放開

跨國公司在中國汽車市場上是否繼續堅持合資企業原有形态——

其一,取決于自身實力。汽車産業是重資産行業,即便實力雄厚的跨國公司也需要通過合資分散風險。在中國汽車市場上走麥城的跨國公司屢見不鮮。即便堅持合資,這些企業也難以堅持,獨資更不行。

其二,取決于合資企業内中方的實力和話語權。中方一般來說,天然具有主場比賽的優勢。中方如果實力強大或對等、話語權足夠、政策得當,也能夠影響合資企業中跨國公司的選擇。當然,如果中方實力疲弱(例如,華晨)也可能出現外資控股乃至獨資的情況。

其三,取決于競争領域。在中國汽車企業占有某些優勢的新能源汽車領域,外資就不一定采取獨資形态,這是我們已經看到的。

總之,取消汽車合資企業中的股比限制,汽車市場上競争格局發生較大變化是肯定的,但對中國汽車産業、中國汽車企業來說,并非天塌下來了;對跨國公司來說,也不是天上掉下了餡餅。

【汽車人◆趙英專欄】也無風雨也無晴——我看汽車産業股比放開

中國本土企業和跨國公司都會有進有退,究竟采取何種态勢,取決于企業具體競争态勢和需要。中國汽車産業發展近70餘年,筚路藍縷,克服的艱難困苦不知凡幾,僅僅股比放開值得擔憂嗎?

看着窗外蕭瑟的冬景,想起蘇轼《定風波》一詞中的幾句:“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版權聲明】本文系汽車人傳媒原創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