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上,盧時初有什麼故事?

作者:鐵面人解讀曆史人物

盧時初老師,話劇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話劇演員、老藝術家。

每周六的上午,盧時初會來到位于灣仔的香港演藝學院,這是一所擁有二十多年曆史的綜合藝術大學。盧時初的先生是這裡音樂學院的客座教授。盧時初的丈夫王家陽是著名指揮家和提琴教育家,他所執教的香港青少年室内樂隊、在國内外享有很高的聲譽。周六上午是樂團的合練時間,平時裡功課繁重的孩子們放棄休息、趕來排練,為的是對藝術的一份摯愛,這樣的氛圍感染着盧時初。這張照片就是我們在戲劇學院一年級的時候、演那個獨幕喜劇,蘇聯專家列普科夫斯卡娅在給自己上課,排練一個給傷員洗衣服的獨幕喜劇,由于她的指導,這個獨幕喜劇得到了很高的評價、參加了一年級考試的展演。1955年,盧時初從部隊文工團轉業,考入上海戲劇學院學習表演。蘇聯專家列普特夫斯卡娅親自為盧時初所在的班級進行表演基礎課的訓練。這個獨幕喜劇中因為天很冷,一出場就是呼呼有風、完了以後就蒙着頭這麼出來,看見一大堆冰那麼厚怎麼辦呢,就有個木棍、就是要敲那個繃帶的,因為拿手搓根本搓不掉、都是血迹,就拿那個木棍用錘子把那個冰地敲了一個洞,敲完洞以後、就一點一點洗那個繃帶,一直到全部洗完了,一頭汗,這麼冰天雪地已經一頭汗了,準備要走的時候、把衣服都放好了,那個木棍也放在臉盆裡的時候,蘇聯專家說、用她的俄文說,親愛的姑娘,你能不能想一想,現在要離開了、還會發生什麼事情嗎,這麼冷的天、你這個臉盆放在那兒好久了,你應該怎麼辦呢。哦、自己當時突然領悟到了她的意圖,就是在這樣一個環境當中、在最後的畫龍點睛這一筆上、自己懂了,我的臉盆因為是濕的、已經和冰凍住了,我必須再把臉盆用力一弄、使臉盆和冰分開以後,再很自然地拿着一臉盆的繃帶、擦擦汗,就往回跑了。當時蘇聯專家非常強調一點,就是你們要展開想象,把你們自己所熟悉的真實的生活編到你們自己的獨幕喜劇當中去,要真實的生活、不要虛情假意的做作,從一開始就奠定了一個很好的基礎。大學三年級實習公演,盧時初主動要求在話劇《紅旗處處飄》裡扮演一個60多歲的老太太。這張照片就是自己第一次演老太太、演獻皮老太,這個是自己,這個是演黨委書記的楊在葆,這個是焦晃、演醫生,這個是李家耀、演主任醫生,這是一張很珍貴的紀念照片。當時所有人都是自己報名參加,就是我想演什麼角色,因為裡頭有醫生、護士、書記,當然是老師配置設定和自己填報、通過公議來決定,當時誰也不願意在自己漂亮的臉蛋上去畫皺紋、弄成一個老太太模樣,而且是第一次的形象、演大戲,要公演的。為了塑造好這個年齡反差很大的角色,盧時初煞費苦心,每天早上起得很早、找到了類似我想象當中的老太太的一張畫像,自己每天就看着這張畫像、想象她是從哪裡來到哪裡去、怎麼生活,和她老頭子是怎麼結婚的,老頭子是怎麼生病的,現在在醫院裡,自己每天看、每天想了很多這樣的片段和獨幕喜劇。自己在牙齒上塗墨,照着那個畫像、塗墨,往自己白牙齒上拼命塗,看起來好像我前面的門牙都缺了,完了、拿那個粉、拼命往自己頭發上撲,當時也沒有頭套、就是自己的頭發,拼命往自己頭發上撲那個粉,完了以後畫皺紋、畫得像個貓咪。第一次上場排練的時候,楊在葆演自己對手、他演黨委書記,醫院裡要動員自己把老伴的皮獻出來、給邱财康植皮。自己是一邊抑制着自己的情緒,但是一邊笑着、但是又有哭聲,就是舍不得,但是自己說書記啊、如果需要那你就拿走吧,拿走吧,說到第二句的時候、我自己控制不住地嗚咽了,自己情緒上來了。這次上場以後,得到了很多同學的肯定,完了楊在葆就跑到自己面前,他說盧時初我告訴你一個事、他說你看我準備了一塊手絹,他說我根本不相信你在台上能演好這個老太太,我準備萬一忍不住笑出來,就拿這塊手絹捂住我的嘴,别笑、讓老師罵。自己覺得這是一個很小的例子,但自己覺得、就是得益于蘇聯專家和我們的表演老師在自己心裡種下的種子,要真正地愛心中的藝術,不要愛藝術中的自己。1959年,盧時初大學畢業後、留在了學院的實驗話劇團,團裡濃厚的業務氛圍時時激勵着她對藝術的追求。每一個劇本出來,就那麼多角色、但有那麼多人要演,因為大家都是正規的表演系畢業生,論能力和學曆、大家都差不多,就看你自己在創作過程當中、你怎麼下功夫,有了一才能有二、才能有三,因為競争很激烈。《吝啬鬼》是盧時初的畢業劇目之一,劇中、她飾演阿巴貢的女兒艾麗絲。來到實驗劇團後,盧時初嘗試以更鮮活的技巧來演繹這個角色。比如自己後來看了一個芭蕾舞、烏蘭諾娃演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朱麗葉知道羅密歐要走了,兩個人訣别,完了以後、朱麗葉快步走、那個走路用腳尖踮着、快步走,看那個,這個自己覺得很受啟發,自己覺得這很能揭示人物的性格,後來自己就把她那個快步走引用到自己這個十八歲的艾麗絲、就是偷會情人的這個場景裡。下來以後偷看周圍,很碎步、急促地,要看看周圍幾個門都沒有人,完了再把自己的情人法賴爾要進來。像這樣一些形體動作上的體會、這樣一些調整,是在不斷的藝術實踐當中進行的,也不斷地把我自己在實際生活當中所學習到的這些東西來充實到自己的藝術創作當中。話劇《吝啬鬼》讓盧時初品嘗到了創造角色的喜悅,卻給她帶來一個終身難忘的舞台經曆。有一天就是因為演得可能累了,自己也搞糊塗了,因為一天要演兩、三場話劇,結果就在自己演話劇《浪淘沙》、飾演一個媽媽的時候,突然發出那個演《吝啬鬼》女兒的嗓音、就很清脆的聲音,一下子就把同台的對手惹笑了、就是笑場了。自己一看見大家笑,自己意識到是我出問題了,結果我自己也越想越好笑,就笑場、完了就偷偷地下來了,從這以後、自己經常就會有這個毛病,就是說弄不好就會笑場、特别緊張,因為有這樣一次事故了。在事後寫的檢查裡,盧時初分析事故原因,由于連續疲勞演出、造成體力不支,引起舞台上注意力的不集中。是以一到巡回演出,團裡就給自己起個名字、叫“睡美人”,為什麼呢,因為我睡足了才有氣力、有力氣投入晚上的演出,自己不會跟他們一樣去玩,自己就怕出這樣的一些事故,這也是實踐當中的教訓告訴自己、在從事這個專業的時候一定要兢兢業業,千萬不能有一絲一毫的差錯。畢業不到七年,盧時初就在劇團的大小劇目中扮演了二十多個角色,成功的塑造角色、是她生活中最大的樂趣。

香港演藝學院的戲劇學院,為香港的話劇和影視界輸送了大批人才,盧時初非常關心這個學院的教學和演出,每次來、都會在挂滿劇照的走廊駐足良久。在青話、盧時初是擔任主要角色最多的女演員之一,這固然有機遇的垂青、更得自于她的勤奮。這就是《秦王李世民》當中,自己演的長孫皇後,長孫夫人這個戲、的确是自己第一次演古裝戲,是以一切都是從零開始。為了塑造好長孫夫人這個曆史人物,四十五歲的盧時初不得不從走路開始學起。以前我們演的一些外國戲、都是穿着高跟鞋,甚至演得多的還穿皮鞋,那現在要穿軟底鞋、軟底鞋就要學走台步,但是又不能完全像戲曲的台步。學怎麼敬禮,一招一式、舉手擡足,全部從零開始學。裡頭要求皇後要彈古琴,古琴自己從來都沒見過,要自己在舞台上彈、這可談何容易,臨時趕快找國樂團的龔一、現在的古琴大師,後來國樂團團長,親自教自己彈古古琴,雖然有一定的錄音,但是這個姿勢、指法都要很像。 因為長孫夫人是文武雙全的,那麼胡偉民導演就要求長孫夫人在舞台上要有一段舞劍,雖然不是很長、但是你起碼要舞得像樣,又是從零開始學。因為在《秦王李世民》、《勿忘我》等話劇中的出色表演,盧時初獲得首屆上海戲劇節的優秀表演獎,這張照片是自己和焦晃演的對手戲,他演自己戲裡的兒子、我演他媽媽,他既是演員、又是這個戲的導演,是以難免會有這樣那樣的沖突,但是我們還是遵循了青話的這種特殊的創作氛圍,誰做得對、誰想得好,我們就根據誰的主意、誰的意見,來執行、排練。話劇《悲悼》采用演員自由組合的方式,起先盧時初并不是女主角的第一人選。第一次我們走台排練的時候,自己沒有把劇本拿掉,焦晃呢、因為他記台詞很快,他的确很聰明,而自己沒有這個創作習慣,自己是一定要拿着本子、等我走完大概的排程以後,我的台詞就出來了,我想摸人物的行動軌迹。過後他就很不高興、就發脾氣,怎麼搞的、盧時初,到今天 你還沒有把本子扔掉,自己當時就非常委屈、自己很想頂他,因為我們習慣了、是同學,我很想開口說、就你能,你能、我就一定要能啊,如果按照平時,但是當時自己意識到、他是導演,這個導演和演員的關系、在某種程度上,是上司和被上司的關系,我要尊重他。但是自己又很委屈,就眼淚都要出來了,我一口氣就噎住了,再加上因為不是他的第一人選、選我演這個角色的,對不對,是以自己心裡就在那兒打鼓,自己說是不是你不信任我、來找茬。後來婁際成也去跟焦晃說、你怎麼可以這樣要求,你拿掉了、别人不一定能拿掉,她又不是不努力,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創作習慣,過後焦晃就過來,盧時初、對不起,我剛才有點着急了,就沒事了。我們兩個演對手的戲特别多,但有時候對有一些問題的了解會不一樣,自己說要東、他說要西,那怎麼辦呢,兩個人就要頂,我說要這樣、他說要那樣。自己說焦晃,我根據你的意見、根據你的設想,我們走一遍好不好,我完全照你的做,做完了讓底下那麼多人說、包括其他導演,還有藝術顧問楊先生,如果你對了、自己絕對服從你,但是、如果大家說我有我對的地方、你有哪些不對,那你也得聽我的,他說、好,一言為定。是以很多時候我們的創作,看起來好像在争、在吵,不了解的人以為我們臉紅脖子粗、是不是在吵架了,實際上不是,這也就是說我們對事不對人,共同為了一個創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