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上,周之江有什麼故事?

作者:鐵面人解讀曆史人物

周之江老師,旅日書畫家。

眼前這位揮毫潑墨、善寫大字的人,叫周之江,著名旅日書畫家,師出名門的他、憑借新古典主義風格享譽中國書畫界。近年來,他創作的巨幅山水畫《祥瑞圖》破例被日本國寶級寺廟唐昭提寺永久收藏、震驚畫壇,其巨幅書法字屏也在中國拍賣界多次拍出高價,被國内外越來越多的書法愛好者收藏關注。回顧60多年來的翰墨人生,周之江說、他是幸福的,因為一生他隻鐘情了一件事、并且一直堅持了下來。大的字,跟小的作品完全是兩回事情,比如說在上海造一座金茂大廈、跟造一個小屋,設計方面、建築方面完全是兩回事情,大的作品從頭到底牽一發而動全身,古時候的文人說、墨點無多淚點多,是很艱苦的。這是周之江專門從日本買來的自動磨墨機,一張好作品的背後常是廢畫三千、連墨都來不及磨,周之江的書法是五十年臨池不辍的苦練。1950年,他出生于上海一個富商家庭,六歲就研墨習字。生下來的時候、自己有兩個奶媽,其中有一個奶媽她有口吃,是以自己就染上了口吃的毛病,毛病厲害的程度、自己媽媽叫自己去買一碗馄饨,說了十二分鐘馄饨的饨還說不出來,當時自己身邊有一個電燈泡,自己走到弄堂門口,把這個電燈泡往路邊梧桐樹的樹根上一扔,馄饨的饨終于說出來了,說話這件事情真難呀。是以這個問題經常纏繞着自己,今天我的人生的路怎麼走,自己想寫書法不要說話,畫畫不要說話,那就試試看、隻有朝這條道路走了,别無他路。九歲時,周之江就拜書法名家胡問遂為師,臨遍各種名碑、涉獵曆代行草諸體,至今、他仍記得恩師的指點。老師牙齒都沒有了,他說、第二天你精神養養好,你明天來、我給你找一本字帖,歐陽詢的《九成宮》,他說這張字帖最難寫,你年輕、這個基礎打好,以後你就受用無窮了,取法乎上、得法其中,取法其中、得法其下,是以一定要從難度最高的《九成宮》入手。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中後期、全國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大潮,一心寄情于翰墨的周之江卻當了一名逃兵。基本上人家都簽名了,自己看看不行、自己就找了機會溜掉了,現在說起來這件事情好像有點難為情、翻牆逃走了,當時自己還穿了一雙塑膠底的北京鞋子,在石子路上發出“誇誇”的聲音,現在腦子裡還記憶猶新。停學後,周之江在裡弄裡生産組工作,一天隻賺八毛錢,在那段沒有色彩的歲月裡、黑白紙墨是他所有的樂趣。電影沒有、書本沒有,外面在放《大海航行靠舵手》,别無他事、隻有這兩本字帖,報紙上練、原始紙上練,一天就是塗黑、一張報紙塗得墨黑,用水在黑的幹的報紙上寫字、可以節省很多經費。除了書法,周之江的國畫則求教于唐雲先生,整整七年、唐雲悉心施教,從未收過他分文,如此深厚的師生情誼、來自于一段偶然而特殊的緣分。那時候自己記得很清楚,是26路電車,趙丹搖搖晃晃在走路,買票的時候他拿出一張十塊錢去買一張四分的電車票,人家找不開,這個時候自己說認識他的,沒有座位、他就東晃晃西晃晃,自己有座位就讓給他坐,當時他好像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很大的摧殘,是以我一個小孩子有這樣的行動、他好像很感激的樣子,問自己多少歲、你現在幹什麼事情,自己說喜歡寫寫字,從此跟這個大藝術家有這樣一個緣分。這張是很珍貴的照片,1980年的6月份,自己到上海華東醫院去看望趙丹,他說他大概還能活三個多月,幫自己寫了張字,後來居上,寫好以後、他說你趕快去借個照相機,自己記得很清楚、拍了六次才把這張照片拍完,他感覺到未來世界是你們的、你們應該後來居上。拍了這張照片以後三個月、他就沒有了。晚年的趙丹癡心書法,臨終前、他把周之江拜師唐雲的事情托付給妻子黃宗英。黃宗英就帶自己到唐雲家去了,三樓兩人爬上去以後、唐先生說我今年事已高,我不收學生了,黃宗英就在唐雲的肩膀上這麼推了一下,唐老、你最後再收一個吧,這麼一推、自己就變成唐老的關門弟子了。在周之江畫室的牆上挂着一幅唐雲題寫的“曲江樓”,30年來、周之江一直把這幅字帶在身邊,他說老師已經仙逝多年、但隻要擡頭望一望這一幅字,當年他的教誨就長記心中。自己到他家裡去,他基本上全在念書,看經東興的書、看唐詩,很少在畫畫,他說要看、看出一個門道來,看出裡邊的道理來,看懂它了、你眼界就高了,眼界高、你學出來的東西就好了。年輕的周之江廣收博采,在胡問遂、唐雲、錢君陶、程十發等大師的指點下,他逐漸領悟到了筆墨金石背後的精神境界、形成了自己的風格,25歲就在上海書法界嶄露頭角,并在全國書畫大賽屢屢獲獎,而早在1978年、他與劉海粟大師也有一段精彩的對話。看到他正在臨一張四尺的明朝畫家徐渭的《墨葡萄》,他看到自己了,把眼鏡推上去,問自己、小朋友叫什麼名字,自己說我叫周之江,他說你看看我這張畫怎麼樣,自己說很奔放、很野,他說就奔放嗎、好嗎,自己說蠻好的,他感覺到你說我不太好嘛,他說、就這樣吧、你叫什麼名字,周之江,這張畫我就送給你了。還給自己寫了1978年6月20日,寫好以後、再給自己添了行小字,叫吓倒白陽,中國明朝的大畫家白陽;笑倒青藤、徐渭、徐青藤,唯有之江、不吓不笑,劉海粟、年方八十三,其實這時候他八十二歲,自己是二十八歲,自己沒說他好、現在看看有點初生牛犢不怕虎了。

1987年,36歲的周之江東渡日本求學、開始了新的藝術探索。到了東京、飛機場一下去,完全是兩個世界,對比太強烈,太差了跟太好了,是以這時候反而思想感覺到很痛苦。最困難的時候呢、就是1987年的除夕11點45分,在原宿的地鐵上,乘地鐵的錢有了、如果乘掉了以後,明天的早飯錢和中午錢就沒有了,走回去、從原宿走到家裡,整整走了一小時二十分鐘。再加上這個時候身體很不好、胃非常疼,坐在地鐵的出口處、當時還看着西方,想中國的同胞們都在過春節,想起當時有個叫費翔的人唱歌,歸來吧歸來喲,浪迹天涯的遊子,這個時候想想應該回去吧、應該留下來吧,人生很渺茫。現在回想起來,人生就是甜酸苦辣,這是用錢買不到的人生經驗,自己覺得對自己人生是很有益的。不同于大多數日本藝術家專攻一門,書畫印三絕在身的周之江、在當地很快就打開了局面。2011年、已經享譽日本畫壇的周之江回到東京原宿的泰南飯店拜訪昔日的朋友,25年前、這位頗有眼光的老闆,以八十萬日元的高價天下了周之江的四幅畫作,成就了他的第一桶金。吃飯的時候自己去玩玩,老闆問自己你是幹什麼的,自己說我就是喜歡畫畫,他把白帽子放下,說把畫拿來看看,自己給他看了以後、他馬上說你給我畫四張春夏秋冬。當時也沒說錢,畫好以後、大概四五天,自己拿去給他看,他說要了、多少錢,自己開價大概九十萬還是八十萬日元,他說你們洗碗怎麼這麼便宜、你這個畫怎麼賣得這麼貴,自己說這個畫也沒很貴,當時在上海友誼商店、我的畫的标價就是這個價格。一方面他同情自己,一方面覺得這幅畫也蠻好,他給了自己八十萬日元,當時八十萬日元等于五六萬人民币,當時萬元戶已經不得了了,自己一下子掙來了五六萬,用了四五天,第一桶金發财發得蠻厲害。周之江并不滿足于單純的深造,他覺得日本人對中國書畫了解不深、中國人也看不懂日本書畫的優劣,必須互相交流。1991年他在大阪創立了中日書畫篆刻協會,并建立了中國書畫教室、招收衆多弟子,其中就有著名演員栗原小卷。這是日本的著名影星栗原小卷,黃宗英老師給自己開了介紹信以後、自己到東京去 找了很多演員,她是其中的一位,當時她非常忙,演話劇幕間休息的時候來接見自己,還給自己準備了禮物,自己也帶了禮物去,自己的禮物就是《纖雲不動萬籁寂》。拍有《生死戀》、《望鄉》等作品的栗原小卷,上世紀70年代享譽中日兩國,很多人都知道、她為了表演藝術 一直選擇獨身,是以周之江創作的《纖雲不動萬籁寂》、是她人生最合适的寫照。當時去年,她到神戶作報告演講的時候,她說、人生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要為自己活、活出自我,是以她說《纖雲不動萬籁寂》這幅作品還挂在她的書房裡面。周之江說,他從書畫大師和朋友身上學到了很多,最重要的就是誠信。1996年,他帶着日本學生回到上海,請老師胡問遂指點,豫園那一幕、令他終身難忘。

說好了地點是上海豫園的點春堂裡面,自己包了半架全日空飛機的學生都來了、旅行團來了,都說好了,師母打了電話來、說那天風雨交加、老師今天出不來了,到底年齡78歲了,自己一下子懵了,老師教導自己到外國去要誠信第一,說話要算話、言出必行,老師有病不能來、我沒辦法向日本朋友交賬。正在自己懵的時候,遠處一輛手推車過來了,胡問遂的兒子推着他爸爸過來了、師母跟在後面,聲音過來了,上海豫園的點春堂有門檻的,一個門檻過來、兩個門檻過來,經過三個門檻、手推車過來,這個時候我們日本的學生都掉下了激動的眼淚。自己這時候鼻子也有點酸,使自己回想起著名的文學家朱自清有篇文章叫《背影》,自己覺得比《背影》更催人淚下,因為《背影》是兩個人的關系、我們是一群人的關系,這件事對自己影響非常深,說好的事情言出必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