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理性和感性的鬥争 入門級BBA到底能不能買?

理性和感性的鬥争 入門級BBA到底能不能買?

一聊起入門級BBA的産品,通常情況下大家的反應都是“切!那玩意也算BBA?”,但最近經過觀察發現,這些看似沒有太強産品力的的車型都在全方位降價,以寶馬X1為例,其降價幅度達到了5萬元,最低配隻要22.98萬即可提回家;奧迪Q3的幅度稍小一些,但也有4萬左右的優惠;奔馳GLA的政策最為魔幻,它在重慶居然是0優惠,但如果切換到北京則可以享受8-9萬的巨額降價,也就是說北京朋友如果想買最入門級的奔馳GLA隻需要不到20萬就可以拿下。

理性和感性的鬥争 入門級BBA到底能不能買?

經過這樣一輪的降價之後,入門級的BBA産品似乎看上去“很有成本效益”了,畢竟奔馳A級裸車14萬的價格連我這樣的“窮人”都為之心動,但抛開北京不談,其他地區的優惠并沒有這麼巨大,是以嚴格意義上來說,BBA的入門級車型真的值得購買嗎?

空間:嫌棄我小就是你的不對了

因為價格問題,絕大多數豪華品牌的入門級車型和同價位普通品牌車型相比時,都存在尺寸更小的“缺點”,以奔馳A級為例,其4.6米的車長僅僅和本田思域、豐田卡羅拉的尺寸相當,但起步價格卻賣到了20萬左右,除非全國都像北京那樣存在巨額優惠,否則在“實用性”上奔馳A級并不能占上任何的優勢。

理性和感性的鬥争 入門級BBA到底能不能買?

不過和普通品牌相比,奔馳A級的操控在這個價位算比較優秀的一類,而同級别的奧迪和寶馬也有着差不多的口碑評價,是以豪華品牌的入門級轎車通常主打運動路線,以運動性能來遮蓋它空間尺寸上的劣勢。

理性和感性的鬥争 入門級BBA到底能不能買?

總體來說,豪華品牌的入門級車型在空間和實用性上一直處于劣勢,原因是因為它們的原生車型主打的是運動性能,是類似“小鋼炮”的存在,即便國産之後進行了車身和軸距的加長,也僅僅是達到了同級别主流的水準。在加長車身之後,入門級車型運動的“純粹感”确實有所減弱,而如果想買原汁原味的兩廂車型,那恐怕隻有選擇進口的版本了。

動力:夠用就行還想怎麼樣

說到動力,豪華品牌的入門車型在這方面确實存在短闆,比如國産的奔馳A級,雖然有AMG版本,但普通版隻配備了一台1.3T發動機,最大功率100千瓦,峰值扭矩200牛米,而其他品牌如奧迪和寶馬在動力方面也比較“吝啬”,分别裝備一台1.4T和1.5T的發動機。

理性和感性的鬥争 入門級BBA到底能不能買?

這樣的動力對于入門級車型來說絕對是夠用了,即便偶爾想要暴力駕駛一下也能享受到一定的推背感,但想把車開出“花樣”恐怕就有些困難了。

相較于豪華品牌的入門車型,普通品牌在這一價位上給出的動力上則會稍微寬餘一點,比如本田雅閣不單單尺寸更大,它的動力系統也更加“豐滿”,其裝備的1.5T發動機最大功率去到了143千瓦,峰值扭矩達到了260牛米,而2.0L混動版本單電機功率已經達到了135千瓦,扭矩則有315牛米。這樣的動力資料從各個層面都能“完爆”入門級的豪華車型。

理性和感性的鬥争 入門級BBA到底能不能買?

是以,如果對動力有着比較高的要求,那這個價位這個級别的BBA可能無法滿足你,而普通品牌的車型則在動力層面會有更優秀的表現。在品牌和動力空間之間要如何選擇,這就是我們接下來要考慮的問題了。

理性與感性:不同的消費觀念罷了

在部分人眼中,豪華品牌的入門級産品除了外觀和品牌之外幾乎一文不值,如果花同樣的錢他們會選擇20萬價位左右的普通品牌家用車,比如本田雅閣、豐田凱美瑞等等,因為這對他們來說才更加實用,更加理性。

理性和感性的鬥争 入門級BBA到底能不能買?

但在實際市場中,這種豪華品牌入門級的小車也确實有它的消費人群,比如以玩樂為主,或者就是喜歡小車但又不想買過于“大衆化”的品牌,再或者作為家裡的第二台代步車等等。這些人群的實際需求和車子的産品定位相挂鈎,是以嚴格意義上說這大概是一種“感性”的選擇。

感性和理性之間沒有誰對誰錯之分,因為這隻是個人的選擇問題,但在實際生活中,如果我們要為此付出“代價”也就是金錢時,我個人認為應該考慮得更廣泛一些。舉例來說,如果某家庭隻有一台車的預算,而這台車還要滿足全家出行的需求,那買一台使用範圍更廣的車型會更好一些,理性的占比會更大一點;而如果家裡有充足的預算,并且車子隻為一個人或少數人服務,沒有那麼“擁擠”的使用需求,那感性層面就能主導車輛的選擇。

理性和感性的鬥争 入門級BBA到底能不能買?

到此為止,關于BBA入門級産品能不能買的問題我們已經延伸到了整個豪華品牌,并就此問題進行了詳細的分析,目前也已經得出了答案。那問題來了,入門級BBA到底能買嗎?我個人覺得可以買,畢竟優惠8萬塊錢的奔馳A級實在是太香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