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個00後在公交漂流之後決定考研

一個00後在公交漂流之後決定考研

一個00後在公交漂流之後決定考研

上海,公共汽車在晨光中的外白渡橋上駛過 (視覺中國/圖)

2022年12月,00後大學生江夏從上海一路坐公共汽車到北京,他把這段旅途釋出在社交媒體,一下子成為熱搜人物。此後他又坐公共汽車去了很多地方,還釋出了去台灣及日本等地的公交漂流計劃。

大學生特種兵旅行正成為當下某種潮流,也展現了一代人的某種普遍情緒。江夏被視為其中特立獨行的代表之一,此前的諸多采訪中,他呈現出内心的平和穩定、不被外界影響的狀态,盡管同時有人評價其為“不務正業”,他挑染的兩縷黃色頭發成為離經叛道的标簽。一個中國版“在路上”的故事,正在評論中生成,于人們的想象中豐滿。

因公交漂流成為“網紅”半年之後,2023年6月12日《南方人物周刊》記者對話江夏時,他已經剪掉了黃頭發,原因隻是“熱”。他正在準備考研,下一次長途公交漂流将在期末考試後展開,也不一定,備考忙的話可能會推遲。連他都要開始“卷”了嗎?這似乎不符合人們對這個故事的預期。

江夏不覺得,“不符合主流坐标,會被說‘不務正業’,符合了又被說‘卷’,我隻是在做自己規劃的事情,隻是沒有失去自己而已。”剛剛結束白天課程的江夏,在兩個小時的講述中,談及路上的每座城市時,沒有使用“經過”或者“路過”的表達,而是說“遇見”,這是屬于他的情感流露。

一個00後在公交漂流之後決定考研

江夏在寒假坐公共汽車經過中國24個城市的記錄 (江夏/圖)

以下是江夏的口述:

最近一次旅行

我現在的心态和之前相比發生了一些變化,這和最近一次旅行有關。2023年“五一”期間,我從上海坐公共汽車到了蘇州、張家港、江陰、泰州的泰興、南通,又到了崇明島,最後回到上海。

一個00後在公交漂流之後決定考研

2023年5月1-5号在環長三角的時候去的張家港市塘橋鎮,南通啟東的黃海 (江夏/圖)

之前一直坐公共汽車旅遊,是有些浮躁的,為了趕路而旅遊,路上沒怎麼享受過。這一趟我走走停停,雖然還是有點“特種兵”色彩,但相對以前來說惬意很多。這趟旅程讓我收獲了很多,心沉澱了下來,能夠看到更多的細節。

和我醫學生的身份有關,我會格外關注一個地區的醫療設施。我這次經過了江蘇南通,第一次知道南通市有個大學大學叫南通大學,後來我上網搜了一下,這個學校雖然不怎麼出名,也是雙非,但它的醫學專業是有博士點的。這裡的醫療資源特别好,甚至在我看來是蘇中地區最好的。我還去了南通大學的醫學院,發現他們的學習氛圍真的特别好,我覺得不亞于上海這邊的一些高校。大學期間,我觀察到身邊大部分人都在精神内耗,把很多時間花在無意義的方面。

一個00後在公交漂流之後決定考研

2023年5月中旬,在上海南彙嘴觀海公園 (江夏/圖)

我現在看比我年紀小一些的學弟學妹,一方面覺得他們懂事蠻早的。舉個例子,因為現在網絡比較發達,可能我一個大一的學妹已經有了我到現在大三才有的“閱曆”。我之前從上海坐公共汽車到北京,看過這些Vlog(視訊部落格)的人們,他們可能沒有直覺的感受,但是某種程度上相當于跟我一起走過這些地方。不要低估年齡小的人,年齡小不代表閱曆少。

網絡發達的另一面是大家都很迷茫,我發現越年輕的越迷茫,大家越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晚上上課的時候都在睡覺。好像是看的東西越多,吸收的越多,越不知道如何去選擇,看上去所有的道路都更加明确、更加寬廣,反而不知道具體該往哪裡走。

一個00後在公交漂流之後決定考研

2023年5月21号,在嘉興的月河古街 (江夏/圖)

現在我們被告知,可以去考研,也可以去考公,覺得什麼都好考,覺得幹什麼都行。反正考研考不上就去考公,最後發現自己可能到考研的最後一個月還沒有準備好,同樣的情況也在考公時出現。

好比你去逛個商場,如果商場隻賣一樣東西,比如說賣衣服,那你進去肯定會買衣服,但如果商場有吃的、喝的、玩的,你就不一定去逛服裝店了,你可能會先去吃點東西。等想買衣服的時候,逛完一圈發現自己沒錢了,隻好打消這個念頭不買衣服了。

我自己也經曆過這樣的階段。改變的節點是與我一個同學的重逢。我高三複讀過一年,低他一屆,他已經大四,準備了考研但最後沒有考上。

我和他高中關系蠻好的,再次見面的時候,卻發現自己跟他沒有共同語言了。以前我們會聊旅遊、收藏的東西。我是收藏愛好者,喜歡收藏各種各樣的紙币、郵票、硬币。現在上面這些他都覺得沒興趣、沒意思。在旅遊這件事上,我們也産生了很大的分歧,他覺得旅遊就是花錢找罪受,從這一點開始,我感覺到我們沒有什麼話說了。他已經喪失對生活的那種熱情了。

一個00後在公交漂流之後決定考研

2023年5月21号,在嘉興的月河古街 (江夏/圖)

公共汽車的速度

我在路上去了很多地方,這樣的速度和方式,讓我能看到各地的風土人情,看到一些真實的情況。

一個00後在公交漂流之後決定考研

江夏拍攝“鏡頭下的春天” (江夏/圖)

我是一個比較保守的人,喜歡古建築、老房子、舊城區,偏愛那種老式的有生活情調、有煙火氣的地方,不願見到它們就這樣被拆掉,變成現代化大商場,變成鋼筋水泥做的高樓大廈。

大一的時候,我在上海的老弄堂裡吃過飯,是那種很小的面館,不是連鎖的,常常是一家子開的。在特别小特别深的巷子裡,現在很多已經被拆掉了,見到的隻有廢墟,再過幾年可能也會變成現代化商場,千篇一律的雄偉,讓我挺難受的。走在上海陸家嘴一帶、曾經的繁華之地,如今我看到的生意也比較慘淡,我今天去那邊吃飯,大商場裡面原來排隊的店面,現在都不用排隊了,雖然是周末,生意也不怎麼好。

說到城市化與現代化,我想到13年前,2010年上海承辦世博會提出“better city,better life”——城市,讓生活更美好。走過城市與鄉村,在漫長的旅途中,盡管我偏好的古老正在消失,但我依然認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城市給人們提供了很多便利。看電影、點外賣、取快遞,這都已經成為我習慣的構成生活的細節。

走過那麼多城市,我對每個城市都印象深刻,它們現在對我來說都記憶猶新,想忘也忘不掉。我最喜歡的城市是南京。說來也怪,大概是有奇妙的緣分,每次走到南京的時候就是那種陰雨綿綿的天氣,那種天氣裡人會感覺到莫名的悲傷,畢竟它是一個有厚重曆史的城市。每次到南京,都讓我有一種又難過又浪漫的感覺。

我是安徽人,有網友調侃安徽省會是南京。其實我們安徽人确實對南京有蠻強的認同感,我是合肥人,我們和南京的方言都是相通的,我在南京街頭真的可以直接跟他們說自己的合肥話,本地人都可以聽懂。我會覺得南京是我的第二家鄉,或者說,這樣的感受是風景在迎合人的内心,而不是人去尋找風景。

回想這一路的公交漂流,從上海坐公交去北京的時候,說實話一個人挺孤獨的。有很多司機會跟我聊聊天,很熱情地指路,旅途中有時候找不到站牌,會問人。其實我之前是個特别内斂的人,不怎麼愛說話,也不敢問人。這幾次旅行之後,我變得外向,遇到的大部分人都很有耐心,這是我感受到的最大的善意。這樣的善意可能是細微的,但對于在路上的人來說,感受很深。

有次從合肥出發的時候,那邊有兩個站台是同名的,都叫濱湖時代廣場站。我當時順嘴問了司機一句,他解釋說兩個站牌确實是同名,告訴我要換乘的話坐到哪一站。他擔心其他的乘客不知道,還特地又對着大家說了句。有的時候坐公共汽車,我發現很多司機看上去有點兇,但是老人、小孩上來的時候,他們都會等一會,甯願多等個四五分鐘,都會等老人小孩坐穩以後再開車。這個瞬間就讓我覺得特别感動,他們真的是在為别人着想,而不僅僅是自己忙着擡頭看前面,或者低頭摸自己的方向盤。

像一隻鳥在天空翺翔

7月初期末考試結束,我還會上路,下一站有兩個選擇,一個是拉薩,一個是三亞。還沒确定是哪個,但都是可行的,因為每輛車怎麼換乘的規劃我已經做好了。事實上,兩個地方以後我都會去到,隻是時間上的先後順序。

去三亞可能會遇上氣旋、台風,但我想旅途中不必刻意閃躲可能的危險,可以去體驗一下。哪怕是自然災害,就體驗一次,隻要不危及生命,我覺得都是一場難得的經曆。如果對危險有充分閃避的心情,也就不會選擇上路了。前不久“六一”兒童節,我和一個同學去了遊樂場,第一次坐了過山車和大擺錘,那對我來說是挑戰自己,我喜歡做自己沒有做過的事情。

最驚險的時候,是倒過來半挂在空中,失重的感覺令我的腎上腺素一直在飙升,與此同時,多巴胺也在快速分泌,那種刺激與歡樂,讓我覺得自己像一隻鳥在天空翺翔。後面我可能還會去,因為我覺得如果做什麼事情都擔驚受怕,那就隻能在原地踏步,而且生活半徑會越來越小。

我相信遊樂場的安全措施,意外的确會有,但那是機率學的問題。人就算走在馬路上,也是有危險的,有些飛來橫禍是躲不掉的。我不願意因為這些機率性問題止步不前,我的人生不是統計學,我的人生應該是做自己之前沒做過的事情。

我從上海坐公共汽車去北京也是類似的情況。那是2022年12月,當時新冠疫情封控措施剛剛調整放開,也是社會面感受到的疫情比較嚴重的時候。我當時還是毅然決然,決定去沖一沖,到北京的時候那邊疫情其實挺嚴重的,大批的人感染了。

有些人帶着惡意,說我“千裡投毒”,這讓我很難受。他們說我到處傳染病毒,即使當時政策已經放開,還是會有人在網上罵我。我覺得自己可以客觀看待這個事情,有可能罵人者的親屬确實是感染新冠病毒離世,我很了解他們的心情。

當時我認為自己還是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口罩戴了兩層,一層是普通的醫用口罩,外面再套一層N95口罩,我還戴了塑膠膜的手套,盡量不跟别人說話。那趟旅途中,我基本沒有和别人聊天,一方面怕别人傳染給我,另一方面我也怕自己感染後傳染給别人。不是不想交流,是不敢交流。

過去的大學三年我大多在封控中度過,聯考前我們在緊張的環境中過了很久,本以為大學會擁有更廣闊的公共生活,但我這三年,某種意義上是失去了。也許,這不算真正的失去,隻有對失去不自覺、感覺不到失去了什麼,才是真正的失去吧。我一直都很想在大學期間去探索自己想去的地方,探索我的國家,探索這個世界。

旅行也好,考研也好,都是我的夢想,都是我的目标,既然定了就要實作它。我是一個固執的人,很早之前,就有從上海坐公共汽車去北京的想法,隻是在22歲這一年把它實作了,完成後它不再是我的夢想,而是我真正做過的一件事了。

一個00後在公交漂流之後決定考研

江夏釋出在社交媒體的從北京坐公交到倫敦的手繪路線圖(部分) (江夏/圖)

隻是沒有失去自己而已

我計劃去考研,這也是我的夢想,與外部的“卷”沒有必然關系,我覺得毫無意義的競争是沒有必要的。我隻是在實作自己的夢想,有些和主流一緻,可能會被視為“卷”,有些不一緻就會被視為“特立獨行”,但我隻是沒有失去自己而已,我在按照自己定的計劃一步步走。

在路上一定是和意外相伴随的。比如晚上趕不到車,原本已經定好自己在哪裡過夜了,但是到了站牌以後發現公共汽車停運了,我到不了那個地方,就得臨時再找個地方過夜。如果找不到的話,可能要步行好幾公裡甚至十幾公裡去一家羅森、全家之類的便利店,在那邊趴在桌子上睡覺,或者睡在站台。我還睡過草叢,睡過馬路邊。

睡草叢的時候,是冬天,在蘇州一帶,我穿着厚的衣服。當時也沒有蟲子,我就直接躺在草地裡,帽子一蓋,衣服一裹,就這樣睡了,在裡面有樹擋着,也沒人進來。

我和現在的一些旅行部落客不同,他們火了以後往往有專門的團隊來給策劃,立各種各樣的人設,我覺得這些都是帶着濾鏡的。他們并不是真的享受旅行的過程,純粹是為了拍視訊。我現在一個人,沒有任何團隊,自己拿着手機想拍就拍,想不拍就不拍,這對我來說是最好的狀态,我很喜歡我現在這樣,我也沒有打算當網紅。因為我覺得人一旦有了“身份”以後,就會想方設法保留這個身份。

哪一天如果我變了一下,大家就可能對我有點失望,覺得我怎麼不當旅行部落客了。但人生是複雜的,我希望展露自己更真實的一面,那一定是多元的,同時希望我的每趟旅行都是輕松的,不帶有任何身份,沒有來自“人設”的壓力去做任何事。

以現在火熱的淄博燒烤來說,很多去的人是為了打卡而打卡,這是一個快餐的時代。社交媒體有自己的算法偏好,如果我做旅行部落客,那就不好發别的内容,不然平台不會給引流,漸漸就會變成為了流量去做視訊。我現在除了旅行的攻略以外,也會發一些其他的東西,哪怕沒有人點贊,我也會留着。

最近有找上門來的“商機”,帶貨或者開直播,我都拒絕了,我對錢、對流量沒有那麼大的追求,我隻希望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就是當一個醫生,未來去治病救人。以後我可能會回老家合肥發展,想回那邊普普通通當個醫生,最好能進三甲醫院,進不了三甲醫院,去鄉村社群的衛生所上班也可以,隻要做我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就行了。

我現在還年輕,有一個想闖蕩世界的想法,但是生活終究是要回歸平淡的,終究是要為了生活、為了生計、為了自己的家庭,是以我還是希望自己以後能穩定。

現在我準備考研,目前我在上海一所雙非二本院校念大學,成績排名還不錯,但距離想報考研究所學生的院校,還是有些吃力。哪怕我們班沒有一個人考上,我也要成為唯一考上的那個人,我會拿自己和自己比較。

目前考公、考研的難度很大,每年聯考報名的人數擺在那裡,聯考報名人數多,大學擴招,大學生越來越多。考研的話,研究所學生招錄的人數就擺在那裡,它不會擴招,到最後卷來卷去、競争的壓力很多都在考研這一塊了。但這也是我選擇的路,是我的規劃,和公交漂流一樣。

在緊張的備考狀态裡,我也一直記得,旅途中的那些片刻:

一個00後在公交漂流之後決定考研

2023年6月,江夏在上海陸家嘴漫步 (江夏/圖)

我看到過花海,成片的格桑花在我面前展開。那是一天的傍晚時分,陽光通過公共汽車視窗延伸,打下來有丁達爾效應,可以通過陽光看到空氣中漂浮的細小顆粒。我拉開車窗,聞到了風中的花香。你知道嗎?其實一天中不同時間段裡,空氣的味道是不一樣的,我能分辨空氣中的那種細小的味道。晚上的話,空氣味帶有幹草的香,同時也摻雜着那種汽車的燃油味、灰塵味。

從上海坐公共汽車跨過長江,要在海上過東海大橋,公共汽車直接在大海上航行。我能聞到空氣中那屬于海洋的鹹鹹的味道,帶有一點兒腥味。海上有時能見到風力發電機,在落日餘晖中緩緩轉動,配上海上波浪,這些都讓我覺得無比浪漫,希望時間能定格在此刻,我能感覺到自己的内心很溫暖。

南方人物周刊 韓茹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