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體談丨亞運會開幕式表演人數越來越少,中國辦賽的底氣越來越足

體談丨亞運會開幕式表演人數越來越少,中國辦賽的底氣越來越足

從北京到廣州,再到杭州,我們舉辦過的亞運會開幕式,參與表演的人數量極從萬到千,而表演中的科技元素、文化元素和創意元素卻與日俱增。在這種此消彼長的現象背後,其實是我們主辦體育大賽時的信心與氣量越來越高昂了。

撰文 | 于睿寅

編輯丨馮小

杭州亞運會,就這樣在秋分這個微涼的九月之夜,絕美地、輕盈地呈現在世界的面前。

1990年的北京、2010年的廣州,再到2023年的杭州。杭州與廣州間相隔的13年,看似沒有廣州與北京間相隔的20年來得悠長;但你的人生旅程若覆寫了前述的這33年光陰,便會清楚地明白,後一段間隔雖不長,但中國、世界與時代發生的變化與革新,遠超前一段間隔的數倍。

體談丨亞運會開幕式表演人數越來越少,中國辦賽的底氣越來越足

圖說:“大蓮花”在今晚成為亞洲乃至全世界矚目的焦點。

北京、廣州,再到杭州——中國的3個亞運城市,是3個截然不同的時間節點上中國面向亞洲、世界鮮亮的名片,亦有他們獨特的城市标簽。從開幕式,可以管窺這3屆亞運會截然不同的風貌與基調。那麼,在2023年9月23日的這個秋夜,當杭州奧體中心“大蓮花”驚豔綻放喜迎亞洲客人之時,我們能期待杭州亞運留下與北京、廣州如何不同的印記?

我們先從33年前的那個九月開始回溯。

關于1990年北京亞運會的籌備過程,無論是那一天身在北京奧體中心的親曆者,還是為亞運傾其所有盡綿薄之力的北京市民,回憶起那個久遠的九月,腦海裡總有那麼幾個刻滿時代烙印的名詞——盼盼、跳傘、捐款、團體操……在張國立主演的電影《我的九月》裡,一個綽号叫“安大傻子”的北京少年勤能補拙,終于趕上了開幕式的團體操表演。在這之前,他經曆了一整個夏天的彩排、比試、淘汰、遞補,才最終成了那場名叫《相聚在北京》的開幕式上,萬人表演方陣中的一員。

有多少人參與呢?據當時那場開幕式的負責人路健康回憶:當時的開幕式分為兩個平面進行,參加背景翻版表演的有1萬零8百人,參加場地表演的有1萬人。由傳統的團體操表演方式演繹的“威風鑼鼓““中華國術”“體壇英姿”等版塊,每場有800至1200名不等的演員,動作和隊形整齊劃一,氣勢恢宏。

體談丨亞運會開幕式表演人數越來越少,中國辦賽的底氣越來越足

圖說:北京亞運會開幕式上,盼盼、萬人團體操等元素已成經典的記憶。

雖然因為經費緊張、資金有限等客觀制約因素,移步至下午舉行的開幕式似乎少了些燈火輝煌、禮花滿天的熟悉景象,但獨辟蹊徑的跳傘表現,以及集萬人之力完成的這組團體操,很好地彌補了這些遺憾。自那之後,直至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2008人擊缶的恢弘場景,都成了“人多力量大”這句俗語的真實寫照。在這樣的大場合下井然有序,多而不亂,也仿佛是中國人才有的禀賦。

随着時代的變遷,當“簡”“少”“輕”這些詞逐漸成為新的生活方式,我們在這個紛繁複雜的世界中學會做減法而非加法時,亞運會開幕式也在經曆着這樣的蛻變。北京亞運會20年之後,當廣州成為第二個承辦亞運會的中國城市時,那場名為《啟航》的開幕式,僅用6000餘名演職人員參加,是當時中國舉辦的重大賽事中,演職人員最少的一次。相較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用如此小規模的人力投入亦能辦好大賽,舉重若輕,張弛有度。

在開幕式上用來替代人海戰術的元素,就是“創新”,這亦是新的時代精神使然。廣州亞運會的開幕式,把體育團體操的表演形式,過渡到藝術、舞蹈化的廣場藝術表演形式。于是,在2010年11月12日晚,在位于珠江出海口的廣州海心沙島上,柔美、浪漫的開幕式,向全世界再展生機勃勃的中國魅力。以珠江為舞台,以城市為背景,為廣州亞運會開幕式的表演營造宏大空間;也成為亞運乃至世界體育史上少有的,不在體育場内舉行的開幕式。

體談丨亞運會開幕式表演人數越來越少,中國辦賽的底氣越來越足

圖說:廣州亞運會,開幕式首次在體育場外舉辦,效果非同凡響。

創新,随着時代的腳步不停歇;科技,以不可想象的速度改變着生活。從北京的悠遠厚重,到廣州的時尚現代,再到杭州的科技創新。杭州這座城市,為南宋與吳越文化傳承的載體,又因為網際網路、科技、金融的蓬勃發展而成為北上廣深外的中國大陸“第五城”,在今晚這場主題為“潮起亞細亞”的開幕式上,呈現的正是這份曆史的厚重與現代的輕盈,如何完美融合。

這種輕盈,首先展現在科技如何幫助開幕式“做減法”上。

開幕式上,錢塘之“潮湧”,不用“人海”來填充。不管是親臨現場還是在轉播畫面中,我們看到的是地屏、立體透視網幕的配合,裸眼3D、AR+AI等先進技術的強大賦能,将一系列展現杭州及浙江人文、曆史和發展的元素在舞台之上真實還原。

以“潮”為引領,錢塘江、大運河、西湖、西溪濕地等讓“水”作為整場開幕式文學串聯的整體元素,又把“琴、棋、書、畫、詩、酒、茶”被獨具匠心地融入極具科技感的叙事中。錢塘古韻,西湖繁華,油紙傘燈,傘燈亮起,VR、AR和虛拟視像的燈籠遨遊天際,讓每一幕演出,都展現出中華風雅之美的浩浩湯湯。

在開幕式表演的尾聲,古代臨安和現代杭州古今對望的景象躍然于眼前;利用虛拟技術,一副萬家燈火的古今相輝映的場景呈現在大衆面前。“相知無遠近,萬裡尚為鄰”的景象澎湃而出,象征全亞洲人民緊密團結在一起。“古”與“今”的對話,亦在科技鋪就的通途中,變得可能。

體談丨亞運會開幕式表演人數越來越少,中國辦賽的底氣越來越足

圖說:科技讓古今相會,不必非得依靠“人海”,卻能讓場景跨越千年。

截然不同于曆屆亞運會的聖火點燃儀式,更是“科技做減法”的例證。開幕式上,上億人次的線上數字火炬手的“小火苗”,将會彙聚在錢塘江上,在運動過程中逐漸形成一個數字人的形象。數字人手持亞運火炬,踏着浪花,來到“大蓮花”上空,和現場的第六棒火炬手走到火炬台前,共同點燃主火炬——一個上億中國人都參與的大工程,雖不必所有參與者都親臨現場,卻讓每個人都身臨其境,不曾缺席,從這個意義上說,多元的元素和象征的意義,并未因“減法”而消減。

這種輕盈,也展現在開幕式的叙事中,既有我們熟悉的恢弘,更有具體而微的關照。

杭州在中國的新一線城市(或準一線城市)中是一個獨特的存在,她與水的天然聯系正是其特質之一。開幕式的表演中,上篇的“水”是水墨入詩畫、煙雨染江南的唯美畫卷;中篇的“水”聚內建潮,泛出動感浪花;下篇的“水”是綠水青山,是生态文明,是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同時也寓意着中國和亞洲各國各地區山水相依,攜手同行。循序漸進,娓娓道來,正印證了開幕式總導演、總制作人沙曉岚概括的那句,“潤物細無聲”。

這亦是一種力量。在如此重要的場合之下,打動人、折服人的不必非得是幅員之廣、人數之衆、氣勢之雄、聲量之大,如杭州這座城市溫婉内秀、包容傳承的獨特氣質和文化底蘊,也能成為讓人感受力量的獨特叙事。

譬如,在時間選擇上,杭州亞運會開幕恰逢中國傳統節氣秋分。體育的盛會與傳統的農耕文化相連,一種綿長且深厚的文化力量也将在舞台上展現。秋分時節,與金色收獲的喜悅不期而遇,在在這場講述中,全世界觀衆可以看到良渚的先民們慶祝豐收的方式,寓意着亞洲乃至全人類都能享受“豐”這個最原始、最實在的祝福。

體談丨亞運會開幕式表演人數越來越少,中國辦賽的底氣越來越足

圖說:杭州亞運會開幕式,呈現出這座城市的溫婉與秀美,同樣能震撼人心。

于是,“國風雅韻”“錢塘潮湧”“攜手同行”這3個篇章,不是先把文化傳承的連續性、創新性、包容性這些宏大的概念,通過恢弘的演出一股腦兒抛到我們面前,而是從最基礎的人類需求開始講述,水到渠成之時,再拔高、深化、上價值。先是豐收的喜悅,再是倉廪實而知禮節的文明進步,繼而是尊重自然、遵循規律的繁衍和傳承,最後才是全人類命運緊扣的共同體。

我們的開幕式,也像杭州這座城市一樣,學會“淡妝濃抹總相宜”。

這種輕盈,更展現在對于開幕式的“坦誠”上。幾乎所有細節都被提早“劇透”,卻并未是以而喪失精彩。這也恰說明了我們如何抱着更加開放平和的心态,去對待和接受這些向世界展示我們的機會。

相比起中國作為東道主舉辦的前兩屆亞運會,甚至算上2008年、2022年的“北京雙奧”,在我們這代人記憶中可循的所有大賽中,本屆杭州亞運會的開幕式可算是最沒有秘密的。

怎麼說?早在今晚之前,開幕會從主題到細節,從立意到執行,從人員到科技,幾乎都已經借籌備組之口,被各路媒體梳理了個遍。不僅僅有文字的描述,彩排時流傳于網絡的圖檔、影像、聲光,也與今晚最終的呈現絲毫不差。就連曆屆大賽前都保密到最後一刻的點火儀式,“萬衆參與、數字互聯”的數字點火新嘗試也早早見諸報端,沒有絲毫遮掩。這不禁讓人發問,“劇透”成這樣,還有驚喜嗎?

的确不一樣。從前我們給點火、開幕乃至整個大賽都賦予了極高、極重的意義,保密工作天衣無縫,被委以重任的參與者也誠惶誠恐,如履薄冰。1990年的北京亞運會,被選為3名點火者之一的跳水名将高敏,在跳闆上甭管什麼情形都泰然自若,回憶點火前的心理活動卻隻剩下一句“千萬别摔了,火一定要點着”。2010年的廣州亞運會,最後執行“放鞭炮點火”的何沖輕盈多了,歡慶祥和的炮竹聲也讓宏大叙事中多了些貼近生活的歡樂,但那仍是作為一個“懸念”保留到最後的。或許是現代奧林匹克史上最著名的那次——2008年8月8日晚李甯在鳥巢淩空環繞一周後的點火——更是被保密到了極緻,連夜刻苦排練的李甯連家人都得瞞着。

可這一回,既然點火儀式無法徹底保密,索性和盤托出。于是今晚,如此前已獲悉的版本一樣,沒有“意外”,但不缺“驚喜”。這樣的透明與坦誠,亦可以對亞運精神做多重的解讀。全網億人參與數字火炬接力,這是互聯互通的力量,更是時代氣候之使然。一同彙聚并點燃聖火的那一刻,不再是精英視角,而是最大範圍的觸及。體育亦非少數人的事業,強身健體、全民參與,回歸運動的本源——這些,你“瞞”不住,不妨揭開神秘的面紗。

體談丨亞運會開幕式表演人數越來越少,中國辦賽的底氣越來越足

圖說:杭州亞運會“數字點火”的方案提早劇透,但并不妨礙其精彩。

這,又何嘗不是一種自信?經典永遠經得起時間和曆史的審視,不會因為提前被瞥見,而似其魅力減損半分。相反,提前将關于開幕式的所有“像素級”地提前公之于衆,卻仍堅信中國能在亞洲、在世界面前上演又一次高水準的演出,是種難得的底氣。

希望我們在漫長的曆史長河中,無論何時回憶起2023年的亞運杭州時間,仍能保有這一份珍貴的輕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