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毛澤東借閱王羲之的真迹,借期沒到卻被瘋狂催,主席:還差7天呢!</h1>
毛澤東是“有詞以來第一作手”。毛澤東的詩詞,文采斐然,情思飄逸,又酣暢淋漓,集生氣、神氣、靈氣和豪氣于一體,使“千古詞人共折腰”。毛澤東的詩詞創作意識和作品風格,堪稱古今少見,由此,确立了毛澤東在中國詩史上的地位。毛澤東的詩詞,為中華民族詩苑增添了最為璀璨的瑰寶。毛澤東是當之無愧的書法家,被譽為“确是開天辟地的神手”,是中國書法史上的第三個發展高峰。毛澤東的書法作品,是中國書法藝術領域不可多得的稀世珍品。對于毛澤東詩詞和書法的這些評價,我以為是确當的。那麼,毛澤東何以有如此造詣呢?我們說,這除了毛澤東的天資精靈外,就是他的執着苦讀與刻苦練習。
毛澤東讀詩詞。毛澤東從青少年時代就熱愛研讀中國詩詞,這種愛好直到晚年,興趣與毅力毫不衰減。據資料介紹,1972年到1976年8月,毛澤東讀新印的大字線裝書有120多種(部),這其中就有很多詩詞書籍,例如《唐宋名家詞選》《唐詩三百首詳析》《唐詩别裁集》《宋詩别裁集》《元詩别裁集》《明詩别裁集》《清詩别裁集》《詞綜》《曹操集》《屈原離騷今譯》《續古文辭類纂》《随園詩話》《曲選》等。

毛澤東讀書速度很快,1974年,他已是81歲高齡,而且全身是病,“20來天裡(不光是讀《随園詩話》),讀了近57萬字,平均每天讀兩萬多字”。這種生命不息、讀書不止的精神令人敬佩。毛澤東對很多古詩詞到80歲高齡時還都能熟練地背誦出來。例如,李白的《越中懷古》《夜泊牛渚懷古》,蘇轼的《赤壁懷古》,辛棄疾的《京口北固亭懷古》《登京口北固亭有懷》,薩都刺的《金陵懷古》等等。
毛澤東讀詩,懂詩,寫詩,與人研究詩,留下了為後世稱道的大詩人品格。1959年9月7日,毛澤東在給胡喬木的信中曾有一段自白:“詩難,不易寫,經曆者如魚飲水,冷暖自知,不足為外人道也。”是以,毛澤東對自己的詩詞作品始終抱着極嚴謹負責的态度,常常是翻來覆去修改,作品發表後,他極為虛心地聽取任何人的意見,無論是什麼人,隻要合理,便虛心采納。毛澤東1962年發表他1929年至1930年寫的六首詞之前,曾給臧克家寫信,詢問還有沒有可以改的地方。毛澤東從不會以自己的領袖身份介入詞墨交往關系,這一點讓很多人十分佩服。
1965年,陳毅呈請毛澤東修改他的12首詩,毛澤東在給陳毅的回信中說,“我沒有辦法修改,因為我從未學過五言律,也沒有發表過。”同一年,胡喬木請毛澤東修改他的27首詞,毛澤東寫信給胡喬木說:“這些詞看了好些遍,是很好的。我贊成你改的這一本。我隻略改了幾個字,不知妥當否,請你自己酌定。”如此虛心、謙恭、平等、平易,對于這個大國領袖而言,實難想象,真是令人肅然起敬。我們知道,并不是任何一個寫出了詩歌的人,都可以稱得上是詩人。毛澤東之成為詩人,不僅是因為他寫詩,更重要的是他懂詩,具有真正的有别于政治家的詩人本色。這就明了了,毛澤東詩詞的造詣,無疑與他讀詩詞、懂詩詞、研詩詞有直接關聯。
毛澤東讀書法字帖。毛澤東讀書法字帖,更是為世人稱贊。毛澤東一生研讀書法字帖,凡能收集到的一些名帖,都一覽無餘,他看、賞、研、習,既專心,又投入,亦是常人不及。毛澤東博覽、臨摹過各種字帖。這些字帖,有的是他用個人稿費買的,例如《懷素自叙帖》《僧懷素草書千字文》《元鮮于樞書杜詩》《康南海手寫詩稿》《梁任公詩稿手迹》《孫中山先生手劄墨迹》《孫中山遺墨》《宋陸遊自書詩》《董玄宰草書》《趙孟頫所書行草》《明拓米元章書馬贊》《明唐荊川草書詩稿真迹》《歐陽修醉翁亭記》《敦煌石室唐拓柳書金剛經》等等。毛澤東平常閱讀、臨摹的字帖,大部分都是向有關機關和個人借來的。為此,還留傳許多佳話。毛澤東借黃炎培的王羲之真迹字帖就是一例。毛澤東早在青少年時代就臨摹過王羲之的字帖。1959年,毛澤東得知黃炎培有王羲之的真迹字帖,就向黃炎培借。毛主席要借,黃炎培不好不借。雙方約定,借期1個月。
毛澤東自借到王羲之的字帖後,工作之餘,就全神貫注地看着字帖琢磨,時而搖頭晃腦,時而拿起筆來練習,幾乎天天看,天天練,練到高興頭上,吃飯也叫不應。由于時代久遠,王羲之的真迹字帖極為珍貴,可謂價值連城。是以,黃炎培極為珍愛,借出後,就一直放心不下,一星期後,他就打電話給值班室詢問,有一次,還把電話直接打給了毛澤東。毛澤東一聽就不耐煩地對他說:“不是講好借一個月嗎?”黃炎培馬上連連回答:“對對對,對對對。”可是,過了不久,黃炎培又向值班室打電話詢問,弄得值班人員很不好辦,就借給毛澤東沏茶水之機,小聲報告。毛澤東一聽就更不耐煩,說道:“怎麼也學逼債了?不是講好一個月的,還差7天,我是給他數着呢。”此時,正是前蘇聯向中國逼債時期,是以毛澤東連用“逼債”一詞。毛澤東稍緩片刻,說:“到一個月不還,我失信。不到一個月催讨,他失信。誰失信都不好。”
借期到了後,毛澤東就把王羲之的字帖用木闆夾好,讓值班室的人員送還。值班人員說,黃老那邊說過,主席如果還在看,盡管多看幾天也沒關系。毛澤東說:“送去吧,講好一個月就是一個月,朋友交往要重信譽。”
資料記載,毛澤東晚年還閱看過數千種字帖,其中楹聯字帖就包括:《名人行楷書楹聯》(1934年版2冊)、《名人隸書楹聯》(1934年版2冊)、《名人篆書楹聯》(1934年版2冊)、《楹聯》第一輯(1921年版上、下冊)、《楹聯》第二輯(1920年版)、《古今楹聯彙刻》(1—12冊)、《楹聯墨迹大觀》(1928年版1—10冊)、《楹帖大觀全集》(1914年版上、下冊)、《碑聯集拓》(1—4冊)、《曾賓谷章口三聯句》(1冊)等等。
毛澤東看字帖,既看字法,又看内容。徐中運說:“毛澤東晚年看字帖,不光是欣賞書法藝術,而且還在欣賞書寫的内容。他老人家是在看字帖,也是變換形式在看書。”平心而論,即使一個專業的書法者,能否下這樣的功夫,也很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