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曆史上有八聖,其中的七聖如雷貫耳,為何唯獨劍聖默默無聞?

什麼樣的人可以被稱之為“聖人”。

肯定是那些具有高尚品格,高超智慧,且在某一領域做出無可比拟的貢獻的人,才有資格被稱之為“聖”。

比如我們熟知的文聖孔子,武聖關羽。

當然,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在各個領域都有可以稱之為“聖”的人物存在。

後來世人總結歸納出了八位,分别對應了文、武、書、畫、茶、酒、醫、劍這八個領域。

其中前七位聖人都是如雷貫耳一般地存在,可唯獨劍聖默默無聞,至今也很少有人知道。這就奇怪了,既然可以被稱之為“聖人”,為何名氣會如此之低?

七聖人的名頭

雖然今天的主角是劍聖,但既然提到了“八聖人”,就必須簡單地了解一下其他七位。看看這他們是否真的如曆史上所說,可以擔當得起“聖人”的名頭。

孔子以及關羽這文武二聖就不用多說了,從古至今都是天神一般的存在,是以稱他們為“聖人”沒有問題。

第三位是“書聖”王羲之。這位東晉的大書法家,時至今日都是所有研習書法之人一輩子的偶像。王羲之的書法就如李白的詩句一樣:“隻應天上有”。

尤其是王羲之醉酒之後寫下的《蘭亭序》,更是書法中的傳奇,連他本人都無法再造。

在曆史上,王羲之的名字确實可以用如雷貫日來形容,從品德,能力以及影響力等各個方面來說,他也是名副其實的“書聖”。

第四位是“畫聖”吳道子。都說術業有專攻,繪畫可不是我們所想得一樣,畫什麼都能精通。有的人善于山水,有的善于人物,而有的則善于花鳥。

比如意大利傳教士郎世甯,來到中國後學習了50年的中國畫,雖然達到了大師級,但僅限于動物花鳥,對于人物以及山水畫,卻顯得韻味欠佳。換句話說,曆史上極少有全才畫家。

但吳道子就是這樣的全才,他對當時的主流類型,比如山水,人物,鳥獸,甚至是佛像,神鬼都樣樣精通。

另外在任何可以落筆的載體上,他都可以展現出他登峰造極的繪畫水準。

他的畫作太難超越,即便是在某一個方面可以和他相媲美,但卻做不到全才。是以他被後世之人稱之為“畫聖”,也是毫無懸念。

剩下的四位分别是茶聖陸羽,酒聖杜康,醫聖張仲景,以及劍聖裴旻。

喜歡喝茶的人恐怕都讀過陸羽的《茶經》,在這本書中,詳細記載了茶葉的曆史,流傳,生産以及飲茶技藝等諸多方面,宛然是一本茶葉的百科全書。

酒聖杜康就不用多說了,曹操《短歌行》中:“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就足以說明杜康在酒文化中的舉足地位。

醫聖張仲景,中國曆史三大神醫之一,他的巨著《傷寒雜病論》是中醫臨床的基本原則,是中醫的靈魂。是以也隻有他可以稱得上是“醫聖”。

我們看以上的這七位,随便提起一位,那都是曆史上如雷貫耳的人物,有些人甚至影響至今。

可第八位劍聖裴旻,卻鮮有人知。

那麼他的“劍”指的是什麼?即便被後人冠以聖名,卻仍然默默無聞,這是為何?

天宮寺的一幅壁畫,讓裴旻名聲大噪

劍聖裴旻,唐朝著名将領。

按照《新唐書·卷二百二》的記載,唐代世人公認的三絕之中,除了李白的詩,張旭的草書,就數裴旻的劍舞。

裴旻善于劍舞,而且他的劍舞都是由心而發,随心所欲,沒有任何的固定招式。

然而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人們都不知道他的劍舞才華,直到天宮寺的壁畫一出,世人一片嘩然。

唐代《獨異志》中記載,開元年間裴旻的母親去世。為了表達孝心,裴旻想請畫聖吳道子在天宮寺畫一幅壁畫,為母親超度亡靈。之是以請吳道子,是因為畫聖是全才之人,神鬼仙佛無所不能。

而吳道子聽聞裴旻的劍舞冠絕無雙,但一直不太相信。

吳道子遊曆天下,見識過無數超凡的舞蹈,而劍舞想要登峰造極,隻有身體柔軟的女子可以做到,裴旻是一位鐵血男兒,又如何能将劍舞的精髓發揮出來?

為此吳道子故意試了試裴旻,想看看裴旻的劍舞究竟如何。

裴旻不敢怠慢,馬上脫掉身上的孝衣,随後抽出腰間的佩劍,一個“走馬如飛,左旋右抽”就開始了他的表演。

随後吳道子隻看到了一條銀龍上下翻飛,時而緩若遊雲,時而疾如閃電,劍過之處習習生風,讓人産生了一種進入異界的奇特感覺。

然而就在吳道子還在沉浸之際,裴旻的收劍式,更是讓他頗為驚歎。

書中的原話是:

“閉目擲劍入雲,高數十丈,若電光下射,旻引手執鞘承之,劍透室而入。”

意思是說,裴旻閉着眼睛将手中寶劍抛向空中,猶如銀龍飛天,随後又向下直射,穩穩地被裴旻手中的劍鞘接住,讓劍身直入劍鞘,宛若銀龍歸海。

吳道子看完之後心中波瀾壯闊,馬上提筆在牆壁之上畫下了一副“天下之壯觀”的壁畫。

從此二人不僅結下了深厚的友誼,這幅壁畫的故事也流傳開來,讓裴旻名聲大噪,最終被《獨異志》記載了下來。

詩仙李白在朝廷為官的時候結識了裴旻,也見識到了裴旻的劍舞。

李白本身就喜歡劍舞,見識到了裴旻的劍舞之後那是心悅誠服,随後他拜師學藝,這才有了天下劍術第二的李白。

當然了,第一自然是裴旻,憑他在劍舞方面的造詣,确實無人可以比拟。再加上裴旻一生征戰,參與了對奚人、契丹和吐蕃的諸多戰事,為國家的和諧穩定立下了汗馬功勞。

是以後世之人将裴旻稱之為“劍聖”。

不過他的名氣比起前面的七位,可以用默默無聞來形容,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他的存在。

默默無聞的背後原因

前面七位中,孔子的儒學可以讓國家安定和諧,關羽的忠義可以為世人指明道路,王羲之的書法,吳道子的畫作,可以成為後人臨摹學習的對象。

剩下的茶、酒、醫,更是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缺一不可。

而裴旻雖然有“劍聖”之名,但相比于其他幾位,閱聽人面就小了很多,甚至顯得有些格格不入,頂多就是一種消遣娛樂的方式罷了,并沒有什麼實際的用處。

而且唐代之後的朝代沒有了潇灑開放的環境,劍舞就更加沒有發展的餘地。

久而久之裴旻就變得默默無聞。

其實這也反映了古人的處世之道。劍舞雖然被裴旻發揚光大,但隻是一種興趣愛好,并不是正途。

之人心目中的正途,是讀書人可以榜上有名,做官可以公正廉潔,當商人要誠實守信,做醫生要懸壺濟世。

也正因人們的心中充滿了正道,是以劍舞就被歸納到了“玩物喪志”一類,慢慢地也就很自然地無人問津了。

不過這并不能否定裴旻在劍舞方面的貢獻和天賦,不然也不可能與李白和張旭齊名了。

參考資料:《舊唐書》、《三國志》、《晉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