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男孩一上學就發燒身體卻很正常,很多孩子遇到了同類情況

文|凝媽悟語

河南開封,16歲男孩小馬從高一下學期開始一上學就發燒,無奈暫時休學。

一般是心情好的時候上學一星期,不太好的時候,上學三四天就開始發燒。

其爺爺說了一個現象:“在家不能提上學,說星期一去上學吧,一兩天就發燒了。”

媽媽也确認他是真發燒,不是裝樣子,不是逃避上學,量體溫能達到38.4℃,老師對他也是好評。孩子一旦身體好轉,就會自覺補學落下的功課。

小馬自己也很想和同齡人一樣上學,但是隻要去上學,身體就由不得自己。

家長和孩子都很着急,但是不知道到底是怎麼回事,應該怎麼改善現狀。

在網上也有很多孩子出現不明原因的身體問題,一些醫生對此都進行過專業分析。

有的醫生解釋,如果精神緊張,會出現腹痛和排便次數增多的情況,就像很多朋友考試前總是要去廁所一樣。

北京安定醫院兒科主任何凡分析認為這是情緒上的問題,孩子不能識别自己的情緒,可能就表現為發脾氣或者軀體症狀,像嘔吐、腹痛、腹瀉、便秘等消化道症狀,像胸悶氣短等心血管以及呼吸系統症狀,像頭疼、頭暈等神經系統症狀。

在孩子出現這些症狀以前,其實早已經有一些迹象,隻是我們沒有察覺,比如睡眠障礙、容易發怒、和父母溝通不好等等。很多家長不了解,會看作是孩子叛逆的表現。

孩子出現情緒問題,看似莫名其妙,但背後一定有内在原因,我們卻根本沒有意識到和具體問題聯系起來。

沉重的學習包袱,增加了孩子的心理負擔

四川成都,13歲的樂樂鬧肚子住院半個月後,再去上學就出現了反複生病的情況。

剛送到學校,不一會兒,老師就發消息說孩子發燒。媽媽徐女士把孩子接回家,量體溫在38度左右,休息不長時間,孩子的體溫慢慢下降。在家休息一兩天,身體轉好,再去學校,又開始發燒。

持續了半個月後,樂樂輕易不發燒了,但又開始肚子疼,一回家就好轉。去醫院做了檢查,沒有任何身體健康問題。

媽媽又帶樂樂去看了心理治療師,醫生認為孩子處于非常焦慮的狀态,焦慮導緻孩子出現了身體不良反應。

原來,孩子國小的時候成績優秀,到國中很難保持原來的優勢,自己本身就有很大壓力。媽媽又管的多管的嚴,不僅管學習,還要管和誰玩、怎麼玩,孩子内心的包袱很大。

後來,媽媽改善了教育方式,孩子進行了3個月治療,又重新回到學校。

孩子在剛升入國中、高中時,常常會出現成績下滑的迹象。

因為初高中學習模式和國小不同,初高中更注重思維和應用能力考察,如果孩子在國小時靠死記硬背取得好成績,上國中就很難适應學習節奏。

孩子在原來的學校成績優秀,換一批新的同學,如果都是尖子生,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很可能不再出類拔萃,如果孩子對自己要求很高,就會出現心理落差。

孩子在中考、聯考前,同樣會有強烈的心理壓力,因為孩子總是擔心自己考不上高中、考不上大學。

兒子上國中的時候,幾乎每個星期都要請假,不是失眠,就是拉肚子、便秘,或者頭疼、發燒,狀況不斷,去做了腦部CT,沒有任何問題。

兒子的同學也總是說頭疼,花了一天時間去做全身檢查,所有名額都很正常,就是想不通為什麼。

在内卷的當下,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又非常高,會從言語和行動上給孩子傳遞焦慮,孩子的學習壓力無形中加倍,家長卻以為是為孩子好,豈不知讓孩子很痛苦。

缺少父母的陪伴,孩子沒有心理安全感

河南商丘,9歲男孩軒軒時常發高燒到40℃、42℃,持續了近半年。去醫院檢查,也沒發現病因。

平時都不敢提上學,一般是前一天晚上說上學,第二天就會發燒。孩子一發燒,家長就給請假,孩子得知能在家休息,體溫就會恢複正常。

有知情人士透露,軒軒是留守兒童,常年由爺爺奶奶帶,又是上的寄宿學校,童年裡缺少父母的陪伴,孩子内心缺乏安全感。

鄭州市第八人民醫院青少年心理科主任醫師張岩濱對其進行了診斷,判斷為輕度抑郁。軒軒經過治療後,沒再出現發燒的情況。

有很多家長因為生活所迫,為了給孩子提供更好的條件,會選擇外出務工,而讓孩子成為留守兒童。還有一些家長想鍛煉孩子的獨立性,讓孩子從國小起就開始住校。

父母有無奈,也有目的性,但對孩子的心理傷害很大。

有心理學者分析很多抑郁症患者後得出結論,在兒童時期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會生活在擔心和恐懼中,遇到一些困難常常處于孤立無援的境地。

孩子沒有安全感,遇到事情總是想到不好的一面,生活就不會快樂。

孩子遇到社交問題,對學校産生抗拒心理

還看到過一種現象,一些孩子在學校遭遇霸淩,有語言霸淩、身體霸淩,讓孩子對人際關系産生恐懼,害怕到學校後遭受欺負,是以不敢去學校。因為精神緊張,出現了身體不适。

四川成都,一男孩的名字中帶有“坤”字,同學給他起綽号,還在他課本上以及課桌上寫上一些調侃的詞語,男孩受不了,産生了抑郁厭學、自傷自殘的情緒。

有個孩子一上學就胃疼,嚴重的時候會嘔吐。家長認為孩子有消化系統問題,帶他去做了胃鏡,結果顯示一切正常。

他們又去看了心理醫生,孩子說出了自己的心聲,原來在學校,有同學給他起外号,他接受不了,心理排斥,意外出現胃疼的情況。後來經過疏導,身體症狀才減輕了。

劍橋大學的醫學博士米修•斯托羅尼說,我們每天面對的威脅不是來自自然環境,而是來自人與人之間的互動。當人與人之間的威脅觸發了我們的大腦,引起消極情感時,我們的前額皮質就會失效。

當出現負面情緒時,又不知道如何排解或無法排解時,内心的憤怒就會慢慢形成慢性壓力,生理症狀就會形成。

孩子的大腦發育尚不完善,沒有準确識别情緒、控制情緒、調整情緒的能力,時間一長,情緒垃圾越積越多,就會出現各種狀況。

家長是幫助孩子走出困境的鑰匙

如果孩子出現了一上學就發燒、腹痛、腹瀉、胃疼等情況,千萬不要随便給孩子扣帽子,認為孩子是在逃避學習,以免延誤治療,也避免給孩子增加更大的心理負擔。

一定要及時帶孩去醫院檢查,确認身體狀況,如果身體正常,可能出現了心理問題,可以去做心理咨詢,但更重要的是要跟孩子積極溝通,找到背後的原因,幫助孩子解決個性化問題,給孩子排除後顧之憂。

孩子身體不适時,不要強求孩子去上學,允許孩子在家休息,并給予悉心的陪伴和照顧。不管多大年齡的孩子都希望父母能了解自己、關愛自己,青春期孩子看似遠離父母,其實不然。

美國心理學教授勞倫斯斯坦伯格說,青春期孩子比想象中更需要父母的陪伴。

不要以為過多的陪伴會讓孩子形成依賴,而故意和孩子保持距離。

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威廉·波拉克說過:母愛并不會讓男孩變弱,反而會使他們在情感和心理上都更加強大。

寫在最後:男孩一上學就發燒,身體卻很正常,很多孩子遇到了同類情況,有的拉肚子、有的胃疼,身體反應略有不同。他們之是以出現這類狀況,可能是因為學習壓力、安全感缺失、社交恐懼,要及時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幫孩子解決心理問題,生理問題自然得到緩解。

我是@凝媽悟語

兩男孩媽媽,10多年育兒經驗

陪孩子閱讀、英語啟蒙、科學啟蒙

分享育兒感悟、落地育兒幹貨

歡迎關注,育兒路上一起前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