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今日《細胞》:重磅基因編輯工具誕生!吹散“最後一片烏雲”

▎藥明康德内容團隊編輯

今天,一篇線上發表于《細胞》雜志的論文介紹了一項重要突破:來自南韓的研究團隊首次線上粒體DNA中實作A堿基到G堿基的轉換,為基因編輯技術填補上一塊至關重要的拼圖,也帶來了治愈多種線粒體遺傳病的希望。

今日《細胞》:重磅基因編輯工具誕生!吹散“最後一片烏雲”

從上世紀60年代首次發現限制性内切酶,到1985年發明PCR技術,再到最近十年CRISPR技術誕生、用于活體生物的基因編輯,短短半個世紀,人類在一次又一次的突破中實作了操縱DNA能力的巨大飛躍。其中,CRISPR的出現更是讓科學家能高效編輯基因組中的緻病突變,為衆多遺傳病提供全新的治療方案。

不過,還有一朵烏雲長期籠罩在基因編輯領域的上空,這就是線粒體DNA的編輯。

作為參與能量代謝的重要細胞器,線粒體中也含有少量來自母系的DNA。如果這部分基因發生突變,則可能導緻多種與代謝相關的遺傳疾病。

例如,Leber遺傳性視神經病變(LHON)可能導緻患者失明,這種兇險的疾病就是由線粒體DNA的點突變導緻的。線粒體DNA突變還可能導緻某些線粒體腦肌病,患者的大腦遭受損傷,可能出現癫痫、精神行為異常等症狀。平均每5000個人裡,就有一個人患上線粒體點突變導緻的遺傳病。

盡管基因編輯工具最近十年迎來爆發式發展,但面對線粒體遺傳病時,這些工具卻總是難以奏效。例如,當下最為盛行的CRISPR-Cas系統就因為向導RNA不能穿越線粒體膜,因而無法用于治療線粒體疾病。

今日《細胞》:重磅基因編輯工具誕生!吹散“最後一片烏雲”

圖檔來源:123RF

線粒體DNA的編輯,可以說是基因編輯領域最後一塊未經涉足的土地,而這個難題也成為治愈多種遺傳疾病必須跨越的障礙。

2020年,一項革命性的突破到來。Broad研究所的劉如謙教授團隊開發了一款名為DdCBE的基因編輯工具,可以直接修改雙鍊DNA上的堿基,實作從C堿基到T堿基的轉換,這也是科學家首次在人體細胞中進行線粒體DNA的編輯。

不過,作為線粒體DNA編輯的開拓性成果,DaCBE也有不足之處:其隻能高效地進行TC-TT序列的轉換,在90個已知的緻病線粒體突變位點中,隻有9個能得到修複。

而在這90個突變位點中,有多達39個都可以通過A-G堿基的轉換來修複。如果能找到實作A-G轉換的手段,那麼包括上述兩種疾病在内,多種線粒體遺傳病都有望迎來治愈的方法。

在這項發表于《細胞》的最新研究中,來自南韓基礎科學研究所基因編輯中心的研究團隊終于完成了這項“不可能的任務”,他們開發出一款全新的基因編輯平台,命名為轉錄激活因子樣效應物相關脫氫酶(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linked deaminases,簡稱TALED)。

今日《細胞》:重磅基因編輯工具誕生!吹散“最後一片烏雲”

▲TALED編輯線粒體DNA的示意圖(圖檔來源:參考資料[1])

論文第一作者CHO Sung-Ik表示:“我們設計的新型堿基編輯器極大地拓展了線粒體DNA編輯的範圍,這不僅有助于建構疾病模型,還将幫助人們開發新療法。”

TALED到底是什麼?接下來我們将看到,TALED由3個功能各異的主要部分組成,它們環環相扣、共同協作,最終完成這項基因編輯任務。

第一個部分,可以看作TALED的向導。前面說到,常見的基因編輯系統無法進入線粒體。為了解決這個問題,TALED與劉如謙團隊開發的DaCBE一樣,使用了轉錄激活因子樣效應物(TALE)。作為一種DNA結合蛋白,TALE蛋白能夠靶向特異的DNA序列,其線上粒體靶向序列(MTS)的引導下進入線粒體,并且與特定的線粒體DNA序列結合。

到這裡,TALED就被帶到了工作場所。在這裡,輪到TALED的第二個部分登場。研究團隊需要找到合适的脫氫酶,在這裡實作A-G堿基的轉換。為此,他們選擇是名為TadA8e的腺嘌呤脫氫酶,其由大腸杆菌的腺嘌呤脫氫酶改造而來。

這個選擇頗具創意,因為TadA8e被認為是一種專門對單鍊DNA起作用的蛋白,但在這裡,它需要線上粒體的雙鍊DNA中進行堿基編輯。

這篇論文的通訊作者,基因編輯中心主任KIM Jin-Soo教授說:“沒有人想過用TadA8e線上粒體中進行堿基編輯,因為它被認為隻對單鍊DNA起作用。正是這個跳出傳統架構的想法,幫助我們發明了TALED。”

而幫助TadA8e做到這一點的,是TALED的最後一個主要部分:胞嘧啶脫氫酶DddAtox。DddAtox使得雙鍊DNA可以短暫地解開,而TadA8e正是抓住了這個轉瞬即逝的時間視窗,在人類細胞的線粒體中高效催化A-G堿基的轉換,編輯頻率可高達49%。

今日《細胞》:重磅基因編輯工具誕生!吹散“最後一片烏雲”

▲TALED實作了A-G堿基的轉換(圖檔來源:參考資料[1])

通過對TALED的調整,研究團隊分别開發出能同時實作A-G以及C-T堿基轉換的技術,以及僅進行A-G轉換的技術。

當然,作為一項開創性的技術,TALED仍有不完美之處,例如在進行堿基編輯時,可能會造成與目标位點相鄰的核苷酸也發生轉換;此外,TALED是否會在哺乳動物細胞中産生脫靶效應也有待觀察。

但毫無疑問,TALED技術的出現讓我們又多了一種極具潛力的基因編輯工具,吹散基因編輯最後的烏雲。展望這項技術的未來應用場景,研究團隊希望能提升TALED的編輯效率與特異性,最終能夠分别在胚胎、新生兒與成年患者體内修正緻病的線粒體突變。我們期待,那些受困于線粒體遺傳病的人們終将迎來治愈的一刻。

參考資料:

[1] Sung-Ik Cho, Seonghyun Lee, Young Geun Mok, Kayeong Lim, Jaesuk Lee, Ji Min Lee, Eugene Chung, Jin-Soo Kim. (2022). Targeted A-to-G base editing in human mitochondrial DNA with programmable deaminases. Cell. 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2.03.039

[2] A new era of mitochondrial genome editing has begun. Retrieved Apr 25th, 2022 from https://www.eurekalert.org/news-releases/950486

更多推薦

今日《細胞》:重磅基因編輯工具誕生!吹散“最後一片烏雲”
今日《細胞》:重磅基因編輯工具誕生!吹散“最後一片烏雲”
今日《細胞》:重磅基因編輯工具誕生!吹散“最後一片烏雲”
今日《細胞》:重磅基因編輯工具誕生!吹散“最後一片烏雲”

點個“在看”再走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