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天目觀察法國大選中的“活色生香”:馬克龍靠“美色”勝出 遊行抗議是法國人的青春

作者:天目新聞

浪漫,是刻進法國人DNA裡的。而這樣的浪漫,表現在政治中,就顯得有些不那麼嚴肅,甚至是兒戲。

今天淩晨,法國大選揭曉懸念。馬克龍如專家們預測的那般,成功“續住”愛麗舍宮五年。

成為法國20年來首位連任成功的總統,馬克龍做對了什麼?撇開那些複雜難懂的政治因素,他的帥氣容貌,以及與年長24歲的夫人布麗吉特的愛情故事,也加重了注重顔值和品味的選民們心中的天秤砝碼。

天目觀察法國大選中的“活色生香”:馬克龍靠“美色”勝出 遊行抗議是法國人的青春

一身西裝加白襯衫,盡顯馬克龍的幹練帥氣 來源:新華社

馬克龍勝選占了顔值便宜

中原標準時間4月25日清晨,法國大選點票結果出爐,現任總統馬克龍取得58.55%的選票,再一個五年任期到手。而他的對手,激進右翼勢力“國民聯盟”黨上司人馬麗娜·勒龐,則拿下41.45%的選票,第三次沖擊總統寶座受挫。

馬克龍順利連任,靠的是什麼?上海外國語大學歐盟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全球治理研究院研究員忻華,在分析了各種政治因素後提醒天目新聞記者:“不知你發覺沒有?法國共産黨的候選人是個帥哥,那些民調支援率很低的處于邊緣地位的小黨候選人也有好幾個帥哥、帥大叔,反正都挺帥的。”

忻華認為,酷帥的馬克龍,之是以能勝選連任,不排除也沾了顔值和品味的光。而在大選前幾天,馬克龍團隊放出的一張個人照,也因為形象和穿搭引起了全球範圍的讨論。

法國《費加羅報》19日描述稱,照片中的馬克龍面帶微笑靠在黃色的皮沙發上,白色襯衫随意地敞開着,露出部分胸膛。據了解,這張照片是馬克龍在南部的馬賽競選拉票時拍攝的,有媒體認為馬克龍此舉是展示自己親民的一面,進而讓更多年輕選民對他産生好感。面對外界的猜測,馬克龍18日接受采訪時回應稱,之是以敞開部分襯衫,不過是因為當時的馬賽天氣“非常炎熱”。

如今看來,放出這張照片并不是“無心之舉”,很難保證有多少中間選民,因為這張照片将票投給了馬克龍。

顯然,馬克龍是深谙形象之道。早在2017馬克龍第一次當選總統之時,就被曝三個月化妝就花了20萬元。

當時,法國《觀點》周刊披露,馬克龍私人化妝師娜塔莎·M寄給了愛麗舍宮兩張化妝費賬單,一張1萬歐元(7.6萬元人民币),另一張1.6萬歐元(12.6萬元人民币)。自馬克龍2017年5月出任總統後,娜塔莎一直負責為馬克龍化妝。

而另一個讓法國人津津樂道的事,則是與他年長24歲妻子之間的忘年戀情。

天目觀察法國大選中的“活色生香”:馬克龍靠“美色”勝出 遊行抗議是法國人的青春

馬克龍和夫人布麗吉特在巴黎出席選舉後的慶祝集會。圖源 新華社

馬克龍的傳記作者曾認為,馬克龍不同尋常的感情生活,反映了他的執着與自信:“他想告訴人們,如果他能在一個外省小城,頂住各種羞辱和嘲笑,征服一個年長他24歲且有三個孩子的有夫之婦,那麼他也能用同樣的方法征服法國。”

如今看來,馬克龍成功了,從2017到2027這十年,成為這個浪漫國度的主人。

抗議遊行是法國人的青春

但不是所有人都吃馬克龍這一套,甚至是投票給他的選民,也在大選結束後,旗幟鮮明地反對馬克龍。巴黎、雷恩、南特等多地爆發抗議示威活動。有抗議者表示自己投給了馬克龍,但仍感不滿,他們誰都不想選。

在巴黎市中心,數百名示威者聚集在協和廣場,高呼“馬克龍滾出去”,并與防暴警察發生沖突。

據路透社報道,社交媒體上的視訊顯示,防暴警察沖向巴黎市中心抗議的示威者,并噴灑催淚瓦斯。

騷亂中,巴黎道路上的自行車、垃圾桶被掀翻,共和國廣場的雕像被噴上“世界在燃燒”智語。

天目觀察法國大選中的“活色生香”:馬克龍靠“美色”勝出 遊行抗議是法國人的青春

當地時間4月24日,人們在巴黎共和國廣場進行示威活動。圖源 路透社

西南部城市圖盧茲,約500人參加了示威,人們的口号是“不要馬克龍,不要勒龐,要革命”。

法國西部南特市約450人的遊行隊伍舉着“需要革命”的橫幅出發。

天目觀察法國大選中的“活色生香”:馬克龍靠“美色”勝出 遊行抗議是法國人的青春

當地時間4月24日,圖盧茲爆發遊行示威。圖源 社交媒體

在西北部的卡昂、東部斯特拉斯堡等城市也均發生了抗議活動。

盡管似乎抗議活動聲勢浩大,但在專家們看來,這是稀松平常的事,甚至認為大選後爆發遊行示威是情理中的。

忻華表示,在法國社會,遊行示威抗議是像過狂歡節那樣的快樂的事,不是一件沉重壓抑的事,在法國人看來,人生這麼枯燥,生活這麼沉悶,工作這麼壓抑,日常生活這麼瑣碎而壓抑,總要尋找一點樂子,是以大家就相約去遊行示威抗議了。

“在遊行示威抗議中,年輕人體驗到了火紅的青春,上班族感受了生命的激情,退休族品嘗到了熱烈的人生,大家都在滾滾向前的曆史洪流中,感受到了多彩的生活,感受了生命的脈動,是以大家一定會去遊行示威抗議的。”忻華說。

是以,這些燃遍法國的抗議活動,更像是一場狂歡,并不會對大選結果産生任何影響。

複旦大學中歐關系研究中心副主任簡軍波則認為,法國本就是“抗議之國”,什麼事情都可以讓他們抗議,但不會出現太持久的情況。因為法國的選舉機制比較成熟,一般來說對于選舉結果是都認同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