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買車最沒用的建議,就是再加兩萬

寫在前:車市上的車型,一款車都有很多系列,20萬以下的車型,基本就是每隔2萬,版本就會有所不同。你隻要找到适合自己的版本就可以了,至于再加兩萬買個高一等級的版本已經沒必要,因為這樣加上去,最後發現還是頂配最好。

當然這裡所謂的加兩萬,不代表就讓你買低配車型,或者說卡羅拉可能加兩萬就可以買到别克君威,就讓你不買卡羅拉了。卡羅拉雖然是A級車,但是配置非常完善,而且保值率高,君威雖然是B級車,但是别克口碑和豐田比肯定遜色一些,保值率也是問題。是以,很多時候,我們還是根據自己的需求買車,而不是别人的建議“再加兩萬買個……”

買車最沒用的建議,就是再加兩萬

汽車既然是一件商品,那麼必然有多種選擇。汽車經過這一百餘年的發展,從最早的單一品牌、單一樣式,逐漸發展到幾十上百種品牌、轎車、MPV、SUV、跑車等多種樣式,更有從最低幾萬到上百萬、上千萬的售價,可以說給消費者巨大的選擇空間。

那麼,就單一品牌、單一車型來說,也有着不同的選擇。買車的時候,銷售顧問可能會給你推薦不同的車型配置,當然售價也有所差異。買車的時候,除了銷售顧問,身邊的家人、朋友的建議往往會讓你失去理智:再加個兩萬,買個中配;再加個兩萬,買個高配……那麼,再加個兩萬,到底是有用還是沒用呢?

買車最沒用的建議,就是再加兩萬

在小編看來,這“兩萬兩萬”的,真是沒用,而且誤人不淺。當然,我們不能說增加的這兩萬購買的配置沒有用,消費者自然有選擇自己喜愛商品的權利。

小編就以自己舉個例子吧,2018年,小編打算購買一輛别克GL8,當年看中的是GL8 25S這個車型,這就分為了低、中、高三個版本,每個版本差價基本就在2萬元左右。

低配版也就是大家俗稱的“丐中丐”,沒有天窗、沒有真皮座椅、沒有電動門……中配版這些配置就都有了,那麼高配版呢?不僅擁有真皮座椅、電動門、天窗、LED大燈、日間行車燈,還有了一些娛樂裝置,不過,最終小編還是選擇了最低配的丐版。這些眼花缭亂的配置,到底是有用還是無用呢?這又是何時興起的呢?

買車最沒用的建議,就是再加兩萬

進入千禧年後,各大合資品牌争相發力,我們看到了一大批在那個年代活躍的車企和車型:别克凱越、本田CR-V、豐田花冠、福特福克斯……也就在此時,逐漸有了同一車型不同配置的選項,價格也略有所差異。

拿當年來說,天窗就是一個重要的加價選項,其次是行李架、鋁合金輪毂和娛樂配置等。轉眼,20多年過去了,今天的加價項目,除了天窗、行李架等傳統喜聞樂見的項目外,更有電動後備箱/尾門、真皮座椅、更大尺寸的輪毂、方向盤加熱、防眩目後視鏡等等。

買車最沒用的建議,就是再加兩萬

然而,這些加價的選裝項真的實用嗎?俗話說“存在即合理”,當然,這也是要根據每位車主的喜好和使用場景不同而定了。

就拿天窗舉個例子吧,不抽煙的人認為作用很小,抽煙的人認為作用很大,另外在大陸南方某些城市每年會有梅雨季節,此時天窗使用的場景就不多了,你說天窗到底是有用還是沒用呢?

買車最沒用的建議,就是再加兩萬

再拿方向盤加熱和座椅加熱/通風舉個例子,很多大陸北方城市冬季寒冷,這兩項功能的出現,堪稱“神器”,尤其是為無數女性同胞帶來了福音。

再說真皮座椅,有或沒有,有多大的差别呢?這當然還是要看手裡的銀子和個人的認知了。拿今天的車來說,我們以當下非常火爆的廣汽豐田賽那舉個例子,它的加價項目就是一些鍍鉻門把手、電動門傳感器、行李架、進階音響系統等等。

我們不得不說,這些選裝項無疑是會增加我們車輛的豪華感和駕乘體驗,為我們的出行帶來更多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買車最沒用的建議,就是再加兩萬

還有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在歐美一些國家,人們似乎不是很在意有沒有天窗和真皮座椅,絕大部分車都是“乞丐版”,這和大陸的情形有所不同。想來也并不奇怪,因為每個國家都有着不同的文化差異,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大不相同。

說到底,汽車畢竟是一件商品,車商賣車畢竟是一個商業行為,既然是商業行為,那麼必然是會想盡辦法追求利益最大化。至于要不要再加兩萬,還是要理智的決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