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累了嗎?走出焦慮的4個小方法,送給你

累了嗎?走出焦慮的4個小方法,送給你

1

“居家隔離辦公,兒子半個月網課,已瘋。”

昨天半夜的朋友圈裡,朋友樊姐甩出這樣一句話。

她一直都是雲淡風輕的典範,生活事業帶娃就像朋友圈P好的九宮格美圖,拿捏得剛剛好。

女人肯在朋友圈低頭,就是向生活低了頭。

樊姐是上班族,這波疫情把老公隔離在外地,她隔離在家,學校改成上網課,每天一日三餐、網課、作業、核酸檢測、送菜接龍,還有奧數英語小提琴視訊課,仿佛家裡同時開了五個補習班,她隻能見縫插針地趴在電腦前辦公。

工作一團亂也就忍了,半個月的網課上下來,當媽的心态先崩了。

國小三年級的兒子,上課了本子找不到、習題做不對、提問答不出,下課了作業漏題、忘了複習、讀書打卡倒數第一。

他明明對着電腦,但你根本不知道他在想些啥。

一開始是憤怒,慢慢就變成了焦慮。

樊姐說,以前看兒子的成績單,還跟老公開玩笑選考北大還是選清華,現在她已經開始擔心兒子能不能順利考上高中。

她的狀态,讓我想起前幾天随手刷到的一個視訊,一個陪孩子上網課的媽媽看到孩子上課的真實狀态後被氣哭了:“一步趕不上,步步趕不上。”

自己也是當媽的,完全了解這種焦慮。

當疫情讓居家變成一種新的“日常”,當職場、學校、生活全都濃縮在家庭場景裡,我們看到了家庭成員從前看不到的那一面,有的可能是驚喜,有的可能是驚吓。

2

有人在焦慮裡水深火熱,有的試着學習跟焦慮共處。

新冠疫情的第三年春天,溫妮已經失業了整整十個月。

在離職後唯一保留的一個關系不錯的同僚群裡,有人抱怨自己的小區被封控還要居家辦公,卻不知道這種麻煩現在已經是奢侈品。

溫妮曾有份不錯的工作。公司算不上“大廠”,也是能在新聞中看到名字的企業。

這幾年,網際網路企業都在裁員,但她沒想到會波及自己,畢竟她的能力不差,也算是為公司立下汗馬功勞的中流砥柱。

但現實就是現實,公司戰略調整,部門整個被砍掉,昨天她還是XX總,今天就是失業在家的中年婦女。

工作了十幾年,早習慣了忙忙碌碌,被迫停下來,隻覺得心虛。

溫妮和老公一直四處托人找工作,她已經38歲,想在合适的公司找個合适的職位并不容易。

以前,總聽說職場對中年人異常苛刻,真成了局中人,才知道現實遠比想象更殘酷。

老公一直安慰她不用擔心,找不到工作,他也可以養活全家,溫妮的心情卻越來越差,看什麼都不順眼,跟老公吵架,沖孩子無緣無故地發脾氣,搞得全家氣氛緊張。

這樣的狀态持續了大半年,契機出現在幾個月前。

一個做直播課的朋友找她救場做了一次直播,意外發現她蠻有講課的天分,知道她閑在家裡,說服她進了自己的工作室。

她就這樣成了直播課講師,自嘲沒想到在公司開會作報告練出來的口才竟然還有這用處。

溫妮說,“這不是我想要的工作,我也還是會焦慮,但在找到新目标之前,至少我有了可以做的事,這讓我心裡踏實很多。”

3

你焦慮嗎?

或者我應該問:你在為什麼而焦慮?

2019年《柳葉刀》的一組統計結果,中國有焦慮障礙的比例有7%左右。

收入、工作、感情、婚姻、教育、個人成長……這個“标準”無處不在的時代,世界變成了一場巨大的内卷。

無憂無慮對于孩子來說都是“奢侈品”,何況是滾滾紅塵中的大人呢。

想要學會與焦慮共存,我們就要搞清楚,焦慮到底來自哪裡?

被網課搞抑郁的媽媽也好,因為失去工作而彷徨的職場女性也罷,大部分人的焦慮都指向一點:

對未知的擔心和恐懼。

如果說憤怒是對自己無能的發洩,那麼焦慮就是對未知的恐懼。

人們總是習慣基于“現在”去想象“将來”。

工作、婚姻、家庭、教育……如果現狀良好,我們很容易想象出一個也不錯的未來。

那反過來呢?

存在焦慮情緒的人,要麼是對現狀不滿,要麼是對未來擔心。

如果現狀糟糕,也會很容易對未來悲觀想象,總是擔心事情會引向不好的結果。

和對未知的美好想象相比,未知的擔心和恐懼帶來的“不可控”更強烈,于是焦慮就來了。

累了嗎?走出焦慮的4個小方法,送給你

4

知道焦慮從何而來,我們該如何用更好的方式與其共處?

《活出生命的意義》中有這樣一句話:

“你無法控制生命中會發生什麼,但你可以控制面對這些事情時自己的情緒與行動。”

這其實就是我們對待焦慮最該有的态度。

一、正确面對你的焦慮

生活不是光鮮亮麗的朋友圈,不可能永遠陽春白雪,焦慮是客觀存在的情緒,很多人都會遇到。

當它出現的時候,不逃避,勇敢面對,才能找到“對付”它的辦法。

二、定一個可達成的目标,行動起來

能停止焦慮最簡潔也是最有效的途徑,就是讓自己行動起來。

也許現實的條件所限,你沒法迅速展開一個能改變全局的大行動,那你是不是可以試着做一下小的嘗試和改變呢?

短時間内可以做到和實作的目标,不造成過大的壓力,也更容易達成。

比如你為身材焦慮,試着定一個每天跑1公裡步的小目标;

如果你為教育焦慮,試着定一個每周幫孩子改掉一個不良習慣的小目标;

如果你為工作焦慮,試着定一個“這個月我要做到這件事”的小目标。

就像故事中的溫妮,在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時,她嘗試進入了一個新的領域,盡管那不是她的終極目标,但她在這個嘗試中重新擷取了行動力和信心。

和一味等待相比,動起來更重要,這就是“短時目标”的意義。

三、保持自己的節奏

在這個資訊全部被碎片化的時代,太多資訊左右着我們的思想、影響着我們的選擇。

懂得取舍也是一個人成熟的标志,“不焦慮”的智慧裡,有一點很重要,就是學會保持自己的節奏。

不必苛刻自己,不被蕪雜的聲音影響判斷和選擇,用自己的方式去努力、用自己的節奏去奮鬥,最終你能得到那個對你而言最好的結果。

四、摒棄“無效焦慮”

什麼是“無效焦慮”?

根本無從考量是否會發生,隻是在耗散你的情緒的焦慮,就是無效焦慮。

就像身邊會有一些人,永遠為沒有發生的大小事情擔心,時刻處于焦慮之中,讓身邊的人也跟着緊張。

卡内基曾說過一句話,你所擔心的事情,90%都不會發生。

雖然有些雞湯,但為每一件尚未發生的事情惴惴不安,也真的是大可不必。

好也好、壞也好,人不可能控制所有的事情,誰都有對人生“不可控”的時候,如果你的生命中塞滿了那些“無效焦慮”,好運氣可能就擠不進來了。

作者:锵锵匠

編輯:範燕

圖檔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予以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