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二陽來襲,還将影響多少人?三陽、四陽還值得擔心嗎?

二陽來襲,還将影響多少人?三陽、四陽還值得擔心嗎?

二陽來襲,還将影響多少人?三陽、四陽還值得擔心嗎?

圖源:Pixabay

撰文|李珊珊

1、二陽來了

5月22日,鐘南山在大灣區科學論壇上表示:模型預測顯示,今年新冠第二波疫情高峰将會在6月底,新增感染約6500萬/周。

早在4月29日,根據中國疾控中心每周釋出的“全國新冠疫情每周感染情況”,在4月21-27日,全國各省份報告的新冠核酸檢測陽性數目是上周的2.5倍。4月27日當日的檢測陽性率為4.4%,這個數字比一周前翻了一倍多。五一假期後的5月6日,正常該釋出前一周疫情資料的周六,疾控中心沒有釋出新的資料,之後的整個5月,那份“全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情況”都沒有任何更新。

一位内部人士向《知識分子》透露,暫停更新的原因之一是:目前,“不同口徑的資料不太一緻,不同團隊的估算結果差異比較大”。

5月23日,國家疾控局再次委托北京協和醫院開展新冠感染問卷調查,在去年的12月,類似的調查曾是當時感染資料的來源之一。目前,這份調查的結果尚未得到公布。

而根據北京疾控周報釋出的資料,截止5月21日,新冠已連續4周位居法定傳染病首位,而在這之前,從2月21日到4月23日的10周裡,法定傳染病的首位一直被流感占據。根據北京疾控的周報,在5月的前三周,以新冠、流感等為主的14種法定傳染病的報告人數也節節攀升,從1多萬到1萬8,再到了2萬5。

那麼,這波洶湧的二陽将對感染者的健康造成怎樣的影響?這場二陽潮會影響多少人?二陽之後還會有三陽、四陽嗎?一個新冠流感化的未來,我們該如何應對?

2、有多少人會二陽?

5月底,人民日報健康用戶端報道了北京佑安醫院感染綜合科主任醫師李侗曾的判斷:“我們在臨床上觀察,此輪更傾向于’首陽’帶動’二陽’,一開始大概90%是‘首陽’患者,‘二陽’不到10%,但是現在‘二陽’的比例正在上升……”

“新一波的感染潮,乃至’二陽潮’,并不令人意外”,德國埃森大學病毒研究所陸蒙吉介紹:“在歐洲,奧密克戎剛剛出來的時候,基本上每幾個月就會有一波。”

對于本次國内的“二陽”,陸蒙吉分析道:一方面是免疫力在下降,從去年12月到今年5月,經過了6個月,人群的免疫力下降了很多。另一方面則是毒株的影響,在去年的疫情中,主力毒株是BA.5的兩個亞株,而現在的全球毒株主力已變成了XBB。

在新華社對聯防聯控機制相關專家的采訪中,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員陳操曾透露,目前在中國,本土病例中,奧密克戎XBB系列變異株占比達到了91.9%,而在輸入病例中,其占比更是達到了95.2%。

如果二陽避無可避,那麼,最終的二陽率會達到多少,便成了公衆更為關心的問題。

張作風向《知識分子》提到了《自然》雜志近期釋出的一篇關于新冠再感染問題的特寫,文章提到:“來自不同國家/地區的最新資料表明,(二次感染)比例在5%-15%之間,預計該比例會随着時間的推移而增加”。

不過,張作風同樣提到,“文中的資料是基于其他國家過往的資料,但本次中國的主流毒株是XBB,感染率會不會更高一些,還有待官方釋出的資料。”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教授金冬雁向《知識分子》解釋:二陽率應該不會太高,因為在一個發生過大規模感染的人群中,因為群體免疫的作用,“新冠的傳播率是低的“,其Rt值,即有效繁殖率在2以下。“在香港,自大海嘯之後,Rt值在大多數時間裡是不超過1.5的。較低的Rt值之下,香港的二陽率,一直在20%以下”。

不過,受訪專家們也都承認:因為中國12月份的那波大流行并沒有準确的感染資料釋出,疫苗接種的情況也與其他國家有所不同,本次疫情小波浪中,哪些是查缺補漏,哪些是二陽,二陽率究竟有多少,很難利用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資料來直接估算。

3、二陽的症狀嚴重嗎?

二陽的比例是個問題,它關系着每個人“會不會遭遇二陽”,而二次感染造成的健康影響則是人們關心的另一個重點。

前述《自然》雜志那篇關于新冠在感染的綜述中提到:首次感染者清除病毒平均約需7天,二次感染則隻需要5天了。除此外,與首次感染相比,二次感染出現嚴重、危重和死亡的幾率也發生了大幅的下降,但“首次感染必須使用呼吸機的人中,30%因再次感染而在次住院。

然而,文章同樣顯示:首次感染症狀嚴重者,二次感染也會嚴重。而對于二次感染對長新冠的影響,文章引用了英國國家統計局的最新資料:如果首次感染沒有遭遇長新冠,二次感染仍有可能,但“長新冠的風險會随着後續感染而降低,成年人一次感染後發展為長新冠的風險為4%,二次感染時該風險降低至2.4%”。

陸蒙吉介紹道:“從歐洲的經驗來看,大家不用太過擔心。對絕大部分人來講,二次感染,症狀會輕很多。很多青壯年症狀很輕,甚至無症狀,如果沒有檢測,他們自己甚至并不會知道自己經曆了一場二次感染”。

對于二陽的危害性,金冬雁認為:“它的特點就是重症與死亡很少,從香港目前的數字上看,基本上跟流感處于同一水準。”

對于目前醫院的情況,一位上海某三甲醫院呼吸與危重症科醫生告訴《知識分子》,醫院的壓力“比上一次要好很多,大部分還是輕症,有一些有基礎病的患者肺部症狀加重了,但是需要氣管插管和上呼吸機的情況非常少”。

一位放射科醫生則告訴《知識分子》:“最近發熱看病的多,但都症狀不重,大部分患者隻是頭暈咳嗽,(在他所在的放射科),幾乎未看到有白肺發生”。

對于二陽症狀的嚴重程度,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近日組織了專家進行回應。在新華社5月29日的報道中,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童朝晖表示,根據臨床情況,近期“二陽”人群的症狀普遍較輕,主要表現為上呼吸道症狀,較少出現持續高熱,患者恢複相對更快。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則表示,一般人群二次感染後的症狀普遍較輕,病程較短,轉陰時間較快,但一小部分患者仍有疾病進展風險。

4、二陽之後,新冠流感化的未來會是什麼樣?

二陽來了,那麼,二陽之後的三陽、四陽需要擔心嗎?為了應對之後的一波波流行,需要進行全民疫苗的加強接種嗎?

陸蒙吉告訴《知識分子》:在歐洲,“我們現在其實已經是第三波,第四波了,新冠正在變得流感化,而大家也幾乎習慣了”。不過,他仍然提醒,“如果5月份一波流行,下一波就該發生在秋冬,雖然新冠的多次感染并不可怕,仍然要警惕秋冬季節的新冠與流感的疊峰,要準備足夠的藥物和醫療力量。”

金冬雁則提到了香港的資料,他認為,今年五月香港就已經經曆了一次新冠的小波與流感疫情的疊峰,“但是流感和新冠加在一起,對醫療系統造成的沖擊也沒有比2014或2017年時的季節性流感更厲害的。”

張作風認為,雖然新冠奧密克戎的病死率接近流感,但仍然高于流感。考慮到受感染的人數比例多,會導緻死亡人數的增加。估計本輪新冠小波浪的主要人群,是在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未被感染的人群。而對于二次感染的人群,由于第一次感染的自然免疫,一般症狀比較輕。但是在老年或免疫功能下降的人群,以及在第一次感染中重症的人群,症狀可能會比第一次感染要重。要避免二次或者多次感染,預防還是最重要的。比如人多的地方戴上口罩,注意洗手,不紮堆等等。如果感染,要及時就醫,必要時進行早期抗病毒治療,減少重症的可能性。我們對新冠的預防,治療和人群免疫力,正在幫助我們抵抗新冠病毒,減少損害,是以不要過分緊張和擔憂”。

張作風還提到,目前美國的接種政策已經從加強針轉變成了每年一次的有針對主流行株的疫苗正常接種。

對于疫苗接種,陸蒙吉表示,“補種”所針對的應該是老年人、免疫缺陷者等脆弱人群,而對于大部分人,新冠疫苗隻需要像流感疫苗一樣對待即可,不需要刻意去加強了。

“新冠現在已經從一個社會的問題,變成了一個純粹的醫學問題,需要就醫的人去醫院,然後醫生進行治療,除此外,其他大部分人就不需要再去考慮這件事情了”,陸蒙吉告訴《知識分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