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上藥康希諾傳停産,國内15款新冠疫苗未來生存空間在哪?

上藥康希諾傳停産,國内15款新冠疫苗未來生存空間在哪?

近日,據行業消息稱,因外部市場環境變化,上藥康希諾根據實際情況調整了2023年的生産計劃,決定從4月4日開始暫停生産線,期限約180天。具體複工時間以公司通知日期為準。

針對該消息的真實性,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第一時間求證了康希諾相關人士,對方表示:“停産的消息還在内部商讨中,目前沒有更多的資訊可以對外公布。”不過也有市場消息稱,上藥康希諾新冠疫苗生産基地将停産6個月。

此外,據康希諾2022年報顯示,公司實作營收10.35億元,同比下降75.9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約9.09億元。對于淨利虧損原因,康希諾方面提到,主要系報告期内國内外新冠疫苗市場環境發生較大變化,新冠疫苗需求量較去年同期呈大幅下降趨勢,全球新冠疫苗接種增速放緩,且部分地區呈現供大于求的情況,市場競争不斷加劇,公司新冠疫苗産品銷售收入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

據21世紀經濟報道梳理,目前國内已獲批應用的新冠疫苗一共有15款,包括上個月底獲批的石藥集團國産首款mRNA新冠疫苗,以及神州細胞研發的全球首款4價新冠疫苗。而産能方面,此前據工信部在2021年7月宣布,大陸新冠疫苗年産能已達到50億劑。

随着國内新冠疫苗市場飽和,國外需求減少,以及新冠疫情的基本結束,國内新冠疫苗企業巨大的産能将何處何從備受關注。

15款新冠疫苗競逐

自2023年1月8日起,中國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正式實行“乙類乙管”,意味着大陸疫情防控措施進入了新的階段。而在2月23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釋出會上,國家衛健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上司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表示,“從疫情本身的特點來看,可以說疫情已經基本結束,但不能說是完全結束。”

毫無疑問,新冠疫情大流行正進入尾聲,随着多家新冠疫苗企業的财報釋出,讓不少人對新冠疫苗的市場前景表示擔憂。

康希諾雖然在2021年因新冠疫苗的放量首次扭虧為盈,然而,2022年公司營收同比下降近8成。而康泰生物新冠疫苗于2021年5月獲批緊急使用,2021年其免疫規劃疫苗(含新冠疫苗)銷售收入接近11.64億元,同比暴增逾39倍,占營業收入約32%。2022年上半年,該公司免疫規劃疫苗的銷售收入不足2億元,占公司營業收入僅約10%。康泰生物已釋出2022年度業績虧損預告,公司預計歸母淨利潤虧損0.76億元-1.5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06.02%至111.87%,這也是康泰生物自2017年上市以來首次業績虧損。而擁有全球首個上市的重組蛋白新冠疫苗的智飛生物,2022年歸母淨利潤較去年同期下降26%。歸母扣非淨利潤為75.10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26%;經營淨現金流19.89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77%。對此,智飛生物方面解釋稱,淨利潤下滑主要因2021年新冠疫苗業務基數較高,導緻2022年淨利潤表觀增速下滑。

盡管新冠市場需求減弱,但是全球新冠疫苗仍在加速獲批上市。據WHO統計,截至2023年3月10日,全球在研新冠疫苗已有183個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目前全球已獲批附條件上市或緊急使用的新冠疫苗産品已超過50個。另據21世紀經濟報道梳理,國内已有15個新冠疫苗獲得國家藥監局準許附條件上市或納入緊急使用,包括康希諾生物、科興生物、中國生物、智飛生物、康泰生物、麗珠生物、三葉草生物、威斯克生物、萬泰生物、石藥集團、神州細胞等。如2023年3月22日,神州細胞研發的全球首個4價重組新冠疫苗(SCTV01E)獲批緊急使用;同日,由石藥集團研發的國内首款新型冠狀病毒mRNA疫苗(SYS6006)也獲批納入緊急使用。

上藥康希諾傳停産,國内15款新冠疫苗未來生存空間在哪?

此外,據智慧芽新藥情報庫資料顯示,國内布局新冠疫苗的企業/機構達89個,其中在研的mRNA新冠疫苗超10個,包括艾美生物、斯微生物、艾博生物、康希諾生物等。

對于新冠疫苗未來市場,CIC灼識咨詢合夥人王文華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目前新冠流行趨勢逐漸放緩,緻使人群接種新冠疫苗意願下降,新冠疫苗市場需求相較疫情時期有所減少,然而由于新冠RNA病毒容易變異的特性,未來長期内可能成為人類呼吸道的常駐病毒,新冠疫苗能提供的免疫保護一般為6個月到一年,并非終身免疫,未來或成為定期需要接種的正常疫苗。

據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2月23日釋出會上公示的新冠疫苗接種情況來看,全國接種人數為13.1億人,全程接種約12.8億人,而完成加強免疫接種的僅8.5億人,加強針的接種和推行是後續新冠疫苗市場需求的主要增長點之一。

“此外針對不同毒株抗原研發的多價苗、廣譜苗,以及給藥方式上進行改良的吸入式和鼻噴式新冠疫苗也是新階段順應市場需求的落腳點,以應對傳統新冠疫苗需求疲軟的形勢。”王文華說。

但後入局新冠疫苗企業能否通過新技術逆襲,仍待市場觀察。

市場延伸成主流趨勢

眼下,國内外新冠疫苗市場環境發生較大變化,新冠疫苗相關業務明顯處于下降趨勢,如此,新冠疫苗布局企業如何找到新的增長點已經成為備受關注的話題。

對此,有不少企業認為,可以從商業化的方向上發力。據21世紀經濟報道獲悉,在博鳌亞洲論壇2023年年會上,康泰生物、阿斯利康和印尼Combiphar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根據備忘錄内容,三方共同推動康泰生物疫苗(包括新冠肺炎疫苗和其他疫苗)在印度尼西亞的本土化生産及商業化。

談及此次的合作原因,阿斯利康全球執行副總裁、國際業務及中國總裁王磊日前就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向開發中國家供應疫苗是一個重要的方向,“畢竟預防疾病一定是比治療疾病更加主動積極且經濟實惠,我們看到這樣的機會,并且會在這方面有所布局。”

複星醫藥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吳以芳日前也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新冠疫情防控形勢已經發生了變化,相關産品的業績表現接下來依舊會占有一定的市場空間,但不會占據較大的份額。是以,下一步,在商業化方向上,新冠疫苗複必泰需要變成常态産品,利用正常的銷售隊伍進行推廣。

也有不具名藥企高管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單純從市場前景來看,疫苗需求下降也并非康希諾一家企業需要面對的現實,這是整個行業面臨的普遍現象。也是在此情況下,企業需要适時調整市場戰略,實際上,不少新冠疫苗布局企業已将疫苗的技術路線延伸用于其他疾病領域,如惡性良性腫瘤賽道,而這也不失為一大方向。

上藥康希諾傳停産,國内15款新冠疫苗未來生存空間在哪?

例如,盡管新冠疫苗從過去的投資熱開始逐漸降溫,但關于mRNA技術的研究熱潮似乎從未消退。3月2日,沃森生物在回答投資者關于mRNA非新冠品種的研發工作進展這一問題時表示,公司mRNA技術平台的項目還有帶狀疱疹mRNA疫苗、呼吸道合胞病毒mRNA疫苗、流感病毒mRNA疫苗以及針對通用流感病毒的siRNA藥物,目前均處于臨床前研究階段。

此外,智慧芽新藥情報庫資料也顯示,僅mRNA這一路線的企業/機構就有34家,包括艾博生物、斯微生物、麗凡達、深信生物、堯唐生物、嘉晨西海、瑞吉生物、藍鵲生物、新合生物等。目前,包括斯微生物、嘉晨西海在内的公司在mRNA惡性良性腫瘤疫苗領域已取得一定進展。

王文華指出,疫情期間,新冠疫苗的成功研發和推廣也對疫苗研究和開發有着深遠的影響,mRNA疫苗獲批也是從技術路線上驗證了這一機制的可能性,為這一技術路線拓展到其他适應症的疫苗開發打開了更大的想象空間。此外mRNA疫苗還具備生産成本低、生産效率高、産線靈活性強以及産品開發時間短等優勢,在傳染病防治以及惡性良性腫瘤免疫治療方面有着巨大的經濟價值。

“對于那些變異快、容易導緻傳統疫苗效果降低的傳染性疾病,mRNA可以在較短時間内實作特異的免疫屏障。目前流感病毒、狂犬病病毒、埃博拉病毒、人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病毒引發的傳染病都是mRNA疫苗極具潛力的發展方向。”王文華強調,mRNA惡性良性腫瘤疫苗技術允許同時遞送多種TAA或體細胞惡性良性腫瘤突變的抗原,引發體液和細胞介導的免疫反應;可以編碼全長惡性良性腫瘤抗原,能刺激更廣泛的免疫反應;同時還具備生産放大便攜性與成本優勢,未來極具市場潛力。

來源丨21新健康(Healthnews21)原創作品

作者/季媛媛

編輯/徐旭

圖檔/圖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