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冠免疫力快“到期”了,誰還需要打疫苗?怎麼打?

4月10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印發《應對近期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疫苗接種工作方案》(下簡稱《方案》),指出現階段疫苗接種的重點是針對不同目标人群,補齊免疫水準差距,涉及未完成基礎免疫的人群,以及未感染且未完成既定免疫程式(包含加強針等)的人群。

具體包括,3-17歲人群需完成2針滅活疫苗或3針智飛重組蛋白疫苗的基礎免疫接種;18歲以上人群要在基礎免疫的基礎上完成第一劑次加強免疫,其中感染高風險人群、60歲以上老年人群、具有較嚴重基礎性疾病人群和免疫力低下人群還需完成第二劑次加強免疫。

什麼人需要打疫苗?

“目前,全國整體疫情處于局部零星散發狀态,但新冠病毒并未消失,病毒在人群中的傳播仍持續存在。現階段部分人群仍需接種疫苗,進一步強化自身免疫能力,補齊免疫水準差距。”國家衛健委官網釋出的《方案》解讀中指出。

事實上,在年初疫情暴發後,衛生疾控相關部門、多位專家曾多次公開強調,感染後3-6個月内仍具有較強的免疫保護。但如今時間已過去大半,随着各類防控政策的解除,以及感染者體内抗體水準下降,關于二次感染的問題再次引發關注。

4月8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釋出最新一期《全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情況》,4月6日,盡管各省份報告的人群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陽性數有所下降,但檢測陽率達1.4%,相比此前3月25日、4月1日兩次釋出的資料,整整翻了一番。

香港大學生物醫學學院教授金冬雁對“醫學界”表示,從陽性比例上來說,未來幾個月可能還會緩慢上升,以局部、“點狀”形式零星散發,隻是首輪疫情的“零頭”,其中罹患基礎疾病,以及高齡的未陽人群或将最先面對初次感染風險,而已陽者則有二次感染風險。

“是以本次方案的最大亮點,是表明感染3個月就可以啟動新冠疫苗接種。”金冬雁說。根據《方案》解讀,疫苗接種及感染獲得的保護性抗體會随時間延長發生衰減。從全球範圍看,對重症、死亡的高風險人群在感染3個月後進行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已是共識,有利于在後續可能發生的疫情中為他們提供更好的保護。

“對于老年人等高危人群,即便已遭遇感染,體内免疫保護水準在3個月後也會開始迅速下降,當下需要通過疫苗接種增加混合型免疫力。”金冬雁說,“同時如果想更有效地減少再次感染,今後每隔六個月或更長時間還需要針對流行毒株進行疫苗加強針的接種。”

病毒學專家常榮山同樣表示,再次接種新冠疫苗是保護老年群體,避免二次感染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但他認為最合适的接種時間今年年底,秋冬季前。

“未來幾個月就算發生二次感染,也隻會在小範圍内傳播,真正能形成一定規模感染峰的,預測是在今年秋冬季。”常榮山說,“疫苗的保護效果會随時間推移減弱,除非到時再接種一針,否則當下産生的保護效果,可能不足以應對年底的疫情。”

而對于非高危人群,兩位專家均對“醫學界”表示,由于感染後出現嚴重臨床後果的風險較小,未來的疫苗接種将更多依賴于個人選擇。

“反複宣傳新冠疫苗接種,公衆會逐漸疲勞,再加上對新冠病毒漸漸‘習以為常’,疫苗接種意願會越來越低,這種情況在海外早已發生。”金冬雁說,“是以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應該将更多精力放在推進高危人群的新冠疫苗接種上。”

15種疫苗,該打哪一種?

根據《方案》及相應解讀,在疫苗的選擇上,推薦序貫加強免疫接種,并強調序貫免疫能夠為個體提供更加全面的保護。

所謂“序貫加強”,即采取不同于前一針技術路線的疫苗。目前,大陸現有獲批新冠疫苗達15種,包括5款滅活疫苗、6款重組蛋白疫苗、3款載體疫苗(腺病毒載體、流感病毒載體)以及1款mRNA疫苗。

在疫苗選擇上,《方案》特别提出,成年人中,未感染新冠人群的加強免疫,已感染新冠人群的基礎免疫,優先推薦使用神州細胞重組新冠病毒4價S三聚體蛋白疫苗、石藥集團新冠病毒mRNA疫苗接種。

目前,神州4價重組蛋白疫苗和石藥mRNA疫苗是大陸唯二獲批,涵蓋奧密克戎變異株的新冠疫苗,在今年3月底先後獲批納入緊急使用。根據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推薦意見,神州細胞重組新冠病毒4價S三聚體蛋白疫苗包含了新冠病毒Alpha、Beta、Delta、Omicron(BA.1)四種變異株的抗原成分,石藥集團新冠病毒mRNA疫苗涵蓋了Omicron的核心突變位點,對奧密克戎毒株有較好的交叉保護效果。

2022年11月15日,“神州細胞”官網釋出的旗下4價重組蛋白疫苗初步Ⅲ期資料顯示,針對BA.5活病毒的中和抗體滴度,異源加強接種比同源接種滅活疫苗要高出8.1倍。

而作為大陸首款獲批的mRNA疫苗,石藥mRNA疫苗更是引發廣泛關注。根據企業披露的保護力資料,加強接種1劑後,14天内針對OmicronBA.5中和抗體滴度是加強接種前的83倍,序貫加強免疫對OmicronBA.5、BQ.1.1、XBB.1.5等多種毒株均有很好的交叉中和作用。

被納入《方案》的珠海麗珠新冠重組蛋白疫苗,同樣有優異的Ⅲ期資料。其結果顯示,在奧密克戎暴發早期進行異源接種,預防新冠感染的效力要比兩針滅活疫苗進一步提升47.8%。智飛生物的新冠重組蛋白疫苗也因為優異的Ⅲ期資料,在今年登上頂刊《新英格蘭醫學雜志》。

此外,康希諾吸入式腺病毒疫苗也曾被給予厚望。資料顯示,除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它還能引發黏膜免疫,激活鼻子和呼吸道黏膜組織中的免疫細胞,充當感染部位的哨兵。

去年9月6日,《自然》頭版頭條報道稱,從原理上,該類型新冠疫苗有望彌補“防感染”不足的短闆。但由于“黏膜免疫”的具體研究資料尚未披露,金冬雁對“醫學界”表示,在奧密克戎變異株流行的當下,其綜合保護效果還需要參照真實世界資料。

事實上,需要等待更全資料的不僅僅隻是吸入式腺病毒疫苗,金冬雁告訴“醫學界”,在大陸現有獲批的疫苗中,理論上最推薦接種涵蓋奧密克戎變異株的4價重組蛋白和mRNA疫苗,但除了真實世界效果還有待觀察,“這兩種疫苗的完整研究資料都還沒有發表,難以判定實際接種後保護效果的優劣。”

病毒學專家常榮山同樣認為,根據披露資料,新冠重組蛋白多價苗或mRNA疫苗作為異源接種,效力和海外的單價mRNA疫苗同源接種相當。“但由于Ⅲ期完整資料并未發表,憑部分披露的資訊不能完全說明問題。”

已感染人群為何無需接種“滅活疫苗”

目前,大陸大部分的新冠疫苗基礎免疫,使用的均為滅活疫苗。

但在《方案》給出的疫苗選擇中,除了因“序貫加強”原因被排除在方案外,針對已經感染,但尚未完成基礎免疫的人群,滅活疫苗也不在列。

病毒學專家常榮山對“醫學界”分析,“抗原原罪”,即“免疫印記”影響可能是其中的部分原因。

今年1月25日,期刊Cell Research就曾發表了一項來自中國多家機構的最新研究,提出以原始毒株制備的滅活疫苗可能會發生“抗原原罪”。依據該理論,若此前接觸了新冠原始毒株或對應疫苗,此後又被其他變異株突破性感染,免疫系統會優先激活針對原始毒株的免疫反應,針對新毒株特定抗體的比例随之下降。

這項研究調查了135份BA.2突破性感染者的血清樣本,發現被奧密克戎BA.2突破性感染後,相比于此前接種兩劑滅活疫苗,接種三劑滅活疫苗的感染者對奧密克戎BA.2、BA.4和BA.5的中和抗體水準反而更低。

“接種‘原始株的滅活疫苗’後再次面對新冠病毒感染,免疫系統首先識别并産生的可能是針對滅活疫苗S蛋白的抗體,并不認識免疫原性差異已經很大的奧密克戎變異株抗原。”常榮山對“醫學界”分析。

“另一方面,即便依舊是原始株疫苗,通過異源加強,使用以‘抗原片段’為主的亞機關疫苗,或基因表達産生的針對性抗原等,能抵消部分‘免疫印記’帶來的負面效應。”常榮山說。根據《方案》,包括“初代”腺病毒疫苗,重組蛋白疫苗,依舊均在推薦接種清單中。

值得注意的是,對于未完成基礎免疫的人群,且未感染過新冠的人群,《方案》依舊推薦使用滅活疫苗完成基礎接種,常榮山認為,這主要因為本輪感染新冠的人群,體内已經有了針對奧密克戎變異株的抗體,此時若又接種“原始株滅活疫苗”,反而會抵消一部分感染後産生的免疫力。

但常榮山提醒,“抗原原罪”新冠感染實際的負面影響目前無法量化,并不能簡單總結為“不打疫苗反而更好”,隻是提示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優先選擇更合适的接種政策。前述研究同樣發現,盡管可能出現了“抗原原罪”,但“滅活疫苗組”感染者病情都較輕,未接種疫苗組則有1/3的人出現了嚴重的臨床症狀。

目前針對3至17歲人群,大陸獲批接種的新冠疫苗僅有3款滅活疫苗和一款重組蛋白疫苗,根據《方案》,該人群仍舊應按照相關适應症,選擇這四種疫苗完成基礎免疫接種。

指導專家

常榮山病毒學家

金冬雁香港大學生物醫學學院教授

來源:醫學界

責編:田棟梁

編輯:趙   靜

撰文 |淩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