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父母經常做的4件事,正在無情地摧毀孩子的抗挫能力,還說孩子“輸不起”

孩子2歲後父母經常做的4件事,正在無情地摧毀孩子的抗挫折能力,還責怪孩子是個“輸不起”的人。

父母經常做的4件事,正在無情地摧毀孩子的抗挫能力,還說孩子“輸不起”

“媽媽,妹妹搶我的玩具了;媽媽,我的積木倒了,快來幫我;媽媽,我和妹妹比賽我輸了,怎麼辦?媽媽,阿姨批評我了。”

每天都能聽到兩個小孩的各種告狀聲音。相比于可可的“厚臉皮”,隔壁小姐姐動不動就哭了,别人拿她玩具她就哭,自己玩積木搭不高也要哭,和别的小朋友比賽玩,輸了也要哭,前兩天去早教班做錯事被批評了,再也不願意去上課了。

父母經常做的4件事,正在無情地摧毀孩子的抗挫能力,還說孩子“輸不起”

小姐姐當場“哇哇”大哭,老師也很無奈,媽媽隻能把她帶回家。鄰居憂心忡忡地跟我說:“9月份就要上幼稚園,可孩子動不動撒潑打滾、純粹輸不起,一批評就要死要活崩潰大哭,這要是到了幼稚園可了得。”

她問我可可平時感覺罵了也沒事,做錯事也嬉皮笑臉,感覺抗挫能力好多了。我說:“現在孩子最缺逆商訓練了。”而我從小注重訓練看來也是對的。

父母經常做的4件事,正在無情地摧毀孩子的抗挫能力,還說孩子“輸不起”

逆商高的孩子,不會因為父母損兩句、别人罵幾句、做不成一件事、拼不好玩具、考不好試就垂頭喪氣,而是勇敢、自信、永遠積極向上,跌倒了就爬起來。

而對于一個孩子來說讓孩子“輸得起”才是最該具備的能力。一個内心堅強,不會随意情緒崩潰的孩子永遠也錯不了。有些孩子小時候一挨罵就大哭大鬧、摔東西、和父母對抗、辱罵父母,長大後可能會離家出走,甚至跳樓自殺,說到底是内心脆弱、抗挫能力差。

而這看似是小事,卻影響孩子一輩子。但父母不知道為啥别人家孩子罵幾句就跟沒事人,自己家孩子卻是個“玻璃心”,其實是父母平常的無意之舉摧毀了孩子的“抗挫能力”。

一、過度包辦,溺愛

現在孩子都比較少,父母對孩子的愛太滿,什麼事都不讓嘗試,孩子吃飯要喂、孩子喝水要遞到嘴邊、孩子玩玩具不會,父母自告奮勇替他玩。孩子沒有接觸失敗的機會,總是被成功圍繞。

父母經常做的4件事,正在無情地摧毀孩子的抗挫能力,還說孩子“輸不起”

感覺自己無所不能。有一天他做不到一件事就會煩惱,崩潰。而父母能做的是,在孩子能力範圍内讓他自己多嘗試,哪怕失敗也沒關系,走出舒适區,感受失敗和挫折,也是一件好事。

二、總是變相打擊孩子

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不斷地鼓勵,因為他們還小,還處于嘗試階段,有些事不可能開始做就能讓父母滿意。

有些父母孩子拼拼圖沒拼對會說:“太難了,我不要玩了,”父母會說:“真沒出息,這有什麼難的。”父母無意一句話會讓孩子認為爸爸媽媽根本不關心我,我确實覺得難。而父母不經意的話就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沒有自信,不敢去嘗試。

三、父母太勤快

很多父母就是太“勤快”了,什麼都替孩子做好了,一點障礙都不想留給孩子。孩子拼圖拼不好,父母趕緊過來替孩子拼,孩子面前有物體擋住了,父母趕緊過來搬走了。

是以孩子一遇到困難不是自己想辦法,而是等着父母來幫忙,等着父母幫自己解決困難。應該适當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解決問題,碰到的問題多了,孩子就自然而然學會自己解決。

父母經常做的4件事,正在無情地摧毀孩子的抗挫能力,還說孩子“輸不起”

四、愛說成功,很少說失敗

挫折教育是很重要的一課,也是父母忽視的一課。孩子失敗很正常,父母多跟孩子讨論失敗後的感受、從孩子角度了解他。告訴他下次失敗自己應該怎麼做?

讓孩子意識到挫折不可怕,做錯了沒關系,做不對也沒關系,隻要嘗試去做就可以。也可以講一下自己或别人遇到挫折如何去面對。

我常用的方法就是帶孩子讀繪本,看看故事中的哥哥、姐姐遇到失敗、難過、崩潰、傷心的事該怎麼去面對。你别說效果真得非常好。

1、通過故事中榜樣的引領,讓孩子體會和感悟挫折,明白自己的一些行為也不可怕,自己并不是孤單的,而是跟他們一樣,隻要努力就可以做到。

父母經常做的4件事,正在無情地摧毀孩子的抗挫能力,還說孩子“輸不起”

2、各方面提升,解決孩子膽小、害怕、比賽怕輸、怕說錯話、挨欺負、不開心、面對困難、被孤立等情況,讓孩子快速提升情商和抗挫折能力,變成一個情緒穩定的孩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