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沒有愛的陪伴再好的物質條件也無法讓孩子擁有幸福感

再一次見到小A是半年後了,這是她因為疫情原因被父母又送回到了老家的外公外婆家裡上學的新學期。每次去接寶寶放學,我都無法忽略小A那與周邊孩子完全不同的眼神。

沒有愛的陪伴再好的物質條件也無法讓孩子擁有幸福感

小A是寶寶的同學,同時也是我幾十年閨蜜的女兒,我們幾乎同時懷孕,同時生産,可産假結束後卻選擇了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她整裝待發迅速重返職場,而我義無反顧火速辭職,成為了全職媽媽。也許從那一天開始不僅注定了我們兩個大人從曾經相似變成了截然不同的同時,兩個孩子也即将走上擁有不同底色的人生。

我與孩子長伴,接觸聊起的都是關于孩子關于家庭,她重歸職場,孩子放在老家留給老人撫養,孩子就像她人生的過客,每次聚會總讓我感覺她好像不曾生育過,因為她仍然像原來一樣張口工作閉口職場,甚少提及孩子。

她聊的萬分投入,我聽的意興闌珊,于此行成鮮明對比的卻是我對她家寶寶的關注。

孩子很小,還不明白父母為什麼不能留在身邊陪伴自己,可也是這樣小小的身軀,卻又早早懂得了分離的苦,孤獨的傷。每次放學,小朋友們拉着小火車往外走的時候,我從小A的眼神裡從未看到過期待,從未看到過欣喜,她像一個已經通曉世事的成年人一樣靜靜地看着門外等待的家長,眼神裡流露出的落寞讓人忍不住心疼,當其他孩子叽叽喳喳喊媽媽的時候,我想她也是很想大聲喊出來的,隻是沒人給她那樣一個機會。隻有一次,因為爸爸媽媽的公司提前放了一天假,讓他們可以在周五趕回老家,第一次去接了一回寶寶放學,那次小A的外婆悄悄告訴我,小A高興了好久好久,說了一句讓我至今難忘的話“我也有爸爸媽媽來接我放學了!”

沒有愛的陪伴再好的物質條件也無法讓孩子擁有幸福感

也許是因為是閨蜜的孩子,也許是因為自己有一個同樣大小的孩子,是以我無法忽略這個孩子帶給我的震撼和感觸,是以每次放學我總是先喊她的名字再叫自己寶寶的名字,我不知道這樣一個小小的舉動會不會給孩子帶來一點溫暖,但從她每次微笑着回複“阿姨”的小臉上我能看出至少她還有一顆有期待的心,這樣便好。

孩子的情況,閨蜜自然是知道的,但是和無數把孩子變成留守兒童的家長一樣,面臨的都是老生常談的“陪着你就無法賺錢”這樣的論調,她也有嘗試過把小A接到她工作的城市,那半年我想應該是這個年僅4歲的寶寶最幸福的時光吧,雖然一大早就被爸爸媽媽送到幼稚園,下午由保姆接回家,直到8點才能見到工作了一天才回家的爸爸媽媽,但無論再晚寶寶心裡那份期待至少每天都有可以實作的時間,那半年我和閨蜜視訊,一旁的小A能感覺到明顯的變化,她的語氣,她的表情,她的肢體動作都在訴說着在父母身邊實實在在的幸福感。

沒有愛的陪伴,再好的物質條件也無法讓孩子擁有幸福感。

太多的父母總是在用自己的價值觀在定義孩子的價值觀,從沒問過孩子她們最想要的是什麼。孩子的世界單純又唯一,而父母就是他們的唯一。

太多的父母在工作和孩子之間的排序邏輯永遠都是“我怎麼能在工作好的同時也把孩子照顧好”,卻鮮少有父母把這個邏輯換個順序,那就是“我怎樣才能在照顧好孩子的同時又能有一份過得去的收入”,孩子不需要很多的錢,他們隻是需要最起碼的物質保障,但是他們需要的愛卻是滿滿的穩穩的。

希望更多的父母不要隻想着自己的付出,而忽略了孩子為你們做出的犧牲。你不知道你的孩子有多麼的愛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