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重讀《正面管教》,懂這10條父母的錯誤信念,比100個方法重要

點亮自己、照亮世界,愛的教育就是未來

歡迎關注

最近重讀了簡·尼爾森的《正面管教》,感慨良多。

這本書自1981年出版以來暢銷全球。被翻譯成20多種語言,風靡79個國家和地區,暢銷1000萬冊,僅中文版銷量就超過了400萬冊。

已連續4年位列親子家教類圖書榜首,幾乎是每個關心孩子的父母和老師的必讀書目,其倡導的“和善而堅定”的育兒理念深入人心。

但這幾年,伴随着孩子慢慢長大,再讀這本書才發現,很多時候,作為父母,我們一味的追求育兒中的好方法,好技巧,卻每每在孩子“犯錯時”破功,和我們一些根深蒂固的想法其實分不開。

而在本書中,其實作者早已寫了很多,父母在培養孩子時常有的錯誤觀念。

重讀《正面管教》,懂這10條父母的錯誤信念,比100個方法重要

01 認為在“生氣”時就要解決問題

其實不隻是生氣,孩子的傷心、不安等等這些情緒,父母很多時候可能都沒注意到,卻總是急于要一個答案。

孩子正哭的撕心裂肺,我們卻習慣性的指令孩子:别哭了,再哭就不管你了。留下孩子轉頭就走。

孩子考差了,本來就忐忑不安,可看到成績的父母卻比孩子更生氣:你看你,是不是又粗心了,跟你講過多少遍了,要細心,要檢查……

或者孩子正因為什麼事情在生氣,你看到孩子扔到沙發上的衣服,劈頭蓋臉就一頓數落:我已經告訴過你一百遍了,衣服不能這麼放……

很多時候,父母總是急于壓抑孩子的情緒,盡快解決眼前的問題。

但在這本書中,作者卻提到,我們都有不理智的“動物爬行腦”,如果不能了解孩子的感受,孩子隻會顧着和我們抗争,根本沒理智去解決任何問題。

02 認為當孩子“故意惹惱他們”時,父母不應該“和善”

父母會認為對孩子“和善”就是在取悅孩子。

孩子都做錯了,我怎麼還能那麼平靜呢?隻有嚴厲的批評才是盡到了自己的責任。

但就像心理學家曾奇峰說過一句話:“如果孩子沖你發脾氣,他就是在說兩件事:一個是我愛你,另一個是我撐不住了,需要你伸出援手。”

孩子如果真的是故意惹惱你,不過是孩子已經沒辦法了。你的嚴厲、批評和忽略,隻會對孩子傷害更大。

重讀《正面管教》,懂這10條父母的錯誤信念,比100個方法重要

03 認為好的爸媽就應該保護孩子免遭任何挫折和失望

就像書中說的,現在的孩子被以愛的名義給予了太多。

一家人圍着孩子轉。孩子小時候,奶奶負責喂飯,爺爺負責洗衣,媽媽負責家務,爸爸靈活機動,所有的一切都有父母家人作保,盡量讓孩子少動手。

但長大一點,孩子沒追求(因為一切都來的太容易),沒責任心(所有他能做的你都做了),父母又會說,這孩子怎麼這麼不懂事,啥都不會。

過度的包攬,雖然避免了孩子遇到的困難,讓孩子免遭挫折和失望,卻也剝奪了孩子自我成長的機會。

04認為幫助孩子做得更好的最佳辦法就是對他們做錯的事進行批評

有些父母會認為,孩子如果做錯了,那一定要讓他認識到錯誤,不管是說教、打罵,一定要讓他認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卻忽略了,人生在世,錯誤誰都免不了,比批評更重要的,其實是幫助孩子從錯誤中學習。

而我們隻有接受了錯誤,才能解決問題。

但想想自己就知道,被批評時,我們隻會想方設法逃避即将到來的懲罰,哪有精力去認真思考我到底錯哪了?

重讀《正面管教》,懂這10條父母的錯誤信念,比100個方法重要

05 認為自己能夠給予孩子自尊

雖然很多人贊同批評不好,但卻很少有人認為表揚不好。

表揚其實是社會的常态。

以前我們會按照孩子的成績排名,會對優秀學生給予獎勵,學藝術會有各種等級考試,其實都是一種表揚,這代表着外界的認可,孩子也會因為成績得到稱贊而開心。

這些都是看似無害的,也會讓我們的孩子驕傲而自信,看似是在提升孩子的自我認同感,自尊水準。

但陷阱在于,孩子會不會太過在意這些外在評價而失了初心呢?如果是這樣,反倒會導緻孩子形成通過對别人的觀察來判斷自己的對錯的觀念。

就像書上說的,這不是“自尊”,這是“他尊”。

真正的自尊不是給予的,而是需要父母給予孩子平等和尊重,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培養的。

它需要孩子有對自我的正确評價和認識,在此基礎上,才會形成真正的自我認同。

06認為對一個正在作“壞事”的孩子給予積極的回應,就會強化這種行為

孩子沉迷遊戲、玩手機讓很多家長很頭痛,是以常常忍不住批評教育。

父母會覺得這種時候如果我們還包容孩子,就會強化孩子不好的行為。

但就像書中說的,如果我們把孩子不好的行為,當做一個密碼的話,就會發現,那些叛逆的孩子,其實不過是一個失去信心的孩子。

如果從這個意義上說,孩子的錯誤行為根本就不需要通過批評教育去糾正,我們真正應該做的,其實是幫助孩子建立面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建立對學習的興趣。

重讀《正面管教》,懂這10條父母的錯誤信念,比100個方法重要

07 認為孩子之是以繼續他們的不良行為,是因為懲罰不夠嚴厲

孩子某個字寫的不對,某道題不會做,很多時候為了讓孩子記住,很多父母會采取抄題的方式懲罰孩子,1遍不會就抄10遍,10遍不會就50遍。

或者有些父母會認同孩子有錯就要打,打怕了,自然就改正了,自然就長記性了。但卻忽略了懲罰的長期影響。

俗話說“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嚴厲的懲罰換來的隻會是孩子一次次和你鬥争。

當我們陷入了和孩子的權利之争,破壞了親子關系,我們說什麼孩子都聽不進去,孩子長大後也會更叛逆。

08 認為我是大人,你是孩子,你要按我說的去做

這讓我想起了一句話,父母的權威其實并不是來自對孩子的控制,而是來自尊重。

就像生活中,同樣兩個人,即使說同樣的話,你也一定會選擇聽你更信任的那個人的。

而信任,不僅僅來自能力,更是來自對方對你的尊重,對方尊重你,能夠聽你說,你才能聽得進去對方的話。

重讀《正面管教》,懂這10條父母的錯誤信念,比100個方法重要

09 認為表揚會促進一些孩子的改善行為

這一點其實和“05 認為自己能夠給予孩子自尊”是一樣的。

表揚在短期的确很有效果,但長期來說,卻可能破壞孩子的内驅力,讓孩子失去對事物本身的探索興趣。

10 認為孩子們可以去完成未經過适當訓練的任務

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總會安慰自己說,“沒關系,孩子還小,他長大就懂了”。

當孩子很忙的時候,我們也會說,“沒事,他現在管好學習就行了,家務以後可以慢慢學”。

但事實是,很多時候,孩子長大了,不忙了,我們卻會抱怨說,“為什麼你這麼懶,為什麼你不懂事”。

就像書上的例子,父母總是期待孩子收拾好自己的房間,但卻從來不教孩子怎麼做。

或者孩子其實收拾了,但他可能覺得隻要他的桌子整潔就好了,你卻覺得要把床鋪也要整理好。我們的标準并不一樣。

重讀《正面管教》,懂這10條父母的錯誤信念,比100個方法重要

是啊,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否有哪些瞬間會讓身為父母的你覺得很無力,這種時候也許該反思是身為父母的我們。

在我們的内心裡,是否有那麼一些不曾注意的觀念曾影響着我們:讓我們為了愛孩子,反而剝奪了孩子的成長機會,最終卻怪他不夠争氣。

就像一句話說的:好的教育,應該是這樣的關系。孩子、家長和老師缺一不可,但這其中卻分工不同,孩子是種子,家庭是土壤,而老師是園丁。

是啊,孩子的成長,父母和老師要做的,更多可能是給予環境,靜待花開。

歡迎關注 光昭亮教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