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何有效的跟孩子展開閱讀交流?給家長3點建議

如何有效的跟孩子展開閱讀交流?給家長3點建議

“我的孩子書看得太快了!那麼厚一本《格林童話》兩三天就看完了,也不知道他到底看懂了沒有?”

——一位小步閱讀計劃的學員家長這樣問

有這樣的擔心為什麼不直接跟孩子聊一聊他正在看的那本書呢?

家長可能會說,兩句話就聊完了,和孩子聊不出來什麼東西啊!

“這本書看完了有什麼感受?”

“還不錯”

——對話結束

“讀完這個故事你明白了什麼道理?”

“要誠實,不能說謊。”

你們家是不是也會出現這樣的尬聊場面?

如何有效的跟孩子展開閱讀交流?給家長3點建議

做父母的都知道親子共讀很重要,跟孩子交流閱讀感受很重要,但是落到實際操作的層面,就會發現還挺難的。

做國文老師的都知道課堂提問設計要循序漸進,步步緊逼,順流直下,家長可能并沒有那麼多的實踐經驗,那麼家庭環境中跟孩子聊一本書到底有哪些技巧呢?一個好的聊書的問題都是什麼樣的呢?

诠釋性的問題

诠釋性的問題不是簡單地在書裡找到答案。

如果隻是問哪些何時何地何人發生了什麼事,交流的過程也會跟開篇一樣,一個回合之後就有點進行不下去了。跟資訊提取類的不同,诠釋性的問題需要孩子統整、分析和梳理書中的内容。

比如:

“《格林童話》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是哪個?”

“《1年級鮮事多》中你覺得最搞笑的小朋友是誰?”

如何有效的跟孩子展開閱讀交流?給家長3點建議
如何有效的跟孩子展開閱讀交流?給家長3點建議

這一類問題也适合繼續挖下去,多問一句“為什麼”,孩子就可以一邊回顧讀過的内容,一邊回憶自己閱讀時的感受,讓閱讀更加深刻。

沒有标準答案的問題

适合五年級孩子讀的《諸神的蹤迹》中,有一個關于精彩片段的問題:請孩子們說一說對于伯夷叔齊的看法。

這兩位先賢因為“義不食周粟”,甯願餓死。

作者申賦漁先生也說他們是為了“追求内心的安甯,得到清淨與自由”,是“完全獨立的人,有着自由的心,也許是中國最早的知識分子”。

不過也有人覺得他們很傻,有這樣崇高的道德為什麼不用于幫助周武王來治理國家呢?而且比起那個酒池肉林的暴君纣王來說,周武王姬發不是更加賢明嗎?

如何有效的跟孩子展開閱讀交流?給家長3點建議

這個問題就是一個比較開放的問題,你完全可以認同伯夷叔齊的做法,也可以認為他們的行為顯然不夠積極,隻要理由足夠明确,能夠支撐起你的觀點就可以。

同樣,一年級每月一本中《笨狼的故事》,有一個話題是:如果你是一隻小動物,你是願意生活在森林裡還是動物園裡呢?

這個問題也沒有答案,而且特别重要的是家長自己也不要有偏好,引導孩子去說森林生活很自由。完全可以放開讓孩子自己說一說他的想法,森林也好動物園也好,都有各自的利弊,重點是比較優劣勢的思考過程。

如何有效的跟孩子展開閱讀交流?給家長3點建議

這一類開放的話題更容易讓孩子發表自己的真實想法,書中的觀點是作者的觀點,給孩子一個更大的空間,讓他覺得我不一定要全盤接受書中的内容,讀書的過程也是思考的過程,這也是獨立人格發展中必經的一步。

連結現實生活的問題

這類問題常常會延伸到孩子熟悉的生活場景,熟悉的人,通過閱讀建立跟生活的連結。

比如二年級每月一本《我想養一隻鴨子》中,白鴨子因為胖了(其實是懷孕了)覺得自己不美了,是以悶悶不樂,灰鴨子就使勁憋氣讓自己像個氣球一樣胖起來,結果飄到了空中,讓白鴨子覺得很可愛很好笑……

如果你也有一個因身材肥胖而不開心不自信的朋友,你會想什麼辦法來安慰他呢?

如何有效的跟孩子展開閱讀交流?給家長3點建議

從書裡的世界走出來,回到現實的世界,在這樣反複地進進出出中,對于書本的了解也會因為有了自身獨特的體驗而更加深刻。

以上的舉例大都是小步閱讀計劃每月一本中話題讨論,希望由此也能給家長們帶來一些聊書的靈感。

當然,如果想跟孩子聊得更深入,家長們還是需要就内容做一些功課。

前提是家長需要去讀這本書,如果隻知道書的名字,那問題再怎麼好也很難跟孩子做持續深入的交流。而孩子如果恰好還很喜歡這本書,他發現你其實啥也不知道也會很失望的。

家長在聊書之前如果能自己讀一讀書當然是最好的,如果真的沒有時間讀,去查找一下關于這個書的寫作背景和書評也是一個比較取巧的方法。

END

親子共讀:怎麼給孩子讀書?

如何與孩子聊書、讨論?

一起來聽聽親近母語總課題組核心成員、2015“閱讀改變中國”年度點燈人孔曉豔老師的精彩分享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