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銷量高的車就是一定是好車嗎?

2021年汽車市場銷量冠軍依然是東風日産軒逸,全年銷量51萬輛,而這也是軒逸連續第二年坐上銷量冠軍的寶座。自2018年中國汽車市場進入新常态以來的四年裡,有三年的銷量冠軍是軒逸——隻有2019年大衆朗逸比軒逸多賣了6萬輛。

銷量高的車就是一定是好車嗎?

2018-2021年四年時間,軒逸累計銷量193萬輛。193萬輛是一個什麼的概念呢?資料顯示,2018-2021年四年時間,長安福特與東風悅達起亞兩個車企的累計銷量分别為112萬輛、115萬輛。也就是說,過去四年,長安福特和東風悅達起亞兩個合資企業的銷量之和和東風日産軒逸一台車四年半的銷量差不多。

當然,汽車圈對軒逸銷量也是有着一定争議性的,有觀點認為,軒逸銷量主要靠經典版支撐,技術更好的第十四代銷量占比并不高;作為合資品牌的軒逸狠打成本效益對品牌形象不利,等等。

銷量高的車就是一定是好車嗎?

從品牌角度看,以成本效益為核心賣點的軒逸似乎有些不夠高明,但從市場角度看,軒逸高銷量背後也是龐大消費需求的驅動。使用者需求得到滿足,也算是日産品牌“培育使用者”的另一種途徑與手段。進一步說,軒逸如此,朗逸亦如此。朗逸在終端價格與軒逸不相上下,互為競争,但銷量卻趕不上軒逸、而且,朗逸銷量也已經占上汽大衆總銷量35%以上了。

銷量高的車就是一定是好車嗎?

無論是軒逸,還是朗逸,都是合資品牌在品牌溢價與産品口碑雙重加持下的“市場正常表現”。而且,這種車型持續暢銷的背後,恰恰滿足了龐大消費市場中部分務實、理性的消費者最樸素的用車需求。他們不需要加速7秒的飛快、大連屏的科技感以及語音互動的“動口不動手”,他們需要的是一台經濟、皮實且耐用的交通工具。

軒逸、朗逸的車主與花30、40萬元買蔚來、買理性One,甚至是花80萬買高合Hiphi X的人都是真實存在的,他們都是龐大消費市場中的不同消費訴求的人群。億萬富豪紮克伯格不也是對本田飛度情有獨鐘的嘛。

銷量高的車就是一定是好車嗎?

在新能源浪潮之下,新能源車,尤其是純電動車的優勢被無形中放大了,而在部分媒體的“造勢”之下,燃油車似乎已經是窮途末路。

尤其是當純電動車大部分已實作L2+級智能輔助駕駛、甚至是有的可以用手勢來控制車機操作的趨勢下,暢銷的軒逸舒适版居然連個觸屏都沒有——這在很多人看來簡直是不可思議——而在我看來,這恰恰是被部分輿論過度營銷的後遺症,與“何不食肉糜”異曲同工。

不完全統計,A00級轎車銷量占轎車總銷量的9%以上,而這部分人群換購A級轎車的幾率是非常高的。

銷量高的車就是一定是好車嗎?

比如,我的一位朋友,此前開一台鈴木雨燕,但孩子越來越大,需要一台大一點的車,空間、燃油經濟性成為他購車關注的關鍵點。

在看了一圈車後,他最終選擇了軒逸。工作穩定的他,平時工作比較忙,中長途的出行更多是在周末與假期,而且使用頻率不高。是以,他對車的定義就是一台純粹的代步工具。與炫酷且科技的内飾以及強悍的動力相比,他更注重成本效益以及維修保養的低成本。

如今,大的趨勢在講消費更新,但一種不容忽視的現象是“消費降級”。對于工具性的商品,不乏有消費者在主動“縮減預算”,或者說越來越關注商品本身的功能性。

舉個例子,近兩年,帶大螢幕的冰箱成為诠釋家電科技感的新寵,有視訊播放、智能菜單以及AI語音助手、人身識别亮屏+體脂檢測等等,但這種冰箱推出後,消費者并不埋單,而這種簡單粗暴的“科技加法”也變得飽受争議。至于不接受的原因很簡單,價格更高,但消費者使用頻率不高,甚至不符合消費者的使用習慣。

銷量高的車就是一定是好車嗎?

同樣的道理,如今很多汽車也在用粗暴的“加法”來凸顯車輛的科技感與高價值。

比如說,目前很多汽車都配備尺寸更大的觸摸屏,包括地圖、空調、座椅加熱、音量調節等等都會集中在大屏之中,但令人抓狂的是,座椅加熱本身就是一鍵可以解決的問題,非要去螢幕的“二級菜單”中去尋找。

我曾經開過一台車,它有一個座椅按鈕,點選後,螢幕上會出現加熱或者通風的選擇,你需要再次選擇後才能進行操作。

說實話,這種刻意為增加科技感或者高價值而增加的配置,反倒是令駕駛者抓狂,甚至在某些條件下是影響行車安全的。

存在即合理。但詭異的是,現在由于純電動車酷炫功能的過度營銷,導緻不少輿論開始質疑與揶揄“樸素用車”需求的合理性,這顯然是很令人費解的。

打開各個細分市場的車型銷量榜單,你會發現時間前暢銷的車型經過不斷更新換代依然在暢銷,飛度、哈弗H6、本田CR-V、豐田卡羅拉、漢蘭達、别克GL8等等。相比于科技炫酷的車型,上述這些車型算不上主流,但是它們卻是各個細分市場的“象征之一”。

銷量高的車就是一定是好車嗎?

一個成熟的汽車市場一定是成熟、包容與多元的。大家都在抱怨大車停車難,五菱宏光MINI、歐拉黑貓等小電動車銷量與日俱增,但有意思的是,中大型SUV以及MPV也呈現出銷量越來越好的迹象。純電動車才是綠色環保,但也不妨礙燒油的電動車理想One銷量的屢創新高。

買車,甚至買任何東西,都是對自我認知與需求的滿足。平常,很多人買車問我買哪個好;我會反問:你喜歡哪個?他說喜歡A,我會說:買它。買車,要麼就是買自己喜歡的,要麼就是買别人喜歡的。前者給你帶來愉悅,後者給你帶來實惠。

銷量高的車就是一定是好車嗎?

銷量好的車就一定是好車嗎?不見得是,但一定是符合大多數人需求的車。

注:圖檔源自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