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是國内汽車市場競争極其殘酷的一年,新勢力車企嶄露頭角、衆多老牌科技公司加入造車行列。而在新冠疫情和缺芯的雙重打擊下,也有很多經營不善的車企在 2021 年銷聲匿迹。
1.長安鈴木

2021 年 3 月,在鈴木宣告退出中國市場的兩年多以後,各路媒體發現,重慶長安鈴木汽車有限公司已更名為重慶鈴耀汽車有限公司,這一舉措表明鈴木正式全線退出中國。
鈴木于 1993 年進入中國市場,旗下的雨燕、天語、北鬥星、利亞納、維特拉等小型車,都曾給中國消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長安鈴木奧拓更是書寫了中國微型車曆史上的一大奇迹,總銷量超過 50 萬輛,讓汽車走進了千家萬戶。
可惜鈴木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并不順利,随着近幾年中大型車和 SUV 成為消費主流,鈴木的小型車戰略受到了沖擊,銷量不斷下跌,終于在 2018 年,鈴木決定退出中國市場。
2.一汽馬自達
說起一汽馬自達,國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曾經的街車——馬自達 6。2003 年,一汽通過技術合作的方式引入了馬自達 6,先進的設計理念和優秀的操控素質,使馬自達迅速風靡國内市場。
但從 2003 年到 2009 年換代,一汽馬自達都隻有初代馬自達 6 一款車型,後來還兩代同堂銷售。由于多年未導入全新車型,再加上自身經營不善,一汽馬自達的銷量便開始逐年下滑。
2021 年 8 月 30 日,一汽馬自達發了最後一條微網誌,宣布了一汽馬自達與長安馬自達的業務将合并,未來馬自達在中國僅有長安馬自達一家合資公司。
3.東風悅達起亞
2021 年 12 月,媒體報道了東風汽車完成轉讓所持的 25% 股份,正式退出東風悅達起亞的消息。
東風悅達起亞成立于 2002 年,2014 年至 2016 年是東風悅達起亞的高光時刻,這 3 年的年銷量均突破了 60萬輛。
但從 2017 年開始,東風悅達起亞的銷量開始大幅下跌,一直處于虧損狀态。
而東風集團旗下的合資品牌中,除了東風日産和東風本田外,其它合資品牌在市場上的表現都不大樂觀。
面對東風悅達起亞連續多年銷量不振的局面,東風汽車選擇轉讓股份,将更多資源和精力投射到更有發展潛力的産品上。
4.衆泰汽車
早在 2020 年,衆泰汽車就因不能清償到期債務而被債權人申請預重整。到了 2021 年也傳出了申請破産的消息。
衆泰汽車是一家靠模仿起家的車企,比如衆泰 T600 模仿大衆途銳、大邁 X7 模仿大衆途昂、Z700 模仿奧迪 A6L。
特别是衆泰 SR9,模仿了保時捷 MACAN 的外觀,加上僅需 10 萬出頭的價格,直接讓「保時泰」紅遍了大江南北。
模仿雖然能在短時間内受到消費者的追捧,但在技術、産品力上顯然和正品差一大截,也無法跟上時代的發展,到了 2019 年,衆泰汽車便迅速落寞了,成為最先倒下去的那一批自主品牌之一。
5.獵豹汽車
獵豹汽車是一家擁有悠久曆史的軍工車企,在上世紀 90 年代,獵豹汽車是國内消費者追捧的對象,這家軍轉民的車企,起步就迎來了輝煌時刻。
到了 2005 年的時候,獵豹民用汽車的生産規模就達到了 8-10 萬輛,進入了全國汽車企業前十強。
但是好景不長,獵豹在很長一段時間内依賴于僅有的爆款,并沒有憑借自己的優勢在技術開發上投入精力和成本,最終在競争激烈的市場中徹底失去了優勢。
2021 年 8 月 31 日,獵豹汽車申請破産重組,這是 2021 年度獵豹汽車第二次申請破産。
6.拜騰汽車
提起拜騰汽車,想必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敗家」,曾有新聞報道說,拜騰不到 300 人的團隊光吃零食這一項花銷,就花掉了整整 5000 萬,一盒名片費用高達千元,這有點太奢侈浪費了。
其實,拜騰汽車也曾是造車新勢力中備受關注的一個。拜騰經曆 6 輪融資,共計 84 億元,領投方甚至還有騰訊投資、一汽集團、甯德時代等行業巨頭。
就在 2020 年 4 月,拜騰汽車對外宣布完成了旗下首款中型 SUV 車型 M-Byte 試制車型的下線,并計劃于 2020 年年中上市。
然而,到了 2020 年 6 月底,拜騰就因财務困難宣布停工停産,當月還被央視點名——燒光 84 億造不出量産車,還欠薪超過 4 個月。
到了 2021 年,拜騰的财務狀況不斷惡化,與富士康的合作也擱置下來,破産和強制執行的消息接連傳出,這個曾被看好的新勢力車企也難以為繼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