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4本穿越古今的食記:把柴米油鹽寫成詩

說到秋天,你會想起哪些時令食物?黃澄澄的蟹黃,亮晶晶的蟹膏,甘涼滋潤的蓮藕,當然還少不了大街小巷飄散的糖炒栗子的香氣。它會比天氣預報更提前告訴我們,秋分将至。

“九月十月,是好看且有得吃的時光。天藍藍,雲白白,風清清,月光光,讓人快活。金黃的橘子,火紅的杮子高高搖曳在枝端。最讓人惦記的,是闆栗的滋味。”

4本穿越古今的食記:把柴米油鹽寫成詩

每種食物裡都有人情味,每種食物都是一種回憶,它們連接配接着一個人對故鄉的記憶,和在城市生活的印記。《一飯一世界》是一本關乎情感和記憶的書,書寫味蕾上的故鄉,呈現别樣的江南飲食文化與風土人情,從小食物上窺見人生百态。

《一飯一世界(修訂版)》

4本穿越古今的食記:把柴米油鹽寫成詩

這本書共分為五輯。第一輯故鄉志主要描寫故鄉的一草一木、瓜果蔬菜滋味;第二輯光陰錄則記載作者從所品嘗到的美食中,感受到時光的流逝,以及食物身上所展現的光陰變化;第三輯稻飯書着重寫稻的一生,從稻秧到稻花到稻谷再到米飯;第四輯旅食記主要寫自己遊曆祖國河山的時遇見的美食;第五輯食古譚則将筆墨放在對古人飲食的趣談上。

“不論是舌尖上的鄉愁,還是遠行人生路上的取食,一餐一飯,内裡都隐藏着一個世界”,作者在序言中如是說。他如親友間絮叨的家常話一般,推心置腹地叙述家常味道,《老南瓜與南瓜花》裡,母親摘采最大朵的南瓜花,用開水一燙,去了花上的細毛,下鍋,加水,以番薯粉略略勾芡即可起鍋……南瓜花讓孩子吃得美美的。以緻作者回想起來,感到“多少年以後我聽說城裡的浪漫女子有泡玫瑰花瓣吃的。我覺得這遠沒有我們當年吃南瓜花那麼浪漫”。這種“浪漫”,可以把柴米油鹽譜寫成詩。

《舌尖上的中國》導演陳曉卿說:一直覺得,食物是我認知世界最有效,也是最有趣的通道。一個小小的烹饪行為,卻能讓我看到身處太平洋兩端的人們共同的生活智慧。從食物的角度來說,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孤島,人類本身就生活在同一個家園。

他的《風味人間》一書,在全球視野下深耕美食世界,涉及人文、曆史、美學與藝術的美食文化書籍,也是紀錄片《風味人間》第二季授權圖書。

《風味人間》

4本穿越古今的食記:把柴米油鹽寫成詩

陳曉卿與團隊18400小時遍尋全球奇絕美食,講述了8類食材和70個美食與人的溫暖故事,字裡行間帶讀者閱盡生活滋味。

“時代沉浮,命運流轉,落在食物上都是不經意的細碎和溫暖。交融與混雜寫滿這座城市,連同它的血緣、語言、宗教、建築,無一不訴說着複雜的曆史和身份。每一個身處其中的人,都參與撰寫了這座城市的食譜。”

《風味人間》這次回歸了真正的“人間”,作者選取了精準的内容切口,通過“甜蜜缥缈錄”“螃蟹橫行記”“醬料四海談”“雜碎逆襲史”“雞肉風情說”“顆粒蒼穹傳”“香腸萬象集”“根莖春秋志”這八大富有江湖感和故事性的主題,經由食材這一視窗,全景式呈現人與食物、人與人、人與世界的關系,帶領我們了解全球不同文明飲食文化的差異。

總有些書,能讓我們看得饑腸辘辘。文人美食家汪曾祺的《一食一味》,完備地收錄了汪曾祺談美食的系列散文,寫的都是作者的家常或走遍大江南北記錄下的吃食美味,讓人口齒生津。

《一食一味》

4本穿越古今的食記:把柴米油鹽寫成詩

第一部分是家常酒菜,主要寫汪曾祺家鄉的一道道日常小吃,馬鈴薯、蘿蔔、蠶豆、豆腐、栗子……這些常見的吃食,在作者的文下一字排開,好像看到了它們的顔色,嗅到了味道。

第二部分是四方食事。作者遊曆過的地方都有着自己獨特的味道,而使這些味道延續的就是各地的各色美味。從金華火腿到梁山的魚,從長沙臭豆腐到昆明的米線,從昆明的茶到沽源的馬鈴薯,它們經過歲月的沉澱依然散發出誘人的味道。

第三部分是吃食與文化。我們總感歎古人的命途多舛,卻從來沒有深究過古人的食記。“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汪曾祺,讓我們知道了“葵”乃“冬笕菜”,具體“冬笕菜”是什麼樣子,書中有詳細的描述。

讀《一食一味》,讓我們真真切切地體會到,舌尖上既有美食,也有書香。穿越千年的《宋宴》,則是一場宋朝文化的盛宴,色香味俱全,帶我們重尋傳統文化的魅力。

《宋宴》

4本穿越古今的食記:把柴米油鹽寫成詩

蒸羊煮魚、素食仿菜、粥面湯羹、糕餅蜜餞,從宮廷飨宴、文人茶會,到平民餐飯——七十佳肴,回味兩宋風流。

它是食譜,作者根據《山家清供》《中饋錄》等宋元典籍文獻記載還原了75道宋朝美食,按時令編排,囊括宮廷菜、文人菜與平民菜三級,涉及熱葷、素菜、冷盤、羹湯、粥面、糕餅、飲料、果子八類,并附有詳細的食材配置與制法步驟圖。

它是随筆,信步閑逛于宋朝的市井鄉間:每道菜背後有什麼名堂,菜市貨攤新上了什麼,寒食重九、春秋社日有哪些熱鬧,知名的文人雅士為“吃”留下了哪些佳話、笑話……曆史風物皆有迹可循。

它也展現了宋人的美學,收錄宋畫、書法、唐宋器物圖檔還原其時情境,賞花、焚香、玩物……由“吃”延展開去,欣賞一個大雅與大俗兼備的迷人時代。

洪七公有句名言:“天下沒不散的宴席,卻有吃不完的菜肴。”從古至今,從故鄉到世界,食物總能給予我們觸手可及的慰藉。正值秋分,天氣轉涼,赴一場“紙上談吃”的宴席,相信我們都會感歎一句,活着真好。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

4本穿越古今的食記:把柴米油鹽寫成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