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有沒有一個時刻,你會因為此生當了他的孩子而自豪?

農曆年臨近,白天特别忙,晚上容易懶,甚至刷劇都不想翻新的,找來老劇看看,熟悉的情節還能節約很多腦細胞。

于是《琅琊榜》又成為了我夜間生活的BGM。

哈哈哈,最近适合“利用懷舊治愈情緒疲憊”。

刷多了,想法就多了。

這不,在這個男人劇裡,小卓子就咂吧出一點味道:在《琅琊榜》中,豫津和言侯兩個人的關系是父子,從始至終都秉持着言家“簪纓世家”的優良品格。起初我以為人家這對父子關系那得多好才能把優良配置傳承下去。

可是奇怪得很,二人登場的時候,卻是“子不知其父、“父不管其子”,那他們是通過什麼方式傳承家風的呢?

于是小卓子就帶着這三個問題“觀察”了一下《琅琊榜》:

1、都說親子關系中需要陪伴,可是劇中鮮少有陪伴的父子二人依然實作了傳承,究竟什麼樣的爹味兒才是好的爹味兒?

2、現在社會裡,為什麼好的爹味兒容易串味兒成“子不知其父之苦,父不知其子所需”?

3、從孩子角度來看,怎麼樣去營造一個好的爹兒味呢?

有沒有一個時刻,你會因為此生當了他的孩子而自豪?

01.好的爹味兒是讓孩子為這段親子關系而驕傲

言侯初次登場的時候父子二人的場景是這樣的:

豫津從外歸來,看到家丁繁忙,問了一句:是侯爺回來了嗎?門童說:是,侯爺回來了。

豫津開心極了,跑進了内院,爹,您回來了?那我派人趕緊收拾一下上房。

侯爺回了一句:不必了,觀裡還要做幾天道場,我回來是收拾一些東西,這就要走。

豫津極度失望,哦了一聲。可是作為兒子又不能忤逆老子的大事業,隻能小心叮囑一句:您求仙問道怎麼都好,隻是那丹砂怎麼都吃不得。

侯爺不耐煩:你懂什麼。走了幾步,回頭又問:豫津,你在府裡,銀子還夠用嗎?

有沒有一個時刻,你會因為此生當了他的孩子而自豪?

這個場景小卓子每次看到,腦海中就蹦出一句話“這爹是活在戶口本裡的吧”?即便言侯臨了說了一句“錢夠不夠用”的話,表現出對豫津的些許關心,但是父子二人肯定是完全不交心的。

二人再次出現的場景是又一年年關将至,梅長蘇來到侯爺府邸,打算勸言侯這位富貴閑人加入推靖王上線的團戰中。

侯爺答應了下來,回頭就和兒子這樣說:豫津,今日我雖做了如此抉擇,但日後成敗尚不可知,若遇什麼兇險之事,你我父子二人血脈相連,難免會連累到你。

豫津向父親一擡手,恭恭敬敬回答:父親,既是血脈相連,又何必談連累二字。父親做任何的抉擇,孩兒都會跟随,絕不後悔。

看到這裡我就疑惑了:言侯忙忙叨叨地常年置豫津于不顧,豫津常年缺乏父親陪伴,怎麼就能立刻達成心意相通的統一戰線?

如果說家訓、家譜、家規就像一支穿越時間的箭,帶着過去的溫度,釘在今天的門楣上,一擡眼,就知道它從哪裡來,我從哪裡來?

言家的這支“箭”明顯是支被折斷的箭,那怎麼傳遞給豫津“從哪來”的明确訓示呢?

在這兩個場景中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兒,成為了父子關系的破冰點?

原來是豫津在梅長蘇那裡聽到了一個故事。

有沒有一個時刻,你會因為此生當了他的孩子而自豪?

在豫津心中一直很敬佩蔺相如,當他知道自己的父親年輕時候也有過“手執王杖栉節,絹衣素冠穿營而過,刀斧脅身而不退,在大渝辯戰群臣”的壯舉,兩眼放光:原來偶像就在身邊。

站在這個時間點上往前看看豫津對言侯戰戰兢兢,往後看看父子二人齊上陣,我就明白了,原來

好的爹味兒是有本事讓孩子為這段親子關系而驕傲

02.現代社會的爹味兒為什麼容易串味兒呢?

小卓子用“好的爹味兒”這個話題問了幾個朋友,讓他們回憶了一下自己在哪一個瞬間覺得“自己的爸爸真棒”、慶幸自己做了他的孩子。

朋友們的回答五花八門——

有說是爸爸為自己織毛衣的時候;

有說是爸爸紮的小辮子比媽媽紮的都好看的時候;

有說是自己調皮把胳膊摔斷了、爸爸在醫院裡幫忙拆石膏的時候;

有說是爸爸教他打籃球的時候。

甭管答案是什麼,都是生活中的小事兒。

可是奇怪的是在孩子眼中,

當一個令人驕傲的爸爸需要的都是小事兒;而在一個爸爸眼中,當一個令人驕傲的孩子卻需要大得不得了的事情

因為

成人世界的法則沖入了孩子們的世界,好的爹味兒就串味了

有沒有一個時刻,你會因為此生當了他的孩子而自豪?

正如《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的作者吳曉樂在闡述自己創作理念的時候說:

不是說成就不重要,而是“成就”被強調的次數,遠大于人跟人之間的情感支援與互相尊重

像這種“成就”、“成功”之類的詞,都是成人世界的東西。當他們肆無忌憚沖入孩子的世界後,孩子就被迫要和爸媽一起面臨成人世界的考驗,這種考驗是硬塞給孩子的。

自然,爸媽為了面對考驗而投入的資源和心力也就變成硬塞給孩子的東西了。

可是,誰會希望總被硬塞東西給自己呢?

或許這就是現在很多孩子越來越不願意靠近一段親子關系的原因,更不要談以這段親子關系為傲了。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這本書的第一個故事就赤裸裸揭示了成人世界的法則沖入孩子們世界的惡果——一切都圍繞價值展開。

這是一個普通的家庭,爸爸在外打工、媽媽全職帶娃,孩子成績提不上去,不得不找一位家庭教師,而這位家庭教師就是吳曉樂。

吳曉樂上班第一天,媽媽就對他說:他要是不聽話,你就給他打下去。

可是吳曉樂和這個孩子一接觸,發現他戴着眼鏡、很聽話、輔導功課也很配合。

這樣的一個孩子為什麼頻繁被打呢?

直到爸爸的出現,吳曉樂心中的疑團才解開——

爸爸總在下班之後對媽媽說:你一天到晚都在家幹什麼了?孩子的成績你到底有沒有在管?我在外面上班那麼累,你就不知道把家照顧好嗎?你這個老婆有什麼用呢?

有沒有一個時刻,你會因為此生當了他的孩子而自豪?

一條清晰的鍊條浮現了:

媽媽需要用孩子的成績給爸爸證明自己的價值;

爸爸需要媽媽的管理能力對外證明他這個男人的價值。

這種一環套一環的模式,隻要一環出現問題,焦慮就會波及。

當社會上普遍彌漫着這種焦慮時,孩子們自然成為拔苗助長的對象

此時此刻,孩子哪裡還是孩子呢?

他們是父母投資的一隻股票,而且隻能漲、不能跌。

03.好的爹味兒該怎麼打造呢?

就小卓子而言,我覺得好的爹味兒就是“

你自存在,我便會感覺

”。

不妨聊聊我和我爸的事兒。

我記得小時候我爸很喜歡把家裡的東西拆拆裝裝,動手能力強,幹活也細緻。給我印象深刻的一個動作是:他每次把物件上的螺絲拆下來,都按照物件上的位置點對點的排好,修好之後,裝的時候就知道哪個螺絲在哪個位置上了。

這個畫面太鮮活了,以至于我長大之後不在父母身邊,不但不懼怕家裡什麼東西壞了,反而在這些東西壞了的時候心中十分甯靜,甚至有點開心,因為我可以像爸爸一樣去拆拆裝裝了。

并不是能幹,而是燈管壞了、下水道堵了,我每次處理都有一種爸爸就在身邊的溫馨感覺。

有沒有一個時刻,你會因為此生當了他的孩子而自豪?

我一邊想着小時候的樣子,覺得爸爸真棒;一邊看着我現在的樣子,慶幸自己活成了爸爸的樣子。

回過頭想想,我爸當時修理這些東西的時候,是刻意教給我的嗎?是打算訓練我以後能自己獨自處理這些生活中的問題的嗎?好像并不是。

他就是一邊放着音樂、一邊蹲在地上自己拆拆弄弄,可是我就願意被吸引過去,被當時的場景浸潤,最終形成今天的我。

人與人之間是有

的存在的,就像《塞萊斯廷預言》這本書中說的:越是親密的人越會感受到這個場的存在,以及是否舒服、和諧。

我們感受到的好的爹味兒,是一種情感的支撐

營造一個好的爹味兒,其實就是營造一個場

。這個場的核心是一個慢條斯理的爸爸。他不是着急達到什麼目的,沒有那麼多功利性,就是幹完生活的一件件小事兒,并且很享受幹這些小事兒。

有沒有一個時刻,你會因為此生當了他的孩子而自豪?

就像《琅琊榜》中我們都喜愛的言侯父子,言侯就是這樣的一個存在,他沒有功利性,他說自己是富貴閑人,他悠閑但有底線地存在着,幹着自己的事情,他并沒有刻意塞給豫津什麼,但是卻營造出一個“簪纓世家”的場,在這個場中,言侯無需多說,作為兒子的豫津就感受到了什麼是大是大非。

尾記:

這篇文嚴格來說算不上書評,可能更貼近對劇、對生活的觀察和閑聊吧。

不過生活的幸福或許就在這樣的觀察、回味和閑聊中,正如爸爸在小事中的自存在,卻能産生浸潤我們一生的情感場。

它将是我未來一個人打拼之路上最溫暖的影子,陪伴每一次風雨且不孤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