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4歲女孩離家出走,找到後父母的舉措堪稱教科書:青春期孩子叛逆的不是父母,而是父母錯誤的養育方式

作者:金鷹卡通衛視
14歲女孩離家出走,找到後父母的舉措堪稱教科書:青春期孩子叛逆的不是父母,而是父母錯誤的養育方式

作者:青榄君

來源:青榄家長地帶(ID:educool)

1. 赢得青春期的孩子就是和TA站在一邊

如果孩子離家出走後找回來,見到孩子的第一面你會怎麼做?

是生氣責罵?還是心疼孩子?

前段時間,胡先生的女兒放學後未回家,夫妻倆着急得不行,趕緊報警。

擔心孩子會遭遇不測,當地公安、藍天救援隊、社群和街道從業人員、小區業主都參與尋找。

終于,第二天傍晚,在小區一處樓道内發現孩子的衣服、書包,15日淩晨,女孩被找到了。

14歲女孩離家出走,找到後父母的舉措堪稱教科書:青春期孩子叛逆的不是父母,而是父母錯誤的養育方式

大家都松了一口氣。

大家也都懸着一顆心,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父母會怎麼罵孩子?

但是胡先生夫妻的反應卻出乎意料。

他們覺得沒有什麼大事,孩子回來了就好,然後說“孩子在外面一天兩夜也沒有睡好覺,想讓孩子先補覺”。

難道是因為他們溺愛孩子嗎?并不是。

孩子回家後,母親鄧女士分析了孩子離家出走的原因:

“老師講了孩子幾句,也當着孩子的面打電話給家長,我家孩子自尊心比較強,覺得對家長交不了差,就不敢回家。”

“孩子正處于叛逆期,考慮得也不成熟,就想着逃避。”

然後還說了後續的教育方法:

“等她平複心情之後再溝通這次的事情。”

“我們和老師都是為了孩子好,不讓她帶手機去學校,也是為了她好。希望孩子能明白這是一個可以解決的事情,關鍵要學會怎麼去面對。”

父親也表示:不會責備孩子,以後會多和女兒溝通,了解她的内心。

看完了整個事件,這對父母的做法可謂是面對青春期孩子的最佳範本。

了解和關心孩子,在衆人的面前和孩子站在一邊,給予他尊重,最後才是教育孩子。

在父母愛和了解的前提下,青春期孩子的教育就會順暢得多。

就如《正面管教》的作者簡·尼爾森說的:

孩子十歲左右開始,父母赢得孩子最好的方法,是以和善、堅定、尊重的态度,先和他們站在一邊。

2. 毀掉青春期的孩子就是和TA硬碰硬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是這樣的。

《今日說法》節目裡曾經報道過一個很慘烈的家庭案件。

黑龍江一名16歲女孩陳欣然把母親虐待緻死。

這個案件震驚了全網。

14歲女孩離家出走,找到後父母的舉措堪稱教科書:青春期孩子叛逆的不是父母,而是父母錯誤的養育方式

究竟為何16歲的女孩能對母親下此毒手,深究到底,離不開青春期的叛逆,也離不開父母的錯誤應對方式。

2015年,陳欣然步入青春期。

她變得叛逆,把一頭長發剪去,留了個男孩子頭;結識學校外面的朋友,夜不歸家;學習越來越不上心,成績慢慢下降......

父母感到擔心,于是他們跟蹤女兒,警告女兒的朋友,還去告訴那些孩子的父母。

陳欣然感到難受,一氣之下,離家出走。

幸好,陳欣然被父母找到了,沒有發生什麼意外。

但是陳欣然父母還是覺得孩子需要管教,偷偷找了一所改造問題孩子的學院,讓學校的三名教官将陳欣然強制帶走。

剛上車,一名教官就不停扇陳欣然巴掌,她嘴角出血,腦袋也蒙了。

14歲女孩離家出走,找到後父母的舉措堪稱教科書:青春期孩子叛逆的不是父母,而是父母錯誤的養育方式

她說,在學校還受到了很多非人的折磨。

不僅是軍事化的管理,從早上5點半起床,大部分時間都是做體力性的活動,強制不讓人多思考。

長時間站着蹲着,不停地跑步,坐俯卧撐,不許動,還會被揍。

對于學院的一切,陳欣然感受到的隻有痛苦。

她也更加仇恨父母。

14歲女孩離家出走,找到後父母的舉措堪稱教科書:青春期孩子叛逆的不是父母,而是父母錯誤的養育方式

3個月後,陳欣然找機會從學校逃跑了,父母這次找到她後馬上道歉,也答應不再送她回去。

但是回家幾天後,父母又開始了之前的管教方式,監控她的一切.......

須不知,青春期的孩子心理就是很逆反。你越唠叨,孩子越叛逆;你越是強制不讓他做,他越是不聽。

陳欣然這次與父母發生劇烈争吵,甚至分開了居住。

過了幾天,母親去看陳欣然,被虐待緻呼吸、循環衰竭死亡。

14歲女孩離家出走,找到後父母的舉措堪稱教科書:青春期孩子叛逆的不是父母,而是父母錯誤的養育方式

而在後面的調查中,陳欣然的話讓人感到心疼。

“我沒有想到過後果這麼嚴重。”

“我想要的就是他們(父母)尊重我一點。”

14歲女孩離家出走,找到後父母的舉措堪稱教科書:青春期孩子叛逆的不是父母,而是父母錯誤的養育方式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健康副主任曹廷珲說:

青春期是孩子的“心理斷乳期”,他們希望自己的問題自己解決,如果父母粗暴強制或者漠不關心,都會引起他們的“反抗”。

但同時,他們内心渴求得到關愛與了解,如果父母将個人的意願強加給孩子,就會引起他們的強烈叛逆情緒。

陳欣然就是,在青春期和父母強勢态度的猛烈撞擊下,做出了過激行為,導緻了一個悲慘的後果。

3. 平穩度過青春期先了解三個青春期心理學特征

作家麥家說過:

陪伴青春期孩子,就像陪伴一頭老虎。

為何青春期的孩子如此叛逆,動不動就發脾氣,離家出走,甚至傷己傷人?

除了受多巴胺影響,情緒和行為容易沖動外,青春期孩子還會有這三個心理特征增。懂了這些,父母才能正在和孩子站在一邊,用尊重和了解,赢得孩子。

  • 青少年更容易犯“中二病”,喜歡标新立異

“中二病”最早用來比喻國中二年級的青春期孩子過于自以為是等奇怪言行的俗語,就如同心理學裡的“初二現象”。

即到了初二年級,孩子容易自以為是,喜歡和大人頂嘴,還喜歡用标新立異的行為來表示自己與衆不同。

比如有些孩子到了青春期會嘗試剪短發、染發,甚至紋身,以為這才是酷。

作為父母,如果孩子的怪誕行為不影響日常生活和學習,就順其自然,忍過了青春期,孩子就會變得“正常”。

  • 青少年更容易成瘾

青春期的孩子更愛嘗試新鮮的體驗,因為會産生“多巴胺”刺激大腦,感到快樂。而這種快樂行為孩子容易不斷循環直至上瘾。

就如遊戲。

據一組假期遊戲統計調查顯示:‘王者榮耀’和‘和平精英’這兩款手機遊戲的使用者絕大多數都是青少年學生群體。

  • 青少年會形成“超理性”思維

它指的是青少年的思維非常刻闆而實際,看不到大局。

超理性思維與沖動性不同,沖動性的行為很多是沒有多加思考的,而“超理性思維”是會進行思考或反思,但是會低估消極結果的重要性,放大積極結果的重要性。

就如陳欣然一樣,她以為不給食物母親吃她就會沒有力氣,反抗父母就會被父母尊重,讓父母認識到他們的過錯;但是忽視了偏激的手段會導緻母親死亡。

是以千萬不要和青春期的孩子硬碰硬,他們的行為即使不是一時沖動,也是不夠理性的。

4. 青春期孩子叛逆的不是父母而是父母錯誤的養育方式

曾經有人說,面對青春期的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閉嘴。

其實如果不知道怎麼做,不做比做錯更好。如果一定要對青春期的孩子進行引導,建議父母溫和一點,用對方法,孩子也會變得溫和。

  • 了解孩子,解決問題先後退

青春期的孩子逆反,如果父母不嘗試了解孩子内心的掙紮,直接責罵,親子關系很容易在“硬碰硬”的過程中僵化。

近些年很多青春期孩子自殺的悲劇,有人說是孩子的心理太脆弱,須不知,如果父母先後退一步,孩子也不會向前。

在班級走廊的被母親責罵扇耳光的孩子跳樓了,但是離家出走被找到後父親脫下大衣給穿上的那個孩子回家了。

14歲女孩離家出走,找到後父母的舉措堪稱教科書:青春期孩子叛逆的不是父母,而是父母錯誤的養育方式

這就是進一步和退一步的差别。

面對青春期的孩子,不妨先退一步。先和他們站在一邊,讓孩子在被了解的支撐中,得到自尊感和歸屬感。

  • 尊重孩子,多商量少指令

對待青春期的孩子,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尊重。

這個時期的孩子有強烈的自我意識,他們想要自由,渴望獨立,如果父母還是像幼年那樣指令式,很容易發生悲劇。

鄧超青春期的時候就一直在和父母對抗、擰巴,但是父親一直在接住他,“你喜歡做的事情就去做吧。”

14歲女孩離家出走,找到後父母的舉措堪稱教科書:青春期孩子叛逆的不是父母,而是父母錯誤的養育方式

面臨聯考這麼重大的事情的時候,鄧超覺得讀書有什麼用,父親深知讀書有用,但是沒有強迫他。

而是一步一步哄着,商量着,說“你試試”。最後引導鄧超考上了中戲。

14歲女孩離家出走,找到後父母的舉措堪稱教科書:青春期孩子叛逆的不是父母,而是父母錯誤的養育方式

用對待成人的方式和青春期的孩子溝通,青春期也會軟着陸,迎刃而解。

  • 關注孩子,了解TA内心深處的感受和情緒

孩子的行為不是沒有原因的,一定有誘發的動機和情緒。青春期的孩子更是。

《放學後》節目裡,曾經有一個父母眼裡很叛逆的女孩。

母親陪伴她做作業,她十分的不爽。

父母想要關心她,和她談談心,詢問飯後開家庭會議好不好,她一聲回絕:浪費時間、浪費生命、浪費金錢!

和父母的處處相處中,女孩都透露着不耐煩。

但是節目組深究到底發現,父母從未給過孩子足夠的私人空間和自由。

母親随意頻繁地進出孩子的房間,時刻看着孩子幹什麼,就連開會,也是指責孩子。

14歲女孩離家出走,找到後父母的舉措堪稱教科書:青春期孩子叛逆的不是父母,而是父母錯誤的養育方式

就如父母效能的創始人戈登曾說的:

青春期孩子叛逆的不是父母,其實他們深愛着父母,他們叛逆的是父母錯誤的養育方式。

看見孩子的需求,了解他的感受,接受他們的情緒,才是青春期父母正确做法。

作家劉娜曾經給青春期的家長分享這樣的一段話:

謝謝你,願意當我的孩子。

我相信你,就如相信我自己。

我尊重你,因為你可以做好自己。

我選擇和你站在一邊,因為你的問題是我們共同的問題。

青春期的道路任重而道遠,但是在父母的愛和信任,尊重和了解下,這條路會變得平坦一些。

這條路也始終會走到終點,邁向更加幸福的下一站。

青榄家長地帶(ID:educool):100萬中國小生家長聚集地,專門研發趣味小課,讓孩子愛上學習。家庭教育節目《青榄早課》正在熱播,由廣州名班主任主播,每天聽5分鐘,育兒更輕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