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中午左右,太湖蝦開始盛産卵,迎來了蝦生産中的高光澤時刻,前後僅一個月,這就是去蘇州吃三蝦面的季節。

動物卵,既然應該是"蝦",但蘇州人喜歡寫成"蝦籽",種子就是植物種子,是以寫的時候,筆迹上稍微細膩一點,視覺上那四個小點真的像顆粒狀的全蝦,就跟着來了。
所謂三蝦:蝦仁籽蝦腦,得到特别費力的蝦苗,新鮮的蝦苗,在清水中反複沖洗,過濾掉蝦籽,然後擠出蝦仁,剝出蝦腦,三種搭配,加少許紹興老酒,迅速炒出鍋,用蘇式面條,沒人不能倒。
周末早上,一腳踩油門,開門品嘗新鮮,蘇州老城店,用德興自然很好,宇星記得有點網紅,這次跑到市蘇玉仔,名廚,一群古董。
看看店裡的銘牌,感覺蘇式面條真的是蘇州的文化名片!
最後是蘇阿姨啊,一群粉絲到桌上架子,忽然優雅。
一個三蝦面,一個小籃子,細面配小菜,像蘇州的寶箱。
蝦小,蝦腦亮,蝦仁散落滿星星,珊瑚瑪瑙,珍珠滿盤。
蘇州的湯面很有名,但吃三條蝦面,一定要混合面條,湯水會稀釋蝦的味道。
面條放在桌上,當我不停留時,立即将澆頭倒入面條碗中混合打開。
舍不得将濃密的蝦籽,用面條掃地,網上人氣面店老闆幫客人"瘋狂面條"視訊,就不用了。
蘇式龍須,細膩而悠長,點綴着三隻蝦,雨露都沾染,稀有,美觀。
我甚至不想放洋蔥,不敢抓蝦的味道,隻是享受新鮮的湖水。
先品嘗原味,吃到最後,倒一些醋在姜、蝦裡,刺激出更濃郁的味道。
有意思的是,上海人趕到蘇州吃三蝦面,蘇州本地人其實沒那麼熱衷,畢竟一百多塊面條,不是日常生活,他們喜歡吃另一種蝦,價格隻是三蝦面的一小部分,我看隔壁一位爺爺叔叔, 一小碗紅,感覺是另一層境界,打算下次再試,走進當地生活。
傳統上,蘇州人夏的時令配料是楓樹鎮肉,店内的五花肉,白嫩美嫩嫩,胖瘦美,扔幾滴酒,飄香酒香。
一湯的混合,一個動感的,一個徹底的,面條吃細淡,最後空嘴吃幾個蘑菇,甜咪咪,甜點的時候。
這樣就不是好蘇阿姨線了,還有蘇州的菜園(點選可見),你不容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