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的媽媽是個沒用的中年婦女:中國媽媽,我真的太難了

我的媽媽是個沒用的中年婦女:中國媽媽,我真的太難了

曾經有一個中、美、日孩子的對比調查,問孩子的偶像是誰?

來自日本15所中學的13000名學生,美國13所中學的1000多名學生,中國大陸21所中學的12000多名學生參與這次調查。

中國的孩子,大多都寫了自己喜歡的球星、歌星。日本和美國孩子卻不一樣,他們寫的不是父親,就是母親。

調查結果一出來,引起了很大反響。

為什麼中國孩子的偶像不是父親,也不是母親?

中國媽媽為孩子付出的絕不比其他國家的媽媽少,為什麼得不到孩子的喜愛?

01、中國媽媽,更傾向于控制孩子

這個調查出來時,有記者問中國孩子們,為什麼最崇拜的人不是父母,孩子的回答中有兩個出現頻率特别高:

我知道父母愛我,可他們愛得我想去死。

父母自以為是,不尊重我們,有意和我們過不去。

不是中國媽媽做得不好,而是做得太多,讓孩子感受不到尊重和自由。

當天冷了,如果孩子說不冷,美國媽媽就不會多插手;日本父母會支援孩子多去雪地裡鍛煉。

而在中國媽媽眼裡,即便孩子說“媽,我不冷”,她還是會堅持讓孩子穿上秋衣秋褲,給孩子套上裡三件外三件。

其他兩國媽媽更相信孩子的判斷,讓孩子可以獨立自主,相反,中國媽媽很少去在乎孩子的想法,讓孩子很無奈和苦惱。

當孩子不好好吃飯,美國父母說一遍之後就不會再勸,等到孩子餓了想吃飯,她們會冷靜地告訴孩子,想吃必須等下一餐;日本媽媽會盡力把食物做得精緻豐富,讓食物看起來好吃誘人,同時會嚴肅地告訴孩子不能不尊重食物。

中國媽媽一看孩子不好好吃飯,就自己也吃不下,要麼軟言好語追着孩子喂,要麼威脅生氣讓孩子吃。

我的媽媽是個沒用的中年婦女:中國媽媽,我真的太難了

總而言之,大部分中國媽媽比其他兩國父母更傾向于控制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會向孩子施加壓力,進而管理孩子的情緒、思想和行為。

孩子的個人權利很難得到主張,沒有自主選擇的權利,個人的價值感和自信心在持續的高壓管控下不斷削弱。

這樣的愛太沉重了,以至于成了一種負擔,讓孩子感受不到自由,總是想要逃離。

02、中國媽媽,太關注得失成敗

在北京的媽媽圈中流傳着這樣一則笑話:

如果孩子在考試中得了99分,美國家長肯定會大加贊揚。但是中國媽媽則會問:“怎麼回事,為什麼沒考100?”

亞裔美國作家蔡美兒也在她的書《虎媽戰歌》中,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亞洲及美國的亞裔家長總是不惜一切代價,隻為了讓孩子在學業上取得成就。

為了學習,中國父母會深深地介入孩子的學業,甚至早在學齡前就開始。

當孩子考了班級第二,中國父母更可能對孩子說,“你才考第二?”而不像美國父母更喜歡說,“真厲害!”

與此同時,和日美兩國父母相比,中國父母對孩子的成就強調得較少。

相反,他們把注意力集中在了孩子的錯誤上。

當孩子不小心犯錯,美國父母會鼓勵孩子承認錯誤,讓他學會為自己的錯誤負責;日本父母會跟孩子平靜地溝通,讓孩子該道歉的道歉。

中國父母會忍不住指責孩子,把孩子痛罵一頓,然後不斷翻舊賬數落,打擊孩子的自尊。

一個孩子吐槽說:

“我一做錯事,爸媽不是罵我,就是打我。但是我并沒有想做錯。”

我的媽媽是個沒用的中年婦女:中國媽媽,我真的太難了

當孩子做某事失敗了,中國父母會習慣地去唠叨不停,說孩子錯在當初不聽自己的,如何如何缺乏能力,或者是不夠努力。

美國的父母則會“把失敗最小化”,把關注點轉到孩子做得好的地方,讓孩子相信自己也很棒。

換言之,大部分中國媽媽的确更愛挑剔和控制,更關注自己的付出有沒有“收獲”,而美國母親的确更愛給予支援——雖說也許有些盲目。

不可否認,中式教育下的孩子,能獲得更高的分數(即父母眼裡的成就),但對于孩子來說,這或許并不是他們想要的。

03、中國媽媽,沒有了自我

“為了孩子,我可以付出一切”。這是絕大部分中國媽媽的心聲。

為孩子放棄工作,為孩子放棄所有愛好,全身心放在培養孩子身上。

但一個沒有自我的人,孩子很難去崇拜。

曾經有一篇國小生寫的作文,紅遍網絡,叫做《我的媽媽是個沒用的中年婦女》:

我的媽媽是個沒用的中年婦女:中國媽媽,我真的太難了

文章裡,孩子列出了母親的多項缺點:

不上班還什麼事都做不好,做飯難吃,家裡也收拾不好。

天天玩,還天天叫累,其他同學媽媽會開車、會打乒乓球、會畫畫、會做衣服,可她什麼都不會。

“我覺得,我的媽媽就是個沒用的中年婦女。”

其實孩子也不是嫌棄自己的媽媽,而是羨慕别人有一個能幹的優秀媽媽。

雖然童言無忌,但也從側面反映出,做越多,錯越多,媽媽越努力越辛苦,孩子就越難看到她身上的閃光點。

媽媽的閃光點,都在日複一日的普通生活中,被稀釋磨滅掉了。

中國的媽媽,好像更喜歡通過“犧牲”去強調自己對孩子的愛,殊不知,孩子不一定看得到媽媽的付出,也不一定喜歡這種“犧牲”。

綜藝節目《少年說》裡有一個女孩“吐槽”自己的媽媽,原因是為了更好地照顧自己,媽媽放棄了曾經最愛的瑜伽。

最後女孩鼓起勇氣對媽媽大喊:“媽媽,您除了是我的媽媽,您還是您自己。”

我的媽媽是個沒用的中年婦女:中國媽媽,我真的太難了

很多時候,孩子想要的不是圍着他們打轉的父母,而是有事業有追求、活得光彩照人的父母。

看懂了中日美媽媽的們教育方式的不同,也就可以明白,也許中國媽媽不是做得不好,而是搞錯了方向。

無論大人還是小孩,都更願意接近積極樂觀,充滿能量,讓他們感覺到舒适的人,太多的管控、挑剔、犧牲,可能隻會讓孩子感覺壓抑、無趣。

尊重孩子、保持積極樂觀,勇敢做自己,把自己變優秀,如果能做到這些,相信孩子們會發現,值得成為自己偶像的,不是娛樂明星,而是陪伴自己身邊的媽媽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