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神仙班級”全班保研背後,看“同伴效益”如何影響孩子

近日,新聞報道了一個讓人羨慕的全班保研的神仙班級。湖南大學1808班的32人全部保研。互幫互助、互相學習、互相讨論是這個班學習和進步的秘訣。

“神仙班級”全班保研背後,看“同伴效益”如何影響孩子

正向的同伴影響力,能互相促進,共同進步;負向的同伴關系,則恰恰相反,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痛苦,甚至會讓孩子誤入歧途。

特别是青春期孩子,同伴影響力更大。很多家長擔心孩子受到不良友誼的影響。

家長們有各種擔心:“孩子的朋友比較強勢,他在交往中總是處于被動服從的地位。”“孩子愛和調皮搗亂的同學交往,真怕他也變得做一些失控的事兒。“

作為家長,我們有必要教會孩子什麼才是真朋友。但青春期孩子,很難聽進去家長關于同伴的評判。

如何與青春期孩子有效溝通,讓孩子遠離“毒友誼”,發揮同伴之間的正向影響力?

了解孩子選擇朋友的深層原因

解析

特邀觀察員:柏燕誼

(北京市婚姻家庭研究會副會長,心理專家)

“朋友”在心理學的視角下是每個人内心對自己的一種感受、期待外化的關系。對于青春期孩子來說,他們處于自我整合的重要階段,對自己的思考、對人生人性的思考很多時候不僅通過行為表現,也通過選擇的朋友來進行一種表達。

作為家長,不要站在你的視角去評價判斷孩子的朋友,而是要通過和孩子交流,看一看在孩子内心他選擇某個人作為朋友的原因。年紀小的孩子交朋友的動力是——能玩到一起。此時“玩到一起”的标準更多的是外在因素,比如都喜歡某個遊戲,一個幼稚園、同所學校,爸媽是好朋友,興趣愛好相近等等;年紀大一些的孩子更注重的是内在因素,比如性格相似或互補,比如思想有很多共鳴,比如在情感經曆以及當下的體驗上能夠互相了解、支援等等。

我的一個咨詢中,一位媽媽指責優秀的孩子交了一個全班成績最差,還有些傻乎乎的同學做好朋友。但孩子卻說:“我和他交朋友是因為他很真誠,不會因為我是班長、成績好才對我好,在他面前我可以做真實的自己。”

媽媽才明白,長期以來自己過于關注兒子的成績,一直要求兒子做懂事的好孩子,對孩子比較強勢嚴苛,是以導緻孩子内心很多真實的狀态、情感、想法不敢表達。而兒子的這位同學身上恰好有很真實真誠的品質,對兒子才會産生強烈的吸引。

家長們或許應該反思一下,我們真的知道孩子的好朋友是哪裡對孩子有吸引嗎?隻有認識到孩子是被什麼吸引(往往這個吸引力和家長以為的是不同),我們才會知道孩子内心對什麼更渴望、更加向往,才能對孩子内心需求的這部分給與及時的補充。

當家庭能将孩子内心匮乏的精神、情感部分補充起來,孩子内在的自我站在一個更高更有力量的位置時,他才會被更加積極正向的外在關系所吸引。簡而言之,家長想讓孩子交到你認為好的朋友,要先在孩子内心灌注一個和那類“好”朋友一樣好的自我判斷。

允許犯錯 鼓勵孩子多與同齡人交往

支招

特邀觀察員:邢穎

(北京市廣渠門中學副校長)

所謂的青春期其實就是孩子生命成長階段的一個發展期,孩子的心智成熟、生理成熟到一定程度時,會生發更多的能力和動力去獨立探索世界,了解社會。他們開始需要被當做獨立的個體來尊重,學着用自己的能力去辨識是非,學着自主做判斷,這是人生發展的重要階段。當然在這個摸索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困難,做錯事也在所難免。此時,家長不要一味抱怨和指責,而應該站在孩子的立場上給予更多的了解和幫助,這才是家長和青春期孩子之間溝通的基礎。

在成長的過程中,與長輩交流是一種學習,有些時候孩子多是在仰視中傾聽。随着年齡的增長,同齡人的交往成為了孩子社交生活中重要的環節。與同齡人交流,共同的話題和興趣愛好更能夠讓孩子體會到平等和快樂。在同伴間互相交流的過程中還能不斷地學習與人交往的技巧,這是很好的鍛煉提升能力的機會。有些家長對于孩子與同齡人交往表示擔心,怕孩子被欺負,怕孩子與壞人交往,甚至不允許孩子與外人交往。其實,這種對孩子過度保護的做法,正是反映出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積極陽光的孩子往往來自于氛圍和諧、彼此尊重的家庭,這樣的孩子在社會交往中也更自信,判斷能力也很強。

在家庭中得到過信任,孩子會更自信;得到過尊重,孩子會更理智;得到過支援,孩子會更堅強。相反,一味地包辦代替隻能讓孩子變得軟弱;不停地責備指責,隻能讓孩子更自卑,甚至叛逆。作為家長,應該鼓勵孩子多與同齡人交往,因為朋輩間的互相影響對孩子成長是一種促進。在交往的過程中,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已經有一定的是非觀念,并且與父母建立了彼此信任的關系,一旦發現有問題可以及時與孩子溝通并糾偏。成長的過程其實也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要允許孩子犯錯誤,家長也要有和孩子一起改正錯誤的誠意。

拉近家長與孩子的距離

特邀觀察員:徐琳

(陳經綸中學帝景勁松分校副校長)

進入青春期就意味着孩子已經步入“心理斷乳期”,作為父母我們不應該監控孩子的一舉一動,而是經營好與孩子的相處方式,拉近和孩子的距離,增強父母的影響力。青春期孩子内心還是希望得到父母的支援和肯定。

針對青春期交友問題,有五條建議供參考:

改變相處方式,給孩子更自主的空間。青春期的孩子所表現出來的種種行為,代表的是一種成長,作為家長要尊重這種成長。給予孩子更加自主的獨立空間,鼓勵孩子的自主性并給予指導。切忌事事過問,關注孩子感興趣的話題,保持良好的溝通及相處方式。

認真傾聽。家長要樂于傾聽那些您未必贊同的事,傾聽過程中的溝通能幫助孩子獨立思考,正确分析。相反,一下子跳到忠告者的角色,隻會讓孩子緊閉心門。

和孩子探讨,讓他學會擇友。當您看到或了解到其他孩子對自己的孩子不友好或專橫霸道時,可以和孩子試着讨論一下,和這個朋友在一起時感覺如何?家長可以給孩子這樣的建議:如果你大多數時候都感到很糟糕,那麼可以不用走得太近。一定讓孩子明确,交朋友自己是擁有選擇權的,并建議孩子應該多和一些能相處融洽的孩子在一起。

尊重孩子的選擇。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朋友,家長要盡量熱情接待,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能夠更進一步地了解到孩子的交友情況,更容易及時地發現問題、掌握問題、幹預問題。

和諧的家庭氛圍是給予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基石,家長要鼓勵孩子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在這樣的氛圍中,即使家長不在孩子身邊,孩子也具備獨立透徹的思考能力。

做孩子默默的守護者和交友的引導者

特邀觀察員:李豔瑩

(北京市海澱區教育科學研究院進階教師)

青春期的孩子渴望獨立、自主,喜歡廣交朋友。曾國藩曾說過:“擇友乃人生第一要義。一生之成敗,皆關乎朋友之賢否,不可不慎也!”很多家長都會擔心青春期的孩子在面對複雜多變的社會環境時,因缺乏分辨力或是被表面現象迷惑而交友不慎,因為缺乏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被社會上負面的東西欺騙或侵蝕。

家長要做孩子默默的守護者和結交“益友”的引導者。首先,要懂得尊重孩子,做一個默默的監督者和守護者;與此同時,溝通時要以引導為主,以尊重孩子為前提,用委婉的方法挖掘孩子朋友們的優點,潛移默化中引導孩子識别“損友”,并結交“益友”。

引導孩子結交“益友”的三标準。

一是,交勝己者。勝己者,是在某些方面比自己強的人。《論語》中講:“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朋友,是一個人最重要的價值輸入管道之一。和勝過自己的人交往,可以汲取他們身上優秀的觀念、品質、能力,輸入到自己身上,使自己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高。優秀的人像一道光,孩子接近“更好的朋友”,可成為“更好的自己”。

二是,交德盛者。德盛者,是品德高尚讓人尊敬的人。優秀可以為一個人增色,但德行才是一個人的底色,是為人的根本。“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遇到德行高尚的人,參考他們的品行舉止和行為準則,可使孩子的人生格局和境界得到提高。結合青少年來說,我覺得品德高尚表現為有感恩之心、有同理心、關心他人、願意為他人着想。

三是,交志趣廣大者。一個人受折而不損志氣,方能在人生的路上行穩緻遠。志向是需要激發的,并且是需要摸索和确認的,方式之一便是和志向遠大的人做朋友,受其激勵,由其點燃,看清自己要努力的方向和道路,不至于渾渾噩噩随波逐流。

文字:王小艾

編輯:張秋穎

美編:郁美靜

編審:郝彬

終審:王宇 蘇金柱 鮑丹禾

關注教育的人都在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