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神仙班级”全班保研背后,看“同伴效益”如何影响孩子

近日,新闻报道了一个让人羡慕的全班保研的神仙班级。湖南大学1808班的32人全部保研。互帮互助、互相学习、互相讨论是这个班学习和进步的秘诀。

“神仙班级”全班保研背后,看“同伴效益”如何影响孩子

正向的同伴影响力,能互相促进,共同进步;负向的同伴关系,则恰恰相反,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痛苦,甚至会让孩子误入歧途。

特别是青春期孩子,同伴影响力更大。很多家长担心孩子受到不良友谊的影响。

家长们有各种担心:“孩子的朋友比较强势,他在交往中总是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孩子爱和调皮捣乱的同学交往,真怕他也变得做一些失控的事儿。“

作为家长,我们有必要教会孩子什么才是真朋友。但青春期孩子,很难听进去家长关于同伴的评判。

如何与青春期孩子有效沟通,让孩子远离“毒友谊”,发挥同伴之间的正向影响力?

了解孩子选择朋友的深层原因

解析

特邀观察员:柏燕谊

(北京市婚姻家庭研究会副会长,心理专家)

“朋友”在心理学的视角下是每个人内心对自己的一种感受、期待外化的关系。对于青春期孩子来说,他们处于自我整合的重要阶段,对自己的思考、对人生人性的思考很多时候不仅通过行为表现,也通过选择的朋友来进行一种表达。

作为家长,不要站在你的视角去评价判断孩子的朋友,而是要通过和孩子交流,看一看在孩子内心他选择某个人作为朋友的原因。年纪小的孩子交朋友的动力是——能玩到一起。此时“玩到一起”的标准更多的是外在因素,比如都喜欢某个游戏,一个幼儿园、同所学校,爸妈是好朋友,兴趣爱好相近等等;年纪大一些的孩子更注重的是内在因素,比如性格相似或互补,比如思想有很多共鸣,比如在情感经历以及当下的体验上能够相互理解、支持等等。

我的一个咨询中,一位妈妈指责优秀的孩子交了一个全班成绩最差,还有些傻乎乎的同学做好朋友。但孩子却说:“我和他交朋友是因为他很真诚,不会因为我是班长、成绩好才对我好,在他面前我可以做真实的自己。”

妈妈才明白,长期以来自己过于关注儿子的成绩,一直要求儿子做懂事的好孩子,对孩子比较强势严苛,所以导致孩子内心很多真实的状态、情感、想法不敢表达。而儿子的这位同学身上恰好有很真实真诚的品质,对儿子才会产生强烈的吸引。

家长们或许应该反思一下,我们真的知道孩子的好朋友是哪里对孩子有吸引吗?只有认识到孩子是被什么吸引(往往这个吸引力和家长以为的是不同),我们才会知道孩子内心对什么更渴望、更加向往,才能对孩子内心需求的这部分给与及时的补充。

当家庭能将孩子内心匮乏的精神、情感部分补充起来,孩子内在的自我站在一个更高更有力量的位置时,他才会被更加积极正向的外在关系所吸引。简而言之,家长想让孩子交到你认为好的朋友,要先在孩子内心灌注一个和那类“好”朋友一样好的自我判断。

允许犯错 鼓励孩子多与同龄人交往

支招

特邀观察员:邢颖

(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副校长)

所谓的青春期其实就是孩子生命成长阶段的一个发展期,孩子的心智成熟、生理成熟到一定程度时,会生发更多的能力和动力去独立探索世界,了解社会。他们开始需要被当做独立的个体来尊重,学着用自己的能力去辨别是非,学着自主做判断,这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当然在这个摸索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做错事也在所难免。此时,家长不要一味抱怨和指责,而应该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帮助,这才是家长和青春期孩子之间沟通的基础。

在成长的过程中,与长辈交流是一种学习,有些时候孩子多是在仰视中倾听。随着年龄的增长,同龄人的交往成为了孩子社交生活中重要的环节。与同龄人交流,共同的话题和兴趣爱好更能够让孩子体会到平等和快乐。在同伴间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还能不断地学习与人交往的技巧,这是很好的锻炼提升能力的机会。有些家长对于孩子与同龄人交往表示担心,怕孩子被欺负,怕孩子与坏人交往,甚至不允许孩子与外人交往。其实,这种对孩子过度保护的做法,正是反映出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积极阳光的孩子往往来自于氛围和谐、彼此尊重的家庭,这样的孩子在社会交往中也更自信,判断能力也很强。

在家庭中得到过信任,孩子会更自信;得到过尊重,孩子会更理智;得到过支持,孩子会更坚强。相反,一味地包办代替只能让孩子变得软弱;不停地责备指责,只能让孩子更自卑,甚至叛逆。作为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多与同龄人交往,因为朋辈间的相互影响对孩子成长是一种促进。在交往的过程中,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已经有一定的是非观念,并且与父母建立了彼此信任的关系,一旦发现有问题可以及时与孩子沟通并纠偏。成长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要允许孩子犯错误,家长也要有和孩子一起改正错误的诚意。

拉近家长与孩子的距离

特邀观察员:徐琳

(陈经纶中学帝景劲松分校副校长)

进入青春期就意味着孩子已经步入“心理断乳期”,作为父母我们不应该监控孩子的一举一动,而是经营好与孩子的相处方式,拉近和孩子的距离,增强父母的影响力。青春期孩子内心还是希望得到父母的支持和肯定。

针对青春期交友问题,有五条建议供参考:

改变相处方式,给孩子更自主的空间。青春期的孩子所表现出来的种种行为,代表的是一种成长,作为家长要尊重这种成长。给予孩子更加自主的独立空间,鼓励孩子的自主性并给予指导。切忌事事过问,关注孩子感兴趣的话题,保持良好的沟通及相处方式。

认真倾听。家长要乐于倾听那些您未必赞同的事,倾听过程中的沟通能帮助孩子独立思考,正确分析。相反,一下子跳到忠告者的角色,只会让孩子紧闭心门。

和孩子探讨,让他学会择友。当您看到或了解到其他孩子对自己的孩子不友好或专横霸道时,可以和孩子试着讨论一下,和这个朋友在一起时感觉如何?家长可以给孩子这样的建议:如果你大多数时候都感到很糟糕,那么可以不用走得太近。一定让孩子明确,交朋友自己是拥有选择权的,并建议孩子应该多和一些能相处融洽的孩子在一起。

尊重孩子的选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朋友,家长要尽量热情接待,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能够更进一步地了解到孩子的交友情况,更容易及时地发现问题、掌握问题、干预问题。

和谐的家庭氛围是给予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石,家长要鼓励孩子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这样的氛围中,即使家长不在孩子身边,孩子也具备独立透彻的思考能力。

做孩子默默的守护者和交友的引导者

特邀观察员:李艳莹

(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级教师)

青春期的孩子渴望独立、自主,喜欢广交朋友。曾国藩曾说过:“择友乃人生第一要义。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很多家长都会担心青春期的孩子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时,因缺乏分辨力或是被表面现象迷惑而交友不慎,因为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被社会上负面的东西欺骗或侵蚀。

家长要做孩子默默的守护者和结交“益友”的引导者。首先,要懂得尊重孩子,做一个默默的监督者和守护者;与此同时,沟通时要以引导为主,以尊重孩子为前提,用委婉的方法挖掘孩子朋友们的优点,潜移默化中引导孩子识别“损友”,并结交“益友”。

引导孩子结交“益友”的三标准。

一是,交胜己者。胜己者,是在某些方面比自己强的人。《论语》中讲:“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朋友,是一个人最重要的价值输入渠道之一。和胜过自己的人交往,可以汲取他们身上优秀的观念、品质、能力,输入到自己身上,使自己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优秀的人像一道光,孩子接近“更好的朋友”,可成为“更好的自己”。

二是,交德盛者。德盛者,是品德高尚让人尊敬的人。优秀可以为一个人增色,但德行才是一个人的底色,是为人的根本。“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遇到德行高尚的人,参考他们的品行举止和行为准则,可使孩子的人生格局和境界得到提高。结合青少年来说,我觉得品德高尚表现为有感恩之心、有同理心、关心他人、愿意为他人着想。

三是,交志趣广大者。一个人受折而不损志气,方能在人生的路上行稳致远。志向是需要激发的,并且是需要摸索和确认的,方式之一便是和志向远大的人做朋友,受其激励,由其点燃,看清自己要努力的方向和道路,不至于浑浑噩噩随波逐流。

文字:王小艾

编辑:张秋颖

美编:郁美静

编审:郝彬

终审:王宇 苏金柱 鲍丹禾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