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懷念汪曾祺|如果覺得生活沒意思,勸君讀讀汪曾祺“一定要,愛着點什麼”“家人閑坐,燈火可親”“我們有過各種創傷,但我們今天應該快活”

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開播時,有網友說:如果汪曾祺先生還在世,他是這部片子最好的制作人。

汪曾祺是誰?

如果你是一個吃貨,同時還對國文課本有印象的話。

想必,一定記得高郵的鹹鴨蛋吧!

很有畫面感有沒有。

懷念汪曾祺|如果覺得生活沒意思,勸君讀讀汪曾祺“一定要,愛着點什麼”“家人閑坐,燈火可親”“我們有過各種創傷,但我們今天應該快活”

今天是5月16日,23年前,汪曾祺先生走了。

他喜歡吃,他筆下的文字,讓你發現,人間草木皆可愛。

如果你覺得生活沒意思,那你就讀一讀汪曾祺吧!

懷念汪曾祺|如果覺得生活沒意思,勸君讀讀汪曾祺“一定要,愛着點什麼”“家人閑坐,燈火可親”“我們有過各種創傷,但我們今天應該快活”

網友戲水常留說:每當發覺日子過得疲憊懶怠的時候,我就會紮進汪曾祺的書裡,找那種浸漫着世間萬物為我所愛的熱情。

在汪曾祺的筆下,一草一木皆有一種可愛的光輝。

到了一個新地方,有人愛逛百貨公司,有人愛逛書店,我甯可去逛逛菜市。看看生雞活鴨、新鮮水靈的瓜菜、彤紅的辣椒,熱熱鬧鬧,挨挨擠擠,讓人感到一種生之樂趣。 ——《做飯》 除了生嚼,楊花蘿蔔也能拌蘿蔔絲。蘿蔔斜切為薄片,再切為細絲,加醬油、醋、香油略拌,撒一點青蒜,極開胃。 ——《蘿蔔》 西瓜以繩絡懸之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喀嚓有聲,涼氣四溢,連眼睛都是涼的。 ——汪曾祺《夏天》

汪曾祺喜歡吃,蘿蔔、黃瓜、鹹菜、魚、豆腐、韭菜花、手把肉,昆明的米線、餌塊,高郵的鴨蛋、炒米,北京的醬菜……

最簡單的風物吃食,在汪曾祺筆下,都可觸可親,有滋有味。

不僅會寫吃,汪曾祺還會做飯,他會研究菜式,做給朋友家人吃。

有一次,汪曾祺排隊買菜,碰到一個女人不會做牛肉,他把她請到一邊:

講了一通牛肉做法,從清炖、紅燒、咖喱牛肉,直到廣東的蚝油炒牛肉、四川的水煮牛肉、幹煸牛肉絲……

這樣的汪曾祺真是可愛,這樣的生活态度真是可愛。

懷念汪曾祺|如果覺得生活沒意思,勸君讀讀汪曾祺“一定要,愛着點什麼”“家人閑坐,燈火可親”“我們有過各種創傷,但我們今天應該快活”

世界中從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發現生活中最細小的幸福,是一種智慧。

洗一個澡,看一朵花,吃一頓飯,就會快樂。

抓不到高空的鳥,可以蹲下身子,看一下腳邊的花。

吃不到那深海中美味的魚,就低頭看一下碗裡媽媽煎的魚,别有一番風味。

你若愛,生活哪裡都可愛。

懷念汪曾祺|如果覺得生活沒意思,勸君讀讀汪曾祺“一定要,愛着點什麼”“家人閑坐,燈火可親”“我們有過各種創傷,但我們今天應該快活”

汪曾祺說:家人閑坐,燈火可親。

朱自清有一篇關于《冬天》的散文,講述了小時候,和父親兄弟一起吃豆腐的情景。

說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鍋”(鋁鍋)白煮豆腐,熱騰騰的。水滾着,像好些魚眼睛,一小塊一小塊豆腐仰在裡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 …… 我們都喜歡這種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鍋,等着那熱氣,等着熱氣裡從父親筷子上掉下來的豆腐。 ——朱自清《冬天》

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着熱熱的火鍋,不說話。多年後,再回憶那一幕,覺得很溫暖。

懷念汪曾祺|如果覺得生活沒意思,勸君讀讀汪曾祺“一定要,愛着點什麼”“家人閑坐,燈火可親”“我們有過各種創傷,但我們今天應該快活”

昨天,#92歲奶奶騎三輪帶30歲孫子兜風#上了熱搜,收獲了十幾萬網友的點贊。

網友說,這是最幸福的炫富。

懷念汪曾祺|如果覺得生活沒意思,勸君讀讀汪曾祺“一定要,愛着點什麼”“家人閑坐,燈火可親”“我們有過各種創傷,但我們今天應該快活”
懷念汪曾祺|如果覺得生活沒意思,勸君讀讀汪曾祺“一定要,愛着點什麼”“家人閑坐,燈火可親”“我們有過各種創傷,但我們今天應該快活”

是啊,不論什麼時候,如果叫一聲媽媽有人答應,就是幸福。

再晚回家,也有人給你留一盞燈,就是幸福。

年齡再大,有奶奶帶你玩,就是幸福。

和家人在一起的日子,就是最大的幸福。

有家可回,有人在等,有盞燈會為你守候。看似平淡的每一天,都是不可複制的幸福。

懷念汪曾祺|如果覺得生活沒意思,勸君讀讀汪曾祺“一定要,愛着點什麼”“家人閑坐,燈火可親”“我們有過各種創傷,但我們今天應該快活”

汪曾祺被劃為“右派”後,曾到西山種樹,一上山,帶兩個幹饅頭,一塊大腌蘿蔔。頓頓吃大腌蘿蔔,汪曾祺受不了。

怎麼辦呢?他有辦法。

他說:人不管走到哪一步,總得找點樂子,想一點辦法,老是愁眉苦臉的,幹嘛呢?

智慧的人總能苦中作樂,汪曾祺有點像蘇轼。

懷念汪曾祺|如果覺得生活沒意思,勸君讀讀汪曾祺“一定要,愛着點什麼”“家人閑坐,燈火可親”“我們有過各種創傷,但我們今天應該快活”

蘇轼被貶到黃州,一家人生計也成問題。蘇轼愛吃肉,怎麼辦呢?

蘇轼把目光轉到價格低廉、黃州人不愛吃的豬肉上。

他自己研制了一套“東坡肉”的做法, 頗為得意,還寫了一首詩。

淨洗铛,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

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

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

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詩中頗有得意,可每每想到這是蘇轼“苦中作樂”的結果,每一次看到紅燒肉,都覺得特别有味。

千百年來,人們喜歡蘇轼,不如說是喜歡他處世的态度。

我們都會不可避免的成長,會有無數杯從頭淋下的冷水,會有無數瞬間心如死灰,這是人生,我們總要學會自己治愈自己。

把每一個平凡的日子,都過得有滋有味;把每一個苦難的日子,都過出花來,是真正的智者。

懷念汪曾祺|如果覺得生活沒意思,勸君讀讀汪曾祺“一定要,愛着點什麼”“家人閑坐,燈火可親”“我們有過各種創傷,但我們今天應該快活”

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看淡世事滄桑,内心安然無恙。

汪曾祺最令人羨慕的,是那一顆熱愛生活的素樸之心。

他說:愛,是一件非專業的事情,不是本事,不是能力,是花木那樣的生長,有一份對光陰和季節的鐘情和執着。一定要,愛着點什麼,它讓我們變得堅韌,寬容,充盈。

讓我們愛着點什麼,活在這珍貴的人世間吧!

繼續閱讀